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回复: 0

莫斯科城下的战略得失ZT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6-9-10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斯科城下的战略得失   王渔舟

    二战以后,一个神话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希特勒所向无敌的大军是被苏联的严寒击败的,是可怕的“冬将军”挽救了苏联。

       这一说法来自希特勒的将领们。他们把德军在苏联的失败,归于1941年严寒的冬天,声称如果不是苏联的严寒,他们一定能攻下莫斯科,从而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

       德军在二战初期能够席卷半个欧洲,主要在于他们战略战术的先进,其辉煌战绩来自于装甲部队的闪击战。德军威震一时的闪击战是以装甲部队突破敌阵后,闪电般向前挺进,包抄合围敌军主力。现代军队一旦被围,失去后方补给,很快就会陷入绝境。德军这一手确是十分厉害的,使其能横扫欧洲。战争的头几个月,大量的苏联军队先后在明斯克——比亚威斯托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被德军合围歼灭,可以说,战争初期苏军主力主要就是覆灭在德军的一系列包围战中。但是,当德军不断前进,战线逐渐逼近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时,苏军已经吸取了教训,加上要防守的地区缩小,就可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进行纵深的防御,并增大防御中的兵力兵器密度,这使德军的突破变得极其艰难并遭受重大损失。

      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构筑了大纵深梯次防御,防御纵深达250公里,设有3道防线,每道防线都有3层防御地带,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通往莫斯科的主要公路和铁路上的每座城镇都变成了密布明
碉暗堡的堡垒。这意味着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莫斯科战役开始时,据守第一道防线的苏军3个方面军,尚未完全学会应对德军的进攻,在战役布态上犯了大错,主力并未部署在纵深,而是呈前沿部署,特别是预备队方面军紧贴在西方方面军之后,实际成一线配置,且兵力过分集中在西面。结果,德军强大的坦克部队从南、北发动的进攻,很快就突破了苏军防线,将苏军3个方面军大量兵力合围,俘获苏军达67万3千人。但是,苏军大纵深的防御体系也开始发挥作用,首先是被围的苏军依托第一道防线,坚持战斗两周之久,将德军大批部队死死拖住,使苏军其余部队得以退守第2 道防线,这样,德军还必须继续血战前进。而苏军在节节抗击的同时,在原有防线外又建立了多条新防线,并不断从内地调集兵力迎击德军。以往,德军只要集中优势力量, 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就决定了胜局,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苏军的重重防线,不得不逐层地去“啃”苏军的防御,遭受重大损失。

       实际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甚至还没能全线攻抵苏军最主要防线—围绕莫斯科城的环形主要防御区,以及城市防御区。这是几十万莫斯科居民不分昼夜构筑的壮观防线, 共有200多公里的防坦克障碍,160公里的防步兵障碍,设置有380多个火力点(其中150个是钢筋混凝土火力点),架设了3750个金属菱形拒马,还埋设了大量的地雷。相比之下,斯大林格勒的军民还来不及给德军准备这么多的“礼物”,德军就打到了这座城市,只好凭借断垣残壁与德军作战,仍让德军血流成河。因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真应该感谢苏联的秋雨和严寒,使他们没有全线打到莫斯科城下就撤退了,免遭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那种尸山血海的命运。

      德国进攻苏联失败,真正原因是德军将领们后来无数次地承认那样,是低估了苏联军民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是用对待沙皇俄国的老眼光看待苏联, 对苏联战前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其无知。开战后不久,希特勒就对苏联军队的强大深感震惊,对古德里安说:“ 如果我早知道你那本书(指古德里安的《注意!坦克i》一书)中所列举的苏联坦克数字是真实的,那么也许我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 ”苏联坦克产量的巨大,坦克性能的优良,令希特勒目瞪口呆,气急败坏地嚷道: “一个原始民族,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样的技术成就! ”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使苏联能将众多的军队投人战场。德军在开战的头几个月,单是俘获苏军就达360万,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同时他们也认为,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后备军事力量了。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时,自身力量已经用到了极限,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当面的苏军更是如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说:“此时谁投人最后一个营,谁就能取得这场交战的胜利!”12月1日,他将最后3个营也投了进去。但他哪里知道,就在他只能再投入一个营时,苏军能投人的后备兵力比这要多得多。此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手中,掌握着9个集团军的强大预备队。苏联如此惊人的军事潜力,决定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根本没有能力攻占莫斯科,即使攻占了莫斯科,也会在苏军的冬季反攻中被赶出甚至被歼灭。苏军1941年冬季反攻时,朱可夫曾要求斯大林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9个集团军全部交给他, 认为这样他就一定能粉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但斯大林看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败退。就产生了把苏联境内的德军在一个冬天全部赶出国土的想法,没有同意朱可夫的要求,而是把这9 个集团军平均分配给了各条战线。朱可夫由于兵力不足,没有能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假如德军在1941年的更早些时候打到了莫斯科,结果可能对他们更具灾难性。由于苏联首都广阔的面积和绵密的森林,德军不可能将其包围困死,要夺取这座城市只能向其强攻,势必同苏军展开斯大林格勒式的浴血争夺, 遭受骇人听闻的损失。无论他们是否攻下了莫斯科,斯大林在冬季反攻中肯定把预备队全部投到这一方向,结局就可能象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在先前血战中遭受重创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苏军强大兵力一锅端掉。因此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当时根本没有力量攻占莫斯科,即使占领了也守不住,这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因此,德军的将领们责怪希特勒在8月份把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调往南方,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即使德军更早打到了莫斯科城下,结果也会是一样。应该说,希特勒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假如德军不是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而是按照德国陆军总部的意见,不顾苏军西南方面军在侧翼的威胁,在8月底开始向莫斯科方向进攻,即使开始时进展顺利,到后来也肯定会像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那样,由势如破竹的进军变成逐尺争夺的血战,伤亡程度恐怕比在斯大林格勒有过之无不及。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下了莫斯科, 还会遇到苏军的冬季反攻,此时伤亡惨重的德军哪里还能抵挡。当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陷入苦战的时候,苏军西南方面军就会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挥师北上截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切断了生死枚关的补给线, 结果必然是全军覆没。而作为三路德军中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一旦覆灭,其余两路德军只有赶紧撤退,结果德军就会像拿破仑那样在一个冬天就被赶出了苏联。所以说,希特勒首先要消除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威胁再向莫斯科进攻的决定, 对德军来说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看看被公认为二战最优秀统帅的朱可夫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1945年1月的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中,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百万大军在20天的凌厉攻势中,向前挺进50多公里, 直抵奥德河边。此时朱可夫面对的形势比1941年夏季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更为有利: 他的先头部队距柏林仅60公里,只是一天的路程,而这时柏林的防御空虚。朱可夫只要命令作为前锋的坦克集团军渡河继续前进, 拿下柏林似乎是轻而易举。但朱可夫为了消除敌军在东波美拉尼亚的重兵集团对其侧翼的威胁,断然停止向柏林方向前进,掉转兵锋歼灭这一集团。为此,苏军的柏林战役推迟了两个多月,到开始这一战役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对首都的布防,结果苏军对柏林的进攻打得残酷而激烈,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重大代价。尽管如此,攻克柏林的苏军三位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都认为当时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人们还知道,早在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大军南进前,当时的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和总参作战部的华西列夫斯基对当前态势作了分析,进行了大量推演,断定德军“中央”集团军绝不敢在右翼受威胁的情况下向莫斯科进攻,肯定会分兵南下围歼苏军西南方面军。于是朱可夫1941年7月29日向斯大林建议,将西南方面军的部队全部撤过第聂伯河。但斯大林无论如何不愿把“俄罗斯城市之母”基辅让给德军,一怒之下撤掉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从朱可夫的这一判断可以看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当时暂停向莫斯科进攻,分兵南进消除右翼的威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即使撇开消除侧翼威胁这一点,从战争目的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来说,当战局出现中路德军南下包抄苏军西南方面军的这一有利德军的战机时而不去利用,在战略上也是极为失策的。所以说希特勒在1941年夏季命令古德里安的部队南进,是一项正确决策。这一决定使德军获得了苏德战争中的最大战果,俘敌近70万。希特勒在许多时候确比那些自命不凡的德军将领们见识要高。德军对法作战的胜利, 就是因为希特勒采纳了先前被陆军总部否决的曼施泰因计划,使德军得以奇兵突出,一举奠定胜局。有人讽刺地说,这些把德军在战场上的失败一古脑儿都归罪于希特勒的德军将领们,在1944年7月发动反希特勒的政变时,却连切断柏林与希特勒大本营通讯联系这一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如果让他们来指挥对苏战争,只会失败得更快。

      “严寒挽救了俄罗斯”的说法之所以能喧嚣一时,很大程度上是冷战的环境造成的。西方国家出于反苏的需要,总要极力贬低苏联的社会体制在战胜德国中发挥的作用。把苏联免于沦陷说成气候和地理的原因,对这一说法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希特勒的将军们则是始作俑者。他们总是力图挽回德国军队的声誉。正如德皇威廉二世的将军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死活不肯承认德军在战争中失败,把德国的投降说成是“背后被捅了一刀”那样。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历史的真相是苏军以纵深防御挫败了德军不可一世的闪击战。苏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国家实力决定了它不可能在二战中被德国征服。对此,亲身参加莫斯科会战的德军将领布鲁门特里特,在评论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败北时,说过一段中肯的话:“一切决定中最致命的决定,是对这个国家首先发动进攻。因为这时我们与之交战的敌人比我们先前所遇到的敌人要强大得多。在那无穷无尽的东线,再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打胜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7:21 , Processed in 0.0250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