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7|回复: 9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几篇书评(转)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发表于 2014-10-13 0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决定论与极权主义 妻临时出差,一人独自在家,看完电影《狂野目标》,百无聊赖,便从枕边一堆“新”书里挑出了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09年校订版来读。距上次读此书已有数年,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论断,基本上已经把波普尔的分析忘得差不多了,看来年纪是大了,记忆力衰退得太快了。突然想到当时曾写过一篇笔记式的课程论文,便找出来读了一读。虽然时隔数年,居然还感觉得到当时的心境。现在是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气了,更悲哀的是居然会嘲笑这些文字中透露出来的幼稚,接着又感叹多少年了,其实自己无论是心智还是见识都一点也没有长进。这段时光中,身边有人来了,也有人走了。以后还会有人来,还会有人走。或许其实只是我一直在可怜地拒绝改变而已。然而逝去的终究义无反顾地将该带走的带走了,将该改变的改变了,所有这些或许只让我显得更加悲哀。也罢,把这些文字死尸展示出来,以祭奠悲哀的我,祭奠这些那些时光,祭奠该祭奠的一切,比如此版“中文版序”吧。PS.我把所有标注引文及参考具体出处的脚注都去掉了,只在最后列出所有一个参考书目。
  
  历史决定论与极权主义
  
  波普尔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将总体论的方法归之于历史主义,而总体论势必带来各种乌托邦主义,最后乌托邦主义异化为各式各样的极权主义,因而他将历史主义与极权主义划为了同盟军。在波普尔的语境下,历史主义的矛头直接所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虽然一再有学者称这种历史决定论并非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专家学者们所谓的“庸俗化了的历史决定论哲学”与后世各种极权主义有着实证上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为笔者阅读、思考这一问题时所做的一些笔记。
  
  一
  
  在《历史主义贫困论》导论中,波普尔简明扼要地给出了历史主义的定义:“‘历史主义’是指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途径,它认为历史预言是它的主要目的,并认为通过揭示隐藏在历史演变之中的‘节奏’、‘规律’和‘趋势’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波普尔将这种历史主义区分为拥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并且将反自然主义与行动主义联系到一起,那些反自然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感到“有一种要干预、尤其是干预人事的号召,并拒绝接受现存的事物状况作为是无可避免的。”。而拥自然主义的行动主义者却面临着逻辑悖论,例如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行动主义格言与拥自然主义者所秉持的严格历史规律有着内在的紧张矛盾。从观念的逻辑发展来看,波普尔这样区分仅仅是指出了两种历史主义的形式逻辑区分,而更重要的是所谓的辩证逻辑,即反自然主义的历史主义乃是拥自然主义的历史主义被“辩证扬弃后的产物。从历史实践来看,就是那些自命受到了天启感召的行动主义者们吸收了拥自然主义的历史主义论中的“合理成分”,在辩证扬弃的基础上以“实践”(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历史主义只能是行动主义。既然非行动主义必然上升为行动主义,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历史上,那么波普尔完全可以将其观点推导得更远一点:历史主义就是行动主义。
  
  作为行动主义的历史主义是什么?雷蒙·阿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历史的偶像崇拜论。历史主义者们如同先知一般预言了未来,无论这一预言是来自于超验存在,如同摩西颁布耶和华的戒律,还是来自理性建构,如同黑格尔研究绝对理念从而发现了他的“天选国家”,历史本身成为了一门宗教。于是在这种天启的感召下,行动成了真正活着的唯一方式。为了自我更为了时代,必须行动!萨特高声呐喊:“我们不想错过我们的时代!”揭示必然性的天启给行动者们带来了从介入直到革命的一切勇气和力量,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一种神秘实体的自我实现——那个神圣而美好,且必然的未来。最终这种天启由兴奋剂转变成了鸦片,这一宗教的“圣职人员与信徒听任自己坠入‘绝对主义’的陷阱,以便继之能沉醉于一种没有限X制的相对主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极权主义的各种行为,从为了“自由王国”而抹杀唯一的自由——选择自由,到为了作为整体的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而肆意抹杀作为偶然的个体的存在,无一不是以符合历史规律的名义获得了合理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作为一种历史宗教的历史决定论能够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几乎完美地融合于先知预言式的幻觉之下,自然也就成为了极权主义的得力工具。因为正如加缪所说:“为夺取政权、集体化、恐怖统治以及革命的名义建立的极权国家辩护的唯一理由,也许是确信要服从于必然性,以及确信要加快实现‘历史的目的’。”
  
  二
  
  汉娜·阿伦特在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对意识形态有这样一番描述:“意识形态很像字面所表述的,它是一种观念的逻辑。它的论题是历史,‘观念’则运用其上;这种运用的结果并不是一组关于某事是什么的陈述,而是展现不断变化的进程。意识形态把事件进程看作是遵循与它的‘观念’逻辑展现一样的‘法则’。因而,意识形态自称依据各种观念的内在逻辑而知道整个历史进程的奥秘——过去的奥秘、现在的错综复杂和将来的变化莫测。” 不难看出,阿伦特所批判的意识形态正是历史决定论,因而与其说阿伦特要批判意识形态与极权主义的关系,不如直接说她是在批判作为意识形态的历史决定论与极权主义的内在联系。
  
  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于培根的“四假象”,是指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歪曲。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概念的批判性内核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在马克思看来,“使思想成为意识形态的,是它们对社会和经济关系的真正本质的掩饰,以及由此而来的对社会中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不平等分配的辩护。”因而归根到“底意识形态不过是一种附带现象的幻觉,在其中的每个观念都是某事真实事物的歪曲反映。”从马克思的分析中可以隐约看出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因素,但这种因素仍然是十分空泛的,并且在《资本论》中意识形态只是被看作一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无意识掩盖来。但是当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被庸俗化后,以历史必然性名义出现的意识形态中性化使用却根本就成为了极权主义的同义词。
  
  这种中性化使用开始于作为马恩继承人的博恩斯坦等人,而列宁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形式上全面抛弃了这一概念的否定性内核。在他看来每个阶级均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因而思想不是由于它们是意识形态的,而是由于它们可能服务的阶级利益而有所欠缺。但是从历史实证的角度来看,这种意识形态的所谓中性化使用却恰恰增强了马克思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所特指的否定性内涵,并且完全揭露出了某种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极权主义本质。在苏联长期的极权主义统治中,正是某种思想成为了意识形态,从而掩饰了整个社会内部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公,掩饰了真正自由的缺失。这种思想乃是真正麻醉人民的鸦片,而正如前面所说,这种鸦片名叫历史决定论——因为历史必然性,为了美好未来的到来,一切不公都是合理的。这样的说教不过是宗教来世拯救的拙劣翻版。有些学者认为,列宁由于没有看过在他生前从未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因而没有了解马恩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否定性使用。这样的解释过于专注于历史表面而未能深入到思想与历史的本质联系内部去,不得不说有替尊者讳的味道。
  
  回到阿伦特的论述,应当说并非在任何情况下意识形态都必然有这极权主义因素,例如消费意识形态这样的意识形态概念现代化使用中就很难看到极权主义色彩,而更多的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色彩。因此真正合理的结论是对意识形态概念作一限定,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以历史决定论为其核心时,它才必定是极权主义的。
  
  三
  
  当马克思面对政治制度设计时,在黑格尔国家主义、卢梭公意等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了自己的议行合一制。“立法权是叛乱的因素”,因而应当是人民掌握立法权,立法权有效监督控制行政权。按照马克思的构想,在这一体制下当人民,或者说处在历史规律最前沿的无产阶级掌握立法权时便不会遭遇到资产阶级这样的反动势力所构成的叛乱因素的威胁,而当立法权有效监督行政权时,政府权力得到了监督,并且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列宁将这一思想阐释为“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在于把代表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关。”
  
  于是在这样的构思下,当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直接民意不可能时,一种由直接民主与剪接名义相结合的古怪政治制度诞生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直接民主。按照议行合一的构思,主权在民,因而形式上看似代议的各种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本质乃是直接民主的象征,即所谓的“镜像说”。恰恰与马克思本人的设想相反,这种政治体制在历史决定论这一核心理论的指导下为通向极权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人民的立法权异化为反人民的力量作威作福。
  
  雷蒙·阿隆认为“青年马克思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现出了‘天选阶级’神话的‘犹太—基X督教’根源。”无论这一论述就马克思本人来讲是否合理,可以确定的是庸俗化了的历史决定论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的。从“天选民族”到“天选国家”,再到“天选阶级”,这一过程是如此顺其自然,以至于当这一理论以历史必然性的名义一路滑向“天选政党”,直到“天选领袖”时,诚如阿隆所说,不仅历史宗教的信徒,甚至圣职人员们都沉浸在发现“真理”,实现“真理”的幻觉所带来的快感当中。一个党“通过它自己的一纸命令就构成一个阶级的先锋队,而这个阶级本身有‘表达’了人类的利益。”历史决定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不如说正是历史决定论在以这种荒谬的逻辑自我实现,正如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以“辩证法”达到自我实现。正是在深陷与这种鸦片带来的快感而不可自拔中,圣职人员大声宣告着历史决定论带来的天启:“是党专x政还是阶级专x政……单是这种问题的提法就已经证明思想的混乱到了不可思议的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把领袖专x政和群众专x政对立起来,“实在是荒唐和愚蠢得可笑……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抛弃党的原则和党的纪律……那是执行特务挑拨者的工作。”正是在历史决定论这种荒唐的历史哲学的指导下,立法权、行政权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真正的“议行合一制”。所谓涵盖、监督都不再可能。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中所表达的忧患意识最终异化成了对人民的不信任,对先锋队地位的毫不怀疑,使得历史最终走向对极权的信仰与滥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以历史决定论为指导的实证主义法学或自然法传统在这种异化中扮演的角色。“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极权主义语境中直接所指就是某一政党,甚至某一领导的话就是法律,并且是最高法律。而一切权力皆来源于虚位了的“人民”,实质上就是来源于政党意志或领导个人意志。通常认为实证主义法学面临的两个诘难,即首先法律实证主义不承认法律效力受制于高层次道德,从而造成极权主义者压制法律与执法人员;其次绝对道德价值确实存在。某些学者从这两个诘难指出实证主义法学在极权主义面前的无能为力,但即使是为这些学者所夸耀的自然法传统也并非能够有效抵御历史决定论的侵蚀。正如罗伊德所指出的,实证主义法学并非否认有一更高的道德存在,而是强调作为法律应当将“实然”与“应然”相区分,但只要是法律就必须面对道德的非难。问题在于,以历史决定论自我标榜的极权主义将自我标榜为了唯一的真理化身,因而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皆出自统治者自身。极权主义并非压制,而根本就是消融法律与执法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法传统也难逃一劫。因为统治者已然将自我标榜为神秘历史意志的化身,甚至就是天神的化身,那么所谓自然法无非也就是极权统治者法了。因此在历史决定论语境中,“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同时适合实证主义法学和自然法传统的。如此一来,“人民掌握立法权”的设计且不说难逃理性建构主义的阴影,建立在历史决定论基础上的这一构思根本就是空中楼阁——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四
  
  既然统治者根据历史决定论相信自己代表了历史必然性,而人民是不可信的,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那么自然要求集中越多的权力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集中权力容易,集中分散的知识却是不可能的,因而极权者“既然不能确定那么多的个人的心灵里都是些什么,于是就不得不以消除个人差异的办法来化简这个问题;他就不得不以教育和宣传来控制和铸造人们的兴趣和信仰。”因而最初只是“只有一个先锋党才能指出方向”(列宁),到“统治阶级的世界观被知识分子彻底传播,从而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常识和其居于其中的情感结构”(葛兰西),最后人们终于“相信他们的自由和自律”(阿尔都塞)。
  
  在思想上必须采取控制,在作为整个社会之根本的经济基础上自然也必须采取计划、控制的方式。市场经济天生有着去神圣性和世俗化的特征,这足以消解作为历史化身的极权统治者头上的光环。并且市场经济代表的“扩展秩序”(哈耶克)象征着一种未知,对这种未知的不安也足以让统治者放弃可能更好的未来,而采取计划的手段,在可知的范围内确保最高的所谓“安全”。有学者提出计划经济所代表的是无限理性和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掌握整个社会的所有信息,而在下者能够为全体利益不计较得失。然而从上述分析来看,极权统治者恰恰是由于信息不全、有限理性,因而不得不采取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并且与其说统治者相信道德人假设,不如说相信人天生是经济人,而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并非名义上的全体)必须被改造成道德人。假如无法改造,就视其违背了卢梭式的公意,必须被逐出共同体。这一切都是为了极权统治者的利益,或者说为了实现连统治者自己都似乎不太相信的历史必然性。——假如他们完全确信的话也就不必害怕未知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恶性循环。统治者越是害怕就越是想控制一切,而越是加强控制就越是害怕。在这种种控制与计划中,被统治者则如阿尔都塞所言习惯了官僚主义和专断命令,终于相信自己获得了自由和自律。就这样整个社会看似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实则已是逐渐僵死:没有创新自然也就没有明天,当然也就失去了生机。讽刺的是这样的社会倒确实是正在走向它真正的历史必然性——灭亡。
  
  参考文献: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第二版)》、季广茂《意识形态》、王怡《宪政主义:观念与制度的转捩》、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
  
  按:麦金泰尔在《追寻美德》中论证到,任何极权主义都不可能永久存在,其存在自身便决定了这一体制的最终灭亡。然而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感到庆幸。正如麦金泰尔自己所疑惑的那样,这“最终”究竟包含了多少难以弥补的罪孽呢?当我们坦然于此种“最终”时,是否只是在制造另一种平凡之恶呢?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佳华 于 2014-10-13 08:20 编辑

科学的历史哲学
卡尔波普尔这本书是通过科学的论述,来表达对一种历史哲学"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它首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历史的,社会学的.
  
  1.历史决定论是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科学?是否可以预测规律?波普尔认为不可以,历史决定论是错误的,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
   他论证: 社会前进的方向是强烈地受着人们的知识的影响的; 但是,知识的发展方向,是几乎不可能预知的,充满了不确定; 因此,“决定”未来,“规定”未来的走向,基本等于“以无知决定有知”,
  
  2.历史决定论的反自然主义学说.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可预测,可实验性,历史是复杂的,动态的,变化的,开放的.非因果解释,而是意义的解释.非从公式了解而是从性质和目的直悟.非定量而是定性.
  
  3.能动主义认为人有能力改变世界和历史,是人的活动和力量促使历史发展.社会的齐一并非自然法则.
  
  4.唯名主义与唯实主义(本质主义).唯名主义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名词只是创造出的一个解释.唯实主义是柏拉图式的,揭示了本质和内在特性.
  
  5.方**本质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要深入本质.方**唯名主义认为科学任务只是描述和解释.反自然主义者赞成本质主义,追求本质.
  
  6.历史决定论的泛自然主义学说,认为社会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知识的分支,达到理论和经验的知识.
  
  7.历史决定论的泛自然主义学说认为可以进行大规模社会预测,虽然是模糊而广泛的.社会动力学承认历史力量推动的重要性,虽然不可能认为社会生活的齐一性永远有效,但可以预测前后相继的时期连接的规律.
  
  8.科学预测分为预言和技术预测,非实验性观察的社会学偏于前者.
  
  9.在社会发展根本总趋势的假说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的理论作出预测.由于内在的新颖性,社会工程注定是一种乌托邦.虽不能做出详细计划,但是可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时期的轮廓,最终目的是揭示规律.
  
  10.对泛自然主义学说的批评.相对于能动主义的态度,技术的典型问题是指出什么是不可实现的.社会学的渐进技术的方法也只能是指出不可能之处.
  
  11.乌托邦工程或整体主义. 目的在于按照一个预定的蓝图改造整个社会,控制和影响未来来使结果与预言相符合.先验的拒绝了不确定性的假说,违背了科学原则.走向集权主义.在本书21章做出了深入探讨.
  
  12.整体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是对立的,因此被视为乌托邦,尽管如此,对于历史的预测却使得它与乌托邦主义结成了同盟.以柏拉图和马克思为代表.一个静态一个动态的认为存在历史规律的预言且人可以作用于此来达到目的.历史决定论终究是站在了整体主义的角度认为这是科学的判断.
  
  13.心理学上的Gestalt学派认为存在意义的整体而站在了整体主义的立场.但整体终究不可能是整体,任何描述都是有选择的.它们忽视了这本质.
  
  14.通过大量观察来演绎出,归纳出规律属于前科学类型,是偶然的主观选择,以实现利益为目的而非以知识为目的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忽视了实验的可变性,导致预期与实际结果的不同.而这些正是渐进实验所具备的.
  
  15.概括的方法认为科学始于观察并归纳.然而这是无法证伪的.理论必须先于观察,通过检验帮我们淘汰错误.科学的方法正是寻求有效性不被限X制的规律.详细应理解波普尔的科学的可证伪性.
  
  16.对泛自然主义学说的批判.历史决定论将"趋势"与"规律"混为一谈.历史事件中的倾向只是趋势,不可以作为科学预测的根据."逆演绎法"将历史的概括回归到某组普遍规律,将已知归纳起来的趋势作为规律指导未来,没有因果解释.
  
  17.因果解释需要两个前提,某些普遍规律以及特定的原始条件.而逆演绎忽略了普遍规律这个前提,相信绝对的(无条件的)趋势.历史决定贫乏的想象无法考虑它们所依赖的条件也会变化.
  
  18.证伪主义.通过观察,归纳的演绎的假说应该接受证伪的筛选.若缺乏批判态度,我们总会发现我们所希望的事.发现符合理论的事例是无多大意义的.不可检验的假说只能是"历史的解释".而历史决定论者错误的把解释当做了理论.他们没有看到还存在更多的解释.
  
  19.因此,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承认主观的观点(选择性观点不可避免),坦率认识到这是诸多观点之一,是不可检验的.
  
  20.波普尔的方**个人主义是哈耶克式的.
   方**个人主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是许多个体相加的总和.化约主义之一认为大实体可以化为许多小实体.
   哈耶克批判了马克思式的整体主义和笛卡尔的原子论化约主义的伪个人主义.
   伪个人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受个人理性控制才能更有效服务于个人.认为人是孤立的社会个体.而真个人主义者认为个人享有自由的成就大于理性设计的成就.人是取决于社会的社会动物,是具体环境的体现者."个人有限的理性"并无资格对他人进行设计.这是致命的自负,
   集体主义者以"社会","阶级"这类盛行的解释性观念的有效性为基础,谎称有能力把类似社会这样的社会实体理解为齐一的实体.赋予概念整体性,实质在于根据唯理主义理性观以极端方式重构社会秩序.将"方**上的抽象"误认为"形而上的实体".
   方**的真个人主义否认了孤立个人决定社会的有限性,也否定前定社会结构决定个人存在的有效性.
  
   波普尔论证了科学的可证伪主义,逼迫历史规律接受实践检验,从整体主义角度论证了乌托邦主义和集权主义的可能性.总而言之,他强调了一种批判的态度,论证了历史决定论的无逻辑根据的错误,证明了决定论的错误和弊端.
   书中最后说:归根结底害怕变化的人正是历史决定论者。他们如此不能合理地对待批评,要别人如此听从他们的教导,难道不是由于害怕变化吗?的确,历史决定论者似乎因为丧失了一个不变的世界而希望获得补偿,从而倾向于相信变化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它受一个不变规律支配。
  
  
   书中论证都按照章节序号和题目依顺序排列,显示了清晰地逻辑性,是一本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经典图书.虽然思想简洁,但是由于理论庞杂,论证反复,再次仅仅简单列出大体思路.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的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大三胡乱翻过的一本书,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卡·波普尔的《历史主义的贫困》,当时因为要写作业,硬着头皮看了一遍。实话说,我一直很不喜欢西方学术类书籍,那些翻译再好看了都头疼,主谓宾看一遍都分不清。最近实在闲得六亲不认,居然用手机重看了一遍。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好、值得头疼看完的一本书。
  该书从1953年写成初稿到1957年以专著的形式出版,经历了二十年之久,但它并不是一部长篇巨著。作者首先为本书的主题“历史主义”下定义,然后对历史主义的内涵、目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批判,表明了自己的反历史主义立场。波普尔攻击历史主义,是采取先为历史主义辩护的姿态、发挥历史主义的论点,然后再指责它的错误,进行攻击。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对这些学说的表述必然不会是没有偏见的”,看书过程中,我对波普尔批判事物的角度、论据的恰如其分印象最为深刻,也非常佩服,但同时,他分析事物的逻辑和过于绝对化的论证态度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缺点。
  历史主义,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大而空泛的词语,但作者笔下的历史主义,是“指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途径,认为历史预言是它的主要目的”,即“历史主义”所体现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历史的行程遵循着客观的必然规律,人们可以据之以预言未来。一言以蔽之,“历史主义”即“历史决定论”。作者的攻击点就聚集在“预言”和“决定”这两个词语上。他认为历史并没有规律可言,因而是无法预言的。比如按照历史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规律,我们可以预言到共产主义必将实现。可是,波普尔说,历史的这种规律是自欺欺人的,历史没有规律,即便有,也只能是一种趋向,而趋向不是规律。作者给出了两个原因:首先,我们都知道,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可被检验的。但历史趋向因受主观影响而失去客观性。另外,假设历史真的有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必定能根据规律作出预言。可是作者提醒我们,预言一旦作出,本身就参与着并影响着历史过程,所以预言也就不可能是对客观规律的描述或宣告。针对这一点,波普尔将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当做论据,俄狄浦斯遭受遗弃导致长大后弑父娶母这个悲剧,皆源于他出生时候的预言。接着他又举例,历史进程不同于自然世界,历史进程存在“变数项”,受人类知识、意志、愿望的影响而改变。比如在天文学上,人们根据观测可以预言日蚀月蚀地震等,人们对此可以做好各种避难准备但大自然的现象不会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可是如果我们预言战争即将到来,人们对此做出种种推迟或加速战争到来的努力势必就会对战争造成影响甚至改变。所以波普尔强调,历史的预言本身就参与了历史并影响了历史,因而真正的、独立于外物的预言是不存在的,从而研究历史规律、探讨历史决定论是没有意义、“结不出果实”的,这也是书名《历史主义的贫困》的寓意所在。作者在本书中对“历史规律”这个问题的阐释是比较严谨有力的,我个人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没有科学意义上那种绝对客观的“规律”可循的。另外,波普尔对于“历史预言”也不是彻底否决,他强调了历史学家的职能是对历史进行“解释”和“描述”,但这种解释或描述只能是多元的,而绝非某种非如此不可的东西,并且,这种所谓的“预言”也只是知识经验层面上的推论,波普尔一针见血地提出:历史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它把历史的解释误认为就是科学。
  波普尔还有一个攻击的目标,叫作总体论。他的公式是:历史主义=决定论=总体论。他本人反对历史主义,自热而然地也就反对总体论。对总体论,他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否定理由。第一,他同认为历史主义是不可能的一样,也认为总体论是不可能的,要想“建立和指导整个社会体系并规划全部社会生活……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事”,逻辑上既不可能,事实上就更不可能。他说,物理学上,部分之和构成总体,这是正确的,但在人类历史上却不是。总体论的基本立场是“把人类历史当做一条巨大的、包罗万象的发展河流”,但是波普尔认为“这样的一部历史是写不出来的”,因为“任何写出来的历史都只是‘总体’发展的某一狭隘方面的历史”。这段论证的前半部分,即我们无法建立和指导整个社会体系并规划全部社会生活,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但现在看后半部分对于历史总体论的分析,我却存有质疑。针对这一点,何兆武先生在序言中已经指出,“这是在责难总体论的时候,波普尔自己也犯了一点总体论的错误,至少是在他的史学方**上”。根据波普尔的论断,我觉得他将“总体就等于细节之和”的观点塞到了历史研究中,在我看来,这有点“欲加之罪”的味道,因为没有人会试图或妄想写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历史无法被全方位地表达或描摹,这应该是一种常识,正如何先生说的,“历史学家之写历史有如画家之作画,他只是透过某一点(某一瞬间、某一侧面)而掇取并表现出其整体生命的神髓”,但波普尔不知是无意地还是刻意地,忽视了大众这种常识。不过,好吧,其实也不能绝对否定,将历史当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和下结论这种行为,是很多人认为正确并且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时常被要求培养这种“总体观”,而其实我们真正学习的,都只是历史的某一个局部。同时,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站到一个高度去俯瞰整个历史整体,下一步我们便会很轻易地开始“发现并总结历史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规划未来社会,带着不可置疑的自信。每一步的递进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最后便形成了波普尔深恶痛绝的历史决定论。从这方面来说,我反而又觉得波普尔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很纠结有木有),历史总体论对我们很多人的影响确实是巨大而根深蒂固的,这种影响存在我们思想和方**的深处,而不仅仅是何兆武先生所指的“写史书”这么表面。否定总体论的第二个理由是,波普尔认为总体论必然引向乌托邦工程学,而乌托邦的实现势必伴随着空想、极权以及暴力。遗憾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详细地解读这种种相互关系的生成过程,所以初看的时候实在很费解,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再重新回去看书本内容,稍微有了一点点体会。历史总体论根据“历史发展规律”致力于人类未来社会的蓝图构建,因此产生了空想主义,而乌托邦就是这些未来工程师的最理想蓝图。但是改造社会、实现乌托邦的过程中,必定会给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带来利益冲突或思想困扰,招致拒绝和不满,所以乌托邦工程师们必须对这些抱怨置若罔闻,必要时还要集中上层的权力进行压制。压制行为是容易的,但要了解并压制每个人心中的不同的思想则是困难的。既然不能确定每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消除个人差异的办法来简化这个问题,以宣传和教育来铸造人们统一的兴趣和信仰。其实仔细想想,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社会形态。所以波普尔特别反对历史总体论,反对大规模、一股脑地进行社会改造,反对任何人给人类社会描绘任何蓝图,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被人描绘的那样。何兆武先生反驳波普尔的观点,说:“波普尔似乎对人的改造或者思想改造怀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话语理所当然中带着不屑和嘲弄,我不知道西方人是怎么理解“改造人”这种思想的,但我们中国人似乎很喜欢这一套,“改造人”在我们国家,是个一点都不生疏的名词。我们的政治制度、法律以及社会各种条条框框,都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出发,但一经问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我们“改造自己”去适应它们;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表态或被教育要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问题是,对人类心灵的一再改造真的是好事吗?如果我们只关注变异为同,那么人们真正是在思想什么或渴求什么就势必会被忽略和摧毁,最后又会是极权和专x制的到来。波普尔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调:“社会主义本来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的新社会,但是新社会一旦建立,倒反过来要改造人以适应新社会了。假如新社会不能适应人的需要的话,人们就不能责难新社会,而只好责难自己没有改造好,以致于适应不了新社会。”
  这段话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一些启迪的,至少我感触颇深。对改造怀有本能恐惧的人,绝对不止波普尔一个;而因“改造”蒙受灾难的事例,中国历史上也不止一笔。
  当然,书中有些小问题是值得商榷的。我赞同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这个命题本身的批判,但波普尔在论证的过程中,有些观点或说法却是我不敢苟同的。比如,波普尔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预言的,因为其中没有变数项”。我觉得这句话是有漏洞的,人不就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变数项么?人类活动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必定作用并影响着自然,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核辐射等等。另外,在序言当中,何兆武先生为了驳斥波普尔“历史发展不能预言”的论点,居然找了这样的例子:二战爆发前夕,很多人都在预言战争是无可避免的,波普尔本人还因此远走新西兰。何先生的意图很明显,他想说明通过日常经验和常识,有些历史是可以被预言的。但他所选择的这个预言是没有意义没有说服力的,因为战与不战都有人预言,肯定会有一方预言正确,这种是非选择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认为何兆武先生的这个论证很牵强。最后,波普尔攻击历史主义,常以马克思主义为靶子,最基本的原因是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划成几个阶段并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必将实现。何兆武先生在序言中批判了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不加考证的消遣,认为他所挑的刺都并非来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充其量只是后人虚附、曲解的伪马克思主义。我没看过马克思的理论著作,对这个问题实在没有判断力和发言权,但我对“真假马克思主义之争”这个问题,却一直有点感触。在我们的历史或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一旦失败,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说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是假马克思主义。甚至我自己在此之前一直也是这样不假思索地自以为是的。不过现在我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难道是完全按照马克思理论模式丝毫不差地建立起来的实践吗?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加变通地以几百年前的理论学说作为评价当前实践活动正宗与否的标准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有实现的可能和必要吗?总而言之,这本书中,波普尔的观点有很深刻中肯的地方,也存在诸如“绝对化”这样的硬伤,何兆武在序言中详细、逐一地评论了这些论点,大部分都是非常客观、精彩的,但是也有一些我不认同、或者说,我还在疑惑着的,对此我保留了我的意见。
  另外,我们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吧。波普尔应该算是一位享誉盛名但一直以来颇有争议的学者,无论他是以思想家的身份还是以哲学家的身份。他的论述风格、对各大家的公然挑衅、或许还有一点个人狂傲性格的因素,使得他在近现代的学术界上,一直处在一个独特而微妙的地位,但无论怎么说,他的贡献是卓著的。他的证伪原则、零碎工程学、创新精神以及敢于挑战一切权威、不断探索的勇气,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省反省再反省、致敬致敬再致敬的。
  最后说一句,看完此书,必须至少一年不想看西方哲学类、思想性的书,到底是谁设计那么多**而艰深的概念,你们究竟知不知道给中国的扫盲工作带来多少困难,挖鼻翻白眼~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放的未来,开放的宇宙
 卡尔·波普最重要的两本著作,一是《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又译:历史主义贫困论),一是《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波普的思想其实很简单,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在一长段精致的证明之后,给出一个简洁清晰的结论”。
  
  《贫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波普的证明逻辑:
  社会前进的方向是强烈地受着人们的知识的影响的;
  但是,知识的发展方向,是几乎不可能预知的,充满了不确定;
  因此,“决定”未来,“规定”未来的走向,基本等于“以无知决定有知”,这是可笑而荒谬的。
  波普的另一本书《开放社会》之所以得名,原因就在这里。
  
  马克思不过是希望希望“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他错了;可是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规定方向,寻找借口为自己设置限X制(这是最主要的)、自我泯灭某些可能的做法,难道还少见吗?
  当“渴望自由”的我们,真正要面对种种不确定,做出选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有勇气追求自由,用开放的心胸和态度,来迎接这一切呢?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10-13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怀疑波普尔也是托先知第四国际的人,矛头是针对斯大林的。

历史 决定论不决定论这种表述不准确,还是用老词,偶然性必然性更加准确一些。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10-13 1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一段杜车别去年博客里的文字吧,从这段文字看,他也已经重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了。


杜车别
数学或者物理上有所谓的随机漫步,你去找本费曼的物理教程,上面对随机漫步有一个简单的数学介绍,假若扔硬币,正面就往前前走一步,反面就后退一步,最后的期望(相当于平均值的概念)不是0,大概是根号N,这个N是扔硬币的次数,可能记忆有误,但大致如此。总之不会停留在原点。
我的一点自己的看法,如果不考虑方向,只把进步当作离开原点的距离。随机漫步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文明演化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智力差不多的人种,有些始终停留在原始社会,有些却文明不断发展,这其实和遍历下的随机演化有关,无数偶然的累积,随机涨落的累积,你就会看到不同的图景,而历史学家就事后诸葛亮的对这些图景赋予必然解释。
文明演化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它的进步与否和文明以前取得成就有关系,所以不是完全意义上随机漫步。但它仍旧不能完全摆脱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仍旧占据了很大的作用。运气并不会始终站在进步的一面。把概率性的随机因素从文明演化的过程中剔除出去只能是宗教式的思维,而非理性思维
但即便引入随机概率性的因素,历史也并不是如你所说的那样,往往是落后的一方战胜先进的一方,而是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先进的一方战胜落后的一方,只不过当先进的一方战胜落后的一方的时候,它并不会引起你太大的注意,而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但一旦落后的一方由于各种原因消灭了先进的一方,它就会显得触目惊心,就会引起你特别的注意


比如古罗马无数次战胜周边的野蛮落后民族,你不会太去注意,但一旦周边的野蛮民族战胜了古罗马,那就是一个必须注意的大事件,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了。
再比如汉朝,唐朝,明朝,在其朝代存在的几百年时间里无数次战胜周边的野蛮落后民族,你不会区去太多注意,战胜了几百年,上千年都不会觉得太稀奇,但只要有一年野蛮民族战胜汉族政权并占领了中原地区,你就会注意到。
自然的法则是遍历和选择,运气不会始终在先进的一方,这归根结蒂是一个概率问题。
人比细菌先进,比病毒先进,比寄生虫先进,在人和细菌,和病毒,和寄生虫的斗争中,很大的概率下人是胜利者,但这种情况并不会被人特别留心。但一旦细菌、病毒、寄生虫战胜了人体,导致这个人死了,那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了。相对于人几十年的寿命来说,细菌等战胜的那刻占据的时间比例其实是不高的,但只要它战胜了,那对这个人就是一个转折性的事件

2013-7-7  00:36

杜车别

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和上面的先进落后的文明不是同一性质的事情。社会主义还谈不上形成一种稳定的文明,无论是理论架构,人们对其的了解接受程度,实践的成熟程度。
目前的社会主义只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胚胎,苏联算是进境最接近的,但也流产了。目前的社会主义只能说是很弱小。
但正如人类的妇女不会因为流产了,就不再生育了。社会主义虽然现在弱小,但仍旧有诞生并成熟的时候,但这也有一个概率问题,它要赶在资本主义彻底腐烂并把整个人类都拖至灭绝的命运之前再一次落地并成熟才行。
不过你可以想象无数个平行宇宙,无数个地球,无数个人类,遍历之下,终归有一个平行宇宙是社会主义能成熟并最后代替资本主义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必然性还是存在的。


而如果进一步考虑人择原理,那个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平行宇宙将从选择中脱颖而出,能更大程度更长时间的确保人类的的生存。
人类的意识能感知到的世界就会是那个世界。其他的资本主义万世长存从而人类彻底腐烂灭绝的世界,既然人类已经灭绝了,也就无法感知这样的世界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进最终战胜落后的原理还是成立。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4: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暴风影音 发表于 2014-10-13 15:52
我怀疑波普尔也是托先知第四国际的人,矛头是针对斯大林的。

历史 决定论不决定论这种表述不准确,还是 ...

偶然选择和必然性结果?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10-21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暴风影音 于 2014-10-21 14:43 编辑
李佳华 发表于 2014-10-21 14:11
偶然选择和必然性结果?

决定论不决定论这种表述不准确。

精准地表述还是 偶然性必然性。

决定论不决定论,这种表述,混淆了两种决定论,就是辩证决定论(有条件和范围的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界限。

斯大林开始就有机械决定论倾向。中国更加严重得多,无论对历史还是未来,以前表述几乎都是只承认必然性,不承认偶然性。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当成必然,成了宿命论了。估计因为对这种思维的反感,现在几乎反过来了,几乎变成了只承认偶然性,不承认必然性。

这其实不是不决定论,而是不可知论。

现在有些思维的表述,其实不是决定论还是不决定论,而是 机械决定论还是不可知论。

可是有一点非常奇怪,在这种几乎不承认任何社会科学的规律 趋势 客观必然性的思维的人,在一点上,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只能先在欧洲内生这个观点上,又都非常一致地显示出超过机械决定论的宿命论倾向。

主题

0

回帖

8195

积分

游客

积分
8195
发表于 2014-10-21 2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ar5 于 2014-10-21 22:22 编辑

我水平不够,直接看原著很吃力,倒是看过一本《赵敦华讲波普尔》,写得不错。

记得波普尔有个反证:共产党员们在t1时刻对未来t5进行预测,他们输入的是过去的数据,然而计算需要时间,当结果在t2出来的时候,t1到t2之间的数据没有输入,因此t5的结论是不精确的,顶多只是近似。可见,计算速度越快、t5和t1越接近,结果就越精确。但是理论上,永远不可能达到真实值。

从现实经验来说,预测明年的房价或许不难。预测50年后的国际局势?你真以为自己是神仙?更要命的是,GCD告诉我们,未来要啥有啥,不用干活不愁吃不愁穿...............

主题

0

回帖

1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
发表于 2016-3-7 1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成印刷顶帖2


           随着经济的发展,包装行业发展迅猛,作为包装图案印刷的必备材料,油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因为本身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它迫切需要解决污染性问题。
  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厦门画册印刷,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粘性胶状流体。由颜料、连结料和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等各种印刷。
厦门印刷 www.xmjc.cn 客服QQ:31785608 64101314 电话(Tel):0592-2200556 4000-1181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6:46 , Processed in 0.034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