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42|回复: 43

拜占庭帝国的前世今生,千年兴衰荣辱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1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14
发表于 2007-12-5 2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现如今的世界文明中心在欧美,而欧美又属于同一个文明树下结出来的果实,这颗文明树就是希腊、罗马文化。欧美的哲学术语来自于希腊,很多至今还在应用;科技体系的基础为逻辑学,而这个是继承于希腊;政治同样继承于希腊——从克里特岛起源的民主;而法律继承于罗马,是罗马给了西方人现在的法制观念,甚至目前的法律条文很多和罗马的民法有相似之处。可以这么说,整个欧美都是在希腊、罗马这颗大树上结出来的现代化果实。

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入侵和社会原因,罗马最后灭亡了,但是有一个继承它的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罗马帝国的东方大地上依然屹立着,这个帝国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黑暗的中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芒,他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他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保留了火种。他是如此伟大和光明,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纵观拜占庭千余年的历史,他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无以伦比。西欧——这个目前文明的中心,历史上的蛮族——是在一点点的从拜占庭身上学习。

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的米兰赦令,奠定了基督教的发展路程,促使基督教逐渐演化成为了整个欧洲人生活政治的主宰;塞奥多西二世颁布的《塞奥多西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的蓝本,在这部法典中就已经提出来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而且《塞奥多西法典》对哥特人的法律影响甚广,甚至哥特法典基本就是对它的搬抄,而哥特法典又是影响法兰克法律的最根本的源头;贝利撒留的军事改革,和战术革新,使骑兵成为了欧洲战场上的主要力量,步兵方阵逐渐被取代;罗曼努斯二世的重骑兵改革,使得欧洲发展出来骑兵的病态形式——重装骑兵;伊拉克略一世的军区制改革,使帝国起死回生,摧毁了罗马千年的冤家对手波斯帝国,间接的促进了阿拉伯人的崛起;拜占庭和阿拉伯人死拼千年,使得欧洲能平稳的过渡到封建制度,安静的按照历史发展下去;毁坏圣像运动,使得罗马教会独立发展成天主教,并在整个中世纪凌驾于各种权力之上,以至于皇帝被迫跪吻教皇的脚面;为斯拉夫人创造了文字,使东欧的游牧部落有了自己的文明,这一切都指明拜占庭这个文明的蓄水池影响整个欧洲。
但是对于这个重要的帝国,我们对他了解的少之又少,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太过详细、琐碎,或许是因为中国历史疑点太多,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的琐碎事件上,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关注不够,或许我们缺少一种宏观的大历史观,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世界文明的走向。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更希望能用一些浅薄和知识和浅显的看法来大概的描绘下拜占庭帝国的历程,历史是可以用宏观的角度去看的。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大致的阐述下拜占庭波澜壮阔的历史。由于个人阅历、精力、知识有限,不对之处请指出更正,更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好的看法和认识。

第一章  拜占庭概况

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国家,也没有拜占庭这个民族。拜占庭是个地名,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君士坦丁堡的旧址,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广泛开拓海外殖民城邦的时候修建的据点,命名为拜占庭城。在公元四世纪,罗马君主君士坦丁一世在这里圈地围城,修建君士坦丁堡定位都城。到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灭亡后,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标志——双头鹰,自此东罗马帝国以罗马人自居,更加准确的说法是东罗马帝国。

但是我们为了区分它和罗马帝国以及西欧的神圣罗马帝国,所以叫他拜占庭帝国,用首都的最早名称来命名。

拜占庭帝国的开端

关于拜占庭帝国起始的年代,由于他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目前没有个定论的说法,大致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把拜占庭的起始年限设定为公元284年,即罗马皇帝戴克里先(284—305)登基之年,他采取的四帝共治罗马帝国,因为这个代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二种是公元“4世纪说”,而这个说法也很变态的说,竟然还要分出几个时间点:其一美籍俄裔的瓦西列夫、南斯拉夫的奥斯特洛戈尔斯基等主张是以君士坦丁一世324年统一罗马帝国开始算起;其二英国的仁西曼、《剑桥中世纪史》等以君士坦丁一世于330年定都君士坦丁堡开始算起;其三美国学者汤普逊、法国的布莱赫尔等主张以塞奥多西一世395年临死前将帝国一分为二留给他的没用的两个儿子开始算起。而最后的这个说法在我国影响最广,很多历史学家都主张这个为拜占庭的开端。

第三种:英国韦尔斯、法国布瓦松纳以公元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为开端

第四种,德国的科隆巴赫尔以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为标志。

第五种,以日本井上浩一主张的“7世纪学说”,即以伊拉克略登基为开端。因为这个时期是社会全面变革时期,过去的罗马的行政机制和统治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从这个时期开始全面的进行政治改革,行政区域划分。(这里我虽然极度鄙视日本人,但井上浩一的说法还是很有新意和深度的)

第六种,美国斯达夫里亚努主张8世纪说,以利奥三世的登基为开端。

笔者更倾向于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时间点算是拜占庭帝国的开端。本来我们就是以“拜占庭”这个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古老名字命名这个帝国,那么我们就要以何时定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为分界线,要不拜占庭这三个字就失去了意义。

这只是表面的理解,政治上,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在330年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实体,不是依靠于西罗马帝国生存的一个大区。东罗马经过三世纪的危机已经变成婆婆了,可以和西罗马帝国平起平坐了甚至都超过了西罗马帝国的位置。

经济上,东罗马帝国已经完全独立。首先在东罗马帝国存在的社会经济中,奴隶制没有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的那个华丽的靴子,罗马帝国的老家)那么发达,同时还存在很多其他经济,例如农村公社制(这个可是日尔曼人——也就是西欧人立家之本,可以和社会主义的农村公社相媲美,而这种制度是由于日尔曼人的文明发展缓慢,原始社会制度的残留)、自由农占有制(小地主)和隶农制(伟大的制度啊,在西方奴隶社会维持长久的时候出现了这种封建制度,简直是历史性的大发展)。而且奴隶主也没有采取西罗马帝国那种典型的奴隶制,奴隶在这里还是有一定人身自由权力。特别重要的是农业发达的埃及、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竟然发展出了隶农这个在以后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制度。这种先进性的多种经济混合的社会经济模式在“三世纪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经济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其次就是贸易的往来,这里不得不说君士坦丁一世选择君士坦丁堡的伟大,这个地方地处要道,欧亚交界处有黄金水道和黄金路道,简直就是个天然的贸易集散地。繁荣的外贸给帝国带来了大笔的金钱和白花花的银子(哦,错了,当时是以金本位结算的,应该是黄黄的金子——有些恶心的说),从另外一个方面支撑着帝国的经济。

庞大的人力资源也是支撑帝国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多有的时候也是好事,但别太多),经过“三世纪危机”人口大量迁徙(都是汉朝惹得祸,匈奴被撵得没地方呆了开始西迁,导致了世界民族大迁徙),西欧地区特别是通晓农业技术的人口经过数百年的休养仍然不能恢复到民族大迁徙以前的水平,中世纪时期西欧最大的两个城市米兰和威尼斯在13世纪鼎盛时期人口也不过20万,当时的巴黎才10万(中国自古没有别的好,人力资源绝对丰富,大城市的人口绝对都是几十万甚至有的能到百万),但是在4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人口竟然达50—100万(各个学家对人口数目估计不同,最高的估计为100万),这种庞大的人力资源在军事经济上支撑着帝国的独立。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独立,并且有异于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帝国的开端。

拜占庭的分期


拜占庭在历史上存活的时间及其久远,从公元后330年一直到1453开始一共存活了1123年,中间虽然皇帝的血脉不断的更换,但是社会没有经过大混乱和大洗牌,政治文化生活没有出现跳跃似发展。这点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一个帝国存活两三百年后要么因为内乱,社会整体要么重新洗牌、要么被外族推翻,而通过政变改朝换代的只占了很小的部分。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从330年—610年,社会转型期;从610年—1056年,改革、发展强盛期;从1056—1453,帝国没落衰亡期。

在第一个时期是改革确定国家发展路线的时期。君士坦丁一世接下戴里克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三世纪危机中给东罗马帝国寻找出路,他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从确定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到君主集权的建立,他奠定了拜占庭帝国以后的发展基础,确定了其发展方向

而后查士丁尼努力的在新的环境下重新构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但是他失败。他的失败表明在旧体制的框架内寻求新的秩序是行不通的,历史正式转弯了。查士丁尼死后留给后世的是一个权力真空期,国家由于连年征战疲惫不堪,经济、人力资源极度匮乏,政局不稳。周边民族趁火打劫,不断入侵,不仅丢失大量重新占领的土地,还丢失大片原属地。

但是这个时期,有两部重要的法典《塞奥多西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为后世的法律制定起到了举重轻重的作用。

第二个时期,拜占庭中期就是历史大转弯时刻,也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阶段。伊拉克略一世从登基之后开始着手推行新的体制——军区制,加速帝国军事化进程。这个改革顺应了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为缓解了查士丁尼留给后世的权力真空造成的危机,稳定局势,加强国防提供了保障。伊拉克略削弱波斯帝国,间接的促进阿拉伯世界的兴起。在野蛮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急速扩张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对外扩张,到了巴西尔二世(976—1025)时候拜占庭恢复到了东罗马时候的大部分领土。但是军区制度虽然为帝国的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军区制度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大量无法克服的矛盾。大地主阶级的崛起,在政治和经济上成为能和中央集权相抗衡的力量。而小农经济的瓦解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在马其顿王朝的末期,拜占庭重新陷入到了内忧外患之中,这也标志着拜占庭晚期衰亡史的开始。

第三个时期,帝国的晚期是一部衰亡血泪史,由于军区制的发展促成了大地主阶级的形成,而后大地主阶级又脱离了王权的控制兼并土地,发展势力,帝国尾大不掉。军区制随着大地主的兼并土地而瓦解,帝国军力一落千丈。而大地主阶级争权夺势,角逐皇位,自相残杀,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以至于君士坦丁堡1204年落入了十字军的手中(基督教世界内部的自相残杀,野蛮无知卑微的西欧联军大肆掠夺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财富)。虽然又收复了君士坦丁堡,但是自此后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不断缩小,沦为东地中海的一个小国,苟延残喘。最后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强大威力的火炮攻击下,城破。最后一个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和最后留守部队全部阵亡,拜占庭至此灭亡。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7-12-6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占庭文明自身并无创新,但是其最大的贡献是保存了命悬一线的古希腊文明的火种,拜占庭帝国也是抵御蛮族入侵、保卫西方文明的第一道防线和最重要防线. 

主题

0

回帖

56

积分

QQ游客

积分
56
发表于 2007-12-7 12: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永恒的雅典于2007-12-06 13:41发表的  :
  拜占庭文明自身并无创新,但是其最大的贡献是保存了命悬一线的古希腊文明的火种,拜占庭帝国也是抵御蛮族入侵、保卫西方文明的第一道防线和最重要防线. 
这个阿拉伯人似乎不能说是蛮族吧,怎么看阿拉伯当时都比西方发达的多啊。拜占庭最后是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和蒙古关系似乎也不大。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7-12-7 1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志民于2007-12-07 12:46发表的  :
这个阿拉伯人似乎不能说是蛮族吧,怎么看阿拉伯当时都比西方发达的多啊。拜占庭最后是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和蒙古关系似乎也不大。
  拜占庭抵抗的蛮族主要有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突厥人、阿瓦尔人、马扎尔(匈牙利)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等等.以上我列举的民族在当时都是蛮族,我想阁下对此不会有异议吧?
  至于阿拉伯人比西方发达得多,那至少也是公元8世纪以后的事情了;而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还是处于野蛮状态的游牧民族.当公元7世纪后期~8世纪初,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发起几乎是毁灭性的攻击时,他们才刚刚跨入文明时代不久呢.
  而蒙古人尽管横扫欧亚,但兵锋未及拜占庭.

主题

0

回帖

56

积分

QQ游客

积分
56
发表于 2007-12-7 1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们在“西方文明”这个概念上出现了冲突,如果说西方文明指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么自然他是抵抗了不少,不过,如果“西方文明”不仅仅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呢?它的范围更广一些呢?或许它所要抵抗的也就是它要保护的了吧。

回到我的问题,我说的是“阿拉伯人似乎不能说是蛮族吧”。阿拉伯半岛本身发展并不平衡,如果说有蛮族的话确实也有,生活在半岛北部的贝都因人就还在原始公社末期,但半岛南部,帝国崛起的地方那里早在几千年前就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国家,虽然在6世纪萨珊王朝和埃塞俄比亚在这里打了很多仗,让这里衰落,但还不能称为蛮族吧。阿拉伯人就算再差也总比连字都不会写的查理大帝强点。更何况阿拉伯人和拜占庭打了几百年,一直到自己灭亡,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可不能说是野蛮啊。

我感觉是不是我极其模糊的词语给你造成了误会啊····

0

主题

0

回帖

11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2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君士坦丁时代

君士坦丁王朝(324—363)是由君士坦丁一世创建下来,统治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不到四十年,历经五个皇帝,但是由于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拜占庭帝国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尤其是君士坦丁一世,所以单独称其为一个王朝。

君士坦丁一世在一个艰难的开局创建了拜占庭帝国,如果想了解这个开局,那么首先就要了解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这是一场不可自救、无法逆转的危机。这场危机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因素,但是内在因素占主要地位。

第一节  三世纪危机

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古典时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彻底瓦解,城市破败,商业萧条,农村赤贫,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加之蛮族侵袭,内部军阀、大奴隶主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中央政权崩溃,社会全面混乱。

这场不可逆转的危机起因是复杂,主要是生产力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统治阶层脱离民众政治腐败无能,庞大的官僚军事机构造成底层公民生活压力增大,帝国内部将军为了夺取权力连年征战,蛮族部落不断侵扰造成等。

罗马帝国实行的奴隶制度,尤其在帝国的西部地区几乎以奴隶制度为主,贵族都是大奴隶主。西方的奴隶制度和中国奴隶制度不同,他们的上层统治阶级把奴隶当作会说话会思考的工具,不能等同于人,奴隶没有任何自由和尊严——甚至连作为人的资格也没有,奴隶主可以任意辱骂、殴打甚至杀死奴隶,奴隶的子女仍然作为奴隶存在,在罗马时代有名的卡托就说“奴隶只要不睡觉就要劳动,奴隶老了就要和年老的牛一样出售”,整个西部的统治和消费完全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榨的基础上。随着征服的土地的扩大,上层贵族的增多,需要更多的奴隶日夜工作和先进的生产力来维持社会的日益增多的消耗品。但是罗马帝国的扩张脚步已经停止,得不到更多的奴隶,虽然帝国初期劳动工具是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带轮的犁、割谷器、起重装置、排水机等先进工具。但是奴隶是被迫劳动的,对劳动丝毫没有兴趣。他们往往虐待牲畜、破坏工具,而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下推广使用这些新的生产工具几乎不可能,对于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努力忍无可忍,逃亡反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导致奴隶制度的衰亡,直接导致了古典时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瓦解。

国家行政机构脱离民众,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政府机构腐化彻底。从凯撒和屋大维时代,罗马从共和制变为帝国,有了“奥古斯都”的称号,但是“奥古斯都”都以自己为“第一公民”自称,这个时期所实行的制度并非帝王制,而是元首制,无非奥古斯都集元老院首席长老、大祭司、终身独裁者、保民官等这些权力于一身,是属于帝王制的隐蔽形式。元老院依然发挥相当大的功效,到戴里克先(285—312)时代还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命脉,皇帝的重大决策元老院有审议权,并且对于皇帝的继承元老院有过问权。而罗马的政治制度经过近八百年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其原来的味道,从寡头政治到全民民主共和,最后又回到了寡头政治上。由于攻占的殖民地过于广泛,公民数量极度膨胀,在没有印刷术和电视广播的时代,很难保证公民都了解帝国的政治,更加不能确保公民参政,久而久之元老院只代表奴隶主的利益。元老院、人民公会这些公民行使政治权力的地方成为了职业政客、商人、贵族、地痞流氓、无业者的聚集地。原来公民行使权力的地方变成了欺压剥削公民的机构,而元老却成了卑鄙、阴险、善嫉、贪婪、傲慢、自私、冷酷、懦弱、借正义之名行使苟且之事的社会毒瘤(受不到人民监督的民主,甚至不如专政)。在代表的大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驱使下,这些肮脏、龌龊的行政机构压迫小农和自耕农,导致了小农和自耕农阶级破产,加重了社会经济危机。

上层的统治集团极度膨胀,在三世纪罗马的军队、皇庭、官僚体系膨胀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为了维持这些国家机构,政府必须支出巨大的经费。为此帝国采取加大税收力度和程度。罗马帝国收税人——个人行为的包税商——更加的横征暴敛,大量小农承受不了如此征税,纷纷逃亡。罗马帝国的政权掌握在军人手中,军人对待遇稍有不满就有可能引发政变推翻现任皇帝——甚至杀死。帝国在急速扩张的时候采用分配土地、奖励士兵的办法拉拢军队,稳定军心。但是二世纪和三世纪扩张势头停滞,只能依靠发放大量的军饷来满足军队的日益贪婪,赛维鲁(193—211)对自己的儿子说:“要厚待士兵,让他们发财致富,其他的人可以不管”。这些费用都要增加到底层公民头上,迫使底层公民大量破产流亡。

帝国政治混乱不堪,从192年康茂德被杀,政权混乱不堪,中央政权瓦解,军阀为了争夺中央权力,连年征战。帝国内部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全面停滞不前,严重的削弱了帝国已经很脆弱的经济。新登基的元首为了寻求军队的支持,施行横征暴敛,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普通劳动者,剥削日益严重。而军队的抢劫不仅使得城市遭受劫难,更得农村更加赤贫,在一封当时写给军队将领请愿的信中这样写道:“制止士兵的暴行。不许其中任何一个人偷一只鸡或捉一头羊。不许任何人拿走葡萄或谷子,也不许任何人勒索橄榄油、盐和木材。……不要仗着挤外省人的眼泪过日子。”

在帝国地盘不断扩大之际,同时也要面临更多的蛮族入侵,帝国防御战线不断扩大。蛮族这个词(the Barbarians)来源于希腊,当时希腊称呼周边不说希腊语的民族为the Barbarians,没有贬义只是一个代称,例如中国的另外一个称呼——“支那”,这个词源于印度,曾经在国际社会上被广泛的使用,但是经过日本人的渲染,“支那”如今成为了侮辱中国人的一种称呼。同样“蛮族”这个词到了罗马帝国年代也成为了对周边落后民族的蔑称(不过从文化上看,周边的日耳曼民族确实可以称为野蛮)。

从公元前,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天气的寒冷等多种原因开始了南迁,揭开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第二次大入侵的序幕。罗马帝国周围面临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称呼在公元前51年凯撒的《高卢战记》中提到过,书中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称西欧人为凯尔特人,而西欧的高卢人自己称自己也是日耳曼人。从这两方面看来,日耳曼人不是一个部落或一个民族,他们是一群民族的集合,目前,我们比较熟知的几个属于日耳曼人的民族有:法兰克人(就不用说了)、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汪达尔人(灭亡)、斯堪的纳维亚人(既是后来的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斯维比人(巴伐利亚人)、勃艮第人、以及大名鼎鼎灭亡罗马的哥特人(后面我们还会仔细提及哥特人,早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主要敌人),以及灭亡东哥特人的伦巴底人等等。在帝国强盛之际,这些蛮族被打得四处躲藏,但是进入三世纪,帝国内部政局混乱,边防军忙于争夺中央政权,日耳曼民族趁虚而入,侵扰帝国边境,周边不断被侵蚀,罗马帝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最终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所灭(此是后话)。

在三世纪从贵族到底层公民人人自危,精神颓废,道德沦丧,宗教迷信盛行于世。虽然帝国的东西方(这里还没有出现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有一定的差距,东方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一些,毕竟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同样也在危机的打击下苦苦的寻求出路。


罗马帝国从三世纪危机开始,各个皇帝要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帝国的道路,这里戴里克先和君士坦丁一世两个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戴里克先皇帝执政期间(285—312),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几项改革。

第一,为了巩固中央统治重新划分行省,并将行省军政系统分离。全罗马帝国共划分100个行省,大大的缩小了行省的规模,压缩了行省的影响力,为了防止各个地区产生割据势力,将军政系统分开,军队由独立的系统管理,行省内部设有地方官员和军队领导两套班子,保证了地方势力行政和军事的相互制约牵制,控制军队的政治势力。


第二,加强君主专制,扫除了共和残余,戴里克先首先剥夺了他们的政治过问权。然后神化君主(这个和中国的君主每次的神化自己相同,世界历史发展都会出现出奇的相像),戴里克先开始深居简出,极少的在公众场合露面,同时也穿上了华美的皇帝服装,戴上精美的帽子,如果有访客时,则访客需要俯卧于地上,不可直视皇帝,以视隆重,以访客只被允许轻吻皇帝的外袍底部。由此,其创造了一个遥距、神秘、神权政治与专制的政府(皇帝总喜欢这样装大拌蒜,尤其中国皇帝)。在以往的罗马帝国,君主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元老院还有控制政局的能力,戴里克先改变了这个问题。


第三,“四帝共治”。经过9年的管理帝国时间,他发现光凭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治理当时庞大的帝国,尤其是如此长的防御蛮族的战线。在为了能有效统治帝国保证帝国的良好发展,戴里克先提出了“四帝共治”,即将罗马一分为二,东西方各设置一个奥古斯杜(正皇帝),并由他们自己指定一个恺撒(副皇帝,也是皇位继承人)和他共同治理该地区。四帝共治确实起到了缓解罗马帝国日益衰败的气象,并且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东罗马帝国。

虽然罗马帝国在戴里克先后继者君士坦丁的手里形式又统一了,但是已经无法保证完全的统一,东西罗马分别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西罗马帝国在两百年后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轰然倒塌了,而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千年。

戴里克先的后继者就是君士坦丁一世,这个在世界百名影响力的帝王中排名第二的人物,虽然不是戴里克先指认的接班人,但是却继承了戴里克先的大部分改革,在戴里克先的基础上开创了更加的辉煌灿烂的帝国。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5886
发表于 2007-12-7 21: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多少章?

0

主题

0

回帖

11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21: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共要写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死,目前是边写边发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5886
发表于 2007-12-7 2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我喜欢这个贴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7-12-8 14: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志民于2007-12-07 18:31发表的  :
我想我们在“西方文明”这个概念上出现了冲突,如果说西方文明指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么自然他是抵抗了不少,不过,如果“西方文明”不仅仅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呢?它的范围更广一些呢?或许它所要抵抗的也就是它要保护的了吧。

回到我的问题,我说的是“阿拉伯人似乎不能说是蛮族吧”。阿拉伯半岛本身发展并不平衡,如果说有蛮族的话确实也有,生活在半岛北部的贝都因人就还在原始公社末期,但半岛南部,帝国崛起的地方那里早在几千年前就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国家,虽然在6世纪萨珊王朝和埃塞俄比亚在这里打了很多仗,让这里衰落,但还不能称为蛮族吧。阿拉伯人就算再差也总比连字都不会写的查理大帝强点。更何况阿拉伯人和拜占庭打了几百年,一直到自己灭亡,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可不能说是野蛮啊。
  1.西方文明一般指的就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正如中国文明一般指的就是华夏族-汉族文明.如果非要说西方文明也吸收、包括了其他因素,正如说契丹、女真等文明,55个少数民族的文明也属于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一样,尽管按道理说是不错的,但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吧?
  2.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居民被统称为闪米特人,因为他们的语言属于闪米特语系.阁下提到的“半岛南部,……那里早在几千年前就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国家”,即古也门文明,与阿拉伯人无关.半岛西部(沙特阿拉伯的汉志、内志地区)才是阿拉伯人的原住地.
  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阿拉伯人属于蛮族,但当他们向拜占庭大举进攻时,已经跨入文明时代.所以我在列举拜占庭抵挡的蛮族时没有提到阿拉伯人.
  阁下认为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比查理曼帝国文明程度高,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因为当时的西欧正陷于“黑暗时代”.而当西方文明命悬一线之时,正是拜占庭保留了其火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2:55 , Processed in 0.0318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