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50|回复: 34

小谈满清最后十年政治局势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41630
发表于 2012-12-10 2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清政府来说,维持其专制集权统治始终是其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四起,各地督抚尾大不掉,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几乎覆亡。《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然而这也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之机,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清政府实行所谓“新政”,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满清皇族集权。清政府实行“新政”,是帝国主义侵华导致的复杂局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虽然客观上发展了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但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本质仍然是要加强专制统治。特别是在慈禧太后死后,以摄政王载沣、铁良、良弼、载泽等一批皇族少壮派厉行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地方权力(练兵、铁路国有等等举措),将汉族官僚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皇族内阁等),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满汉离心、中央地方离心,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清政府的统治日趋动摇。
对于立宪派来说,其主要成员是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及士绅分子,他们同清政府、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或者可以视为新形势下的洋务派。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华,他们首先获得的是经济利益,接着便试图通过立宪将清政府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发言权。清政府实行“新政”,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立宪派的推动和支持。然而立宪派同清政府的根本利益诉求毕竟不同,随着“新政”实施,清政府不断巩固专制集权,毫无真正改革诚意(此点仅看清政府仍视康梁维新派为仇雠即可看出),立宪派的权益反而不断受损,在经过几次召开国会请愿的运动挫败之后,大部分立宪派已经同清政府离心离德,不断与革命党人靠拢。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于是革命派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领导下,声势不断壮大。同盟会的成立,同保皇派的大辩论,更使革命派能够从组织和思想上团结起来反对清政府。随着革命派的势力不断发展,革命党人不断领导武装起义,试图彻底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尽管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但这毕竟大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更显示出了革命党人的力量,也为革命派、立宪派最终合力覆亡清政府提供了可能性。

主题

0

回帖

100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00
发表于 2012-12-11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拜读

主题

0

回帖

534

积分

游客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2-12-11 13: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朝有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欠缺八国联军等外因。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发表于 2012-12-11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立宪党人的及时加入,辛亥革命也不是很暴力,尤其是南方各省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大战,但是辛亥革命却让南北对峙起来,其中自有革命党人的不死心,也有袁世凯的野心问题,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这三人我都不相信他们有诚意搞民主。
满清的问题是不肯放权,最后失去了立宪派人士的信任。要是没有立宪派的加入,武昌起义多半夭折

主题

0

回帖

2864

积分

游客

积分
2864
发表于 2012-12-11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后面这贼比前面那两贼更可恶!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发表于 2012-12-18 18: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李佳华) 的帖子

民主不民主无所谓,中国当时最需要的是一位铁血强人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强制推行现代化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袁世凯和蒋介石都是治国英主,可惜没有绝对的权威镇住场面。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2-12-20 16: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从历史上看,根本就没尊王的土壤。清朝之前只有权力斗争失衡的虚君,并没有符合老百姓心中尊敬的虚君。皇帝要是没有权力,肯定死定了。清末的改革是模仿德,日得立宪而不是英国的立宪。是要把权力向中央收回,其次再下放。而清廷的收回权力更引起了立宪派的警惕,以为立宪是假,揽权是真。所以不断地上访,要求提前开国会,但得来的是镇压的子弹。到保路事件,铁路收为国有,立宪派的钱血本无归。更加相信朝廷无信,辛亥革命时就临门一脚,把清朝给踹进了历史垃圾桶里。不过说一句,铁路私有化,本来就腐败得不了。清朝收回国有未必是错事,只是没钱赔偿立宪派的损失罢了。

皇族内阁问题是载沣王爷的小圈子只能找到满人,而很少有汉人。这本个权力斗争的问题,既要收回权力又要防止汉人的权力扩大(如:袁世凯)。这种做法就像革命党人说的:“立宪是假,揽权是真。”说皇族少壮派不是立宪派纯属千古奇冤。以为载沣这些人掌权后,立宪不但没有倒退反而是前进。例如宣统皇帝即位第二天,摄政王就宣布:“先朝未竟之业(立宪),莫不敬谨继述。届时即行颁布钦定宪法。八年为限,期在必行”(清廷以九年为限颁布宪法开过会)。宣统二年3月6日,载沣在颁布上谕又说:“国家预备立宪,变法维新,叠奉先朝明谕,分年预备,切实施行。”陕甘总督允升是保守派上书朝廷,指责立宪对大清不利,就被摄政王开缺了。载沣是爱读西书,是王公里第一个开过车,穿过西服,剪过辫子的人,还学过电气和化学。生活作风上比杨度,张謇还西化。宣统三年来的地方自治运动就是在这些皇族立宪派监督下搞的。


立宪派主张的是立宪可以强国,最大程度上减少革命爆发率,防止过多流血。而清廷所想的也是国家富强,不受洋人欺负,但更想是拯救大清日益衰微的救命稻草,皇族更想掌握落在南洋和北洋的权力,这样的立宪当然没多少成功率。革命是大势所趋。

主题

0

回帖

3134

积分

游客

积分
3134
发表于 2012-12-21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最后十年,是中国走向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契机,不同于洋务运动时期,国民意识中拒绝外来式政治文明的壁垒已经消除,西学大行其道,中高级知识分子,新形成的工商界阶层和部分权贵要求变革的呼声高涨,立法会等体制架构已经存在,中央集权对于地方的控制渐弱。不过是慈禧早死了几年,最后几年的慈禧不是中国变革的阻碍,应被视为一个杜绝暴力革命,在中国实施渐变式体制改良的正面力量。
中国可以自主走上渐进式君主立宪的道路,满汉之分大可放到一边,皇室的权威渐次地被削弱,最终只成为一个象征,英国不就这样吗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41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小剑仙) 的帖子

关键在于满清宗室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庆亲王一系、摄政王一系、隆裕太后(载泽妻子即为隆裕二妹)一系。三派人马角逐,所图究竟为何?无非权、利而已。
而这三系人马之间互相掣肘,哪一派上台能大展拳脚厉行宪政?除非是不想专制揽权了。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2-12-21 2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6楼(小剑仙) 的帖子

引用第8楼黑衣大食于2012-12-21 19:20发表的 回 6楼(小剑仙) 的帖子 :
关键在于满清宗室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庆亲王一系、摄政王一系、隆裕太后(载泽妻子即为隆裕二妹)一系。三派人马角逐,所图究竟为何?无非权、利而已。
而这三系人马之间互相掣肘,哪一派上台能大展拳脚厉行宪政?除非是不想专制揽权了。

满清是效仿第二帝国以及日本的二元君主制,这个制度本来就是利于专制的。当时中央政府势微,立宪是从上而下的,必须树立中央权威,再次分权。先集权而后分权。明治维新就是这样搞的。不废藩树立天皇权威,有明治维新吗?亨廷顿说过:“集权是革新能否贯彻的必要条件。”皇族是真揽权但也是在搞真立宪。袁世凯搞立宪也是在揽权,不能否认他也是在搞立宪。目的虽不一样,但做的事情都是一样。



举个例子,1906年8月25日,清朝御前会议,皇族和官僚对立宪做出讨论,讨论的结果是:

奕劻:立宪有利而无一弊。民之所向,主张从速立宪。
孙家鼐:立宪之事,变化太大,现在国力势微,不如等国力强盛,中央控制力强后再立
徐世昌:立宪大事所趋,但要循序渐进
张百熙:国民素质要跟得上立宪步伐
荣庆:立宪是好事,但如果不考虑中西差别,社会动乱就会改朝换代,不如整顿中央权威,亦步亦趋地执行立宪。
瞿鸿禨:同意楼上所言,采取预备立宪,不该马上立宪。
铁良:我知道各国立宪都是民众所愿,但也出现了暴动行为,今天国民的热情尚未有强烈立宪的愿望,如果授予与权不会享受幸福,难免要分担义务。
袁世凯:天下大事,何尝之有?改革必须由所牺牲,民众有教育就有权利,有权利就该知道他们的义务是什么。
铁良:颁布宪法之后,再有内阁,整顿官吏,普及教育,使各地的商民文化水平相等就是可行的。
袁世凯:现在立宪之时如历经千年大变,就像一座老屋,拆掉朽木要很多时间和劳作,一些要紧之事该立宪之前办妥。
铁良:我又想到地方上有劣绅,黄色戏子,土豪,还有流氓讼师,万一地方自治,这些人把握地方命脉,国家就会被他们搞乱。
袁世凯:应该选拔良好地方官,扶植良善,才能使奸人没有出头之日。这是自治的基础。
瞿鸿禨:我还是那句话要立宪,先把吏治整顿好。
…………
载沣总结
——————————————————
从这可看出当时清廷几乎没有顽固派,都是立宪派。只不过立宪该哪方面下手,时间长短而已。除了奕劻(他反而是立宪激进派)说话没啥水平之外,其他人都说得有道理。都是在认真地讨论。大部分都同意走稳健的路子。

众所周知,预备立宪要等好多年,日本等了22年,而中国只三年就出了皇族内阁,这个内阁其实是皇族立宪派与平民立宪派妥协的产物,按照约定国会后再开内阁,而这个内阁出台是皇族派为了满足平民立宪天天上访搞得天下大乱的妥协。实际上说这是恰恰是平民立宪派质疑皇族在假立宪,不断提出迅速召开国会,皇族派无法才急忙搬出了这个内阁,催生皇族内阁恰恰是平民派自己打破了九年的预备期限。这是不信任清廷所为。光绪三十四年出台首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如上海城厢内外工程局。天津袁世凯举办的天津自治期会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地方普选。初选率有70%。截止到1910年,光直隶一省就有自治团体81个。就连革命党的反清团体都能打着自治的旗号暗地里搞革命。到清朝灭亡,只要两个省没有议会,新疆和西藏。看别人日本又废除藩际关税壁垒,统一银币,兴办教育,搞铁路,邮电,电讯,改革官制,做了22年的准备才开始开国会。伊藤博文对驻日公使窦日纳说过:中国中央过于衰弱,权威荡然无存,各省的咨议局赋予太大的权力,对地方有太大制约,离心力加强了。日本首相桂太郎也说:“宪法国会,资政院都是极好的,可国家要运用他们必须有许多准备工作,中国实在走得太远,会出毛病的。”

荣庆和铁良都说得没有错。他们不是反对立宪,恰恰是立宪中的稳健派。而奕劻说的马上立宪恰恰证明他是个外行人,鼓励立宪有权力投机之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5:16 , Processed in 0.0326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