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己所不欲

“纸上谈兵”乃冤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奎兄38楼。赵军有预备队。

奎兄说“赵括的最主要的责任就在于追击秦军,赵国的战略利益所在应该是守住上党,保住这个邯郸的门户。
秦军势大,廉颇一直采取守势,目的就是为了最高战略目标。
而赵括的追击,实际可以认为是好大喜功,其才能不足以胜任战区最高统帅之职。
这位朋友认为赵括在长平之战的表现还可以,但其实那些工作是一个中高级将领应该做到的,战略上错了,战术上再完美,又有什么用?
我也纸上谈兵两句:赵括为什么不留预备队?如果有个五万人的预备队,里应外合,应该可以打通退路。可赵括明显是自恃过高,认为秦军很得被他打败了。就凭这一点,他只能作军长,却做不了战区司令。”

个人观点:
其一:奎兄已经承认赵括有一定军事能力,他在25楼说:“不过从这里似乎赵括还是带过兵,但应该每当过大规模战争的主将。” 此处又说:“但其实那些工作是一个中高级将领应该做到的”;“就凭这一点,他只能作军长,却做不了战区司令。”我这个判断不是误解吗?
其二:“一个中高级将领”、“军长”是不是“纸上谈兵”?这个请奎兄明示,也请诸位公论。当然奎兄也可以说,中高级将领、军长也是有纸上谈兵的,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三:关于预备队的问题?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奎兄是指外面应该有赵军后备队,以备不测之需吧。
这个大概奎兄一时忘记了——赵括不是全军出动,追击秦军;而是率领部分军队追击败退秦军(具体数目不详)。其它都留于原来的“垒”——这不是明显见诸史书吗?我主题贴中所说诸篇,奎兄请再读之。
“秦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一分为二,粮道绝。”(《白起传》),其它各篇就是如此。
这不是很明显了吗?赵军就是留了预备队在大本营,只是秦军战力太强,赵军无法突破中间的秦军而会师而已。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奎兄39楼

奎兄说:“消耗战不利赵军,但在实力弱势,地形占优的情况下,这是必然选择。
赵括看不明白这一点,用激进战术来迎合赵王,也说明他不配为将。”

个人观点:又是关于固守和速战到底谁优谁劣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留待一起总说。同时请奎兄说说固守论明显优于速战论的具体分析。如果成立,就可以认为主动出击战略错误。当然关键是要证明“纸上谈兵”,即使赵王及赵括的战略错误,也不等于就是“纸上谈兵”。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7-10-20 1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奎兄观点主要就是二点:
其一:赵括及赵王都不行,是纸上谈兵,是外行领导内行。
其二:奎兄也认为要评价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要到战场找证据。所以奎兄自己否定了事先评价说。我以后就不再论事先评价说,只论战场表现了。
奎兄认为赵括及赵括不行,主要是建立在二个基础之上:
其一:奎兄认为当时只有固守是正确战略,速战和主动出击是错误的。个人认为,二种战略都各有利弊,并没有哪种战略绝对或明显表现出更好的理由。奎兄说固守好,结论有了,但具体分析还太少。我的具体分析,在主题贴里没有,将在此后陆续出来。希望奎兄同时说说固守明显优于速战的分析。
其二:就是成败论英雄。如果赵括用速战、用主动出击取得胜利。那么就没有人说速战论、主动出击论是错误了。关于这点,没有必要多谈。我一般不以后来的结果来论当事人在事件当中的表现,那根本都是不公平的,无论是对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奎兄以为如何?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胜利者成为神话,失败者落入地狱——就象长平之战一样。这不利于冷静、公正地分析战争的起因、发展及具体过程。我们只有说明前面这些,才能说明双方当事人的优劣,说明战争结果是否具有必然性,还是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以结果而倒推上去,进行分析;或者总是先说结果如何如何,赵括就是如何如何。
我已经说过多少遍了,如果失败就是“纸上谈兵”的话,中国历史上不是“纸上谈兵”的将不会超过十个人。

关于战场表现确定是不是纸上谈兵,在战场上找到赵括用兵失误的证据,反过来能反正赵奢的先见之明。因为是不是纸上谈兵,要到战场上见真章。
关于固守的好处和目的,我在地图贴里作了说明,因为上党是新附赵国,是邯郸门户。需要加以确保,而赵军实力不如秦,我想赵国人应该都知道。加上秦军已经和韩军交战许久,已成疲兵。固守待变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战国时是全民皆兵,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也不足以支撑长年战争。赵国固守其实是内线作战,应该能拖得过秦军。
事实上22楼那句“赵括如果不是纸上谈兵为何会残败?”是我引用W氏的问题,底下才是我的回答。没有分开,导致误解。我的意思不是以胜败论英雄,而是说赵括的失败实在战略的激进,正中了秦军的下怀。而从战略激进推导到缺乏经验,夸夸其谈,轻浮躁动,纸上谈兵。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奎兄40楼

奎兄说:“长平之战的发生是因为上党新附赵国,所以,赵国的最高战略利益是守住上党,疲弊秦军。这方面廉颇做得很好。
但赵王不懂军事,赵括威仪刚愎,看不明白最高战略利益所在,盲目出击。终至大败。
关于战场表现我已经说了,做各种高层军官,比如军师长还算称职,做战区司令赵括明显不行。”

个人观点:
其一:关键还是战略选择,还是请奎兄站在战争之初及进行过程中进行分析,切不可用结果倒推上去。我的分析见诸后续之贴。
其二:刚愎说,前面我已说过,于逻辑不成立;而在事实上,奎兄没有任何实际史料,来证明赵括在战争中刚愎自用。请举出史料证明之。
其三:奎兄说:“做各种高层军官,比如军师长还算称职,做战区司令赵括明显不行。”那么一个称职的军师长是不是“纸上谈兵”?请奎兄明确说,是还是不是?

谢谢奎兄看了我的主题贴,因为他没有对我关于赵括在战争中的具体指挥表示异议,说明在战术上他是承认我的分析。所以我说他仔细读了我的主题贴;同时他的回贴中也有赵括“战术上再高明”等语,显然奎兄已经承认赵括是可以当军师长的,但不可以当最高统帅,因为他的战略是错误的。
再谢谢奎兄支持本贴的讨论。最后希望奎兄只说二点:
其二,赵括这个军师长是不是“纸上谈兵”?如果是,为什么?仅仅是战略错误。我已经说过多少次,战略就是错误,也无法证明其就是“纸上谈兵”。前面我已经举过一例,我愿意再说一遍,就是廉颇关于不救韩的例子。他在战略上就是完全失败(其实我个人不认为其失败,只是二个都有足够道理的选择中的一个而民),那么我们要根据其战略失败,而认为廉颇就是“纸上谈兵”,就是强秦弱盟友,就是空谈误国,就是不懂天下大势。
其三。就是固守论与速战论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要站在战争之前及当中来看(就如我认为廉颇不救韩也是正确选择之一所根据的那样),不能经结果论英雄,因为我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正确战略也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战争本身有必然性;有偶然性;一场战争取决于综合因素,同时无法观测偶然性,正所谓“一个马掌决定一场战争及历史进程”。
好了,剩下的主要事情,就是分析固守论,及速战论孰优孰劣的问题。其它细节之处,如非必要,一般就不予回复了。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7-10-20 1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奎兄25楼,请大刀会稍等
奎兄说:“赵括母亲说赵括关注私利,不是说他的个人品行,而是说他的带兵能力。
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
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可见赵括的威仪刚愎了。不过从这里似乎赵括还是带过兵,但应该没当过大规模战争的主将。
由赵括的威仪刚愎,军吏不敢仰视,可以推断出在战争决策时,手下人未必敢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了也不一定会被采纳。这难道还不关军事才能和战争结果吗?”

个人观点:奎兄说:“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可见赵括的威仪刚愎了。”我认为威仪自存。但怎么就能够得出“刚愎”的推论呢?这似乎不是正常逻辑吧?
孙子杀了吴王宠妃,自然也是“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那么孙子就是刚愎了?古今中外多少将军,其威仪都是足以让“军吏无敢仰视之者”,那么都可以推论出他们都是“刚愎”之人?
——凭这句话就能够得出“刚愎”的结论?诸君请公论之。个人不敢认同此点。后面继续之推论,恕不再评。奎兄比如“推断”、“未必”、“不一定”等语,这不是建立的正常的逻辑之上。

[size=4]这个威仪刚愎的结论,并不单纯是军吏无敢仰视一句话得出的,而是在赵母父子对比的语言环境中得出的。
威仪刚愎,加上私欲过强,和手下军吏离心,如何带得好兵?
孙子是军纪森严,不等于他不关心手下士卒。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刀兄请再读史书;珀兄关于语言环境之说恕不回复,请诸公自断

这时先说你之言与史实不符之处:
大刀会说:“其二,当他忽然发现对方换了白起这位全攻全守型战将后,惊慌失措,把自己的进攻型打法换成了防守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连起码的反击思想都没了,静静地看着对方组织进功阵型却不组织一次反击。”
历史事实是赵军当即进行了反击和突围,是没有成功后,才原地筑垒防守的;根本不是如大刀会说的那样,没有反击!!
《史记·白起传》:“赵战不利,因筑垒坚守,以待救至”。说得足够明白了吧?
后面大刀会又说:“3:惊慌失措、贻误战机
被围后不是乘赵军士气尚可,军力雄厚之际突围,而是就地扎营等秦军犯错,试想如我围而不攻,就是困死你,会犯错吗?等邯郸与长平之间的一切联系被切断,断粮46日,开始人相食,再不分昼夜,轮番突围,以己人心浮动的彼惫之师攻敌,能成功?这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
同上所述,关于赵军不反击空围之说,已经被史料证明是错误的。
其它大刀会之分析,容我后面回复之。

附带:珀兄说“(赵括)私欲过强,和手下军吏离心,如何带得好兵?孙子是军纪森严,不等于他不关心手下士卒”。关于此论,请详见我的23楼的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7-10-20 1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奎兄38楼。赵军有预备队。
奎兄说“赵括的最主要的责任就在于追击秦军,赵国的战略利益所在应该是守住上党,保住这个邯郸的门户。
秦军势大,廉颇一直采取守势,目的就是为了最高战略目标。
而赵括的追击,实际可以认为是好大喜功,其才能不足以胜任战区最高统帅之职。
这位朋友认为赵括在长平之战的表现还可以,但其实那些工作是一个中高级将领应该做到的,战略上错了,战术上再完美,又有什么用?
我也纸上谈兵两句:赵括为什么不留预备队?如果有个五万人的预备队,里应外合,应该可以打通退路。可赵括明显是自恃过高,认为秦军很得被他打败了。就凭这一点,他只能作军长,却做不了战区司令。”

个人观点:
其一:奎兄已经承认赵括有一定军事能力,他在25楼说:“不过从这里似乎赵括还是带过兵,但应该每当过大规模战争的主将。” 此处又说:“但其实那些工作是一个中高级将领应该做到的”;“就凭这一点,他只能作军长,却做不了战区司令。”我这个判断不是误解吗?
其二:“一个中高级将领”、“军长”是不是“纸上谈兵”?这个请奎兄明示,也请诸位公论。当然奎兄也可以说,中高级将领、军长也是有纸上谈兵的,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三:关于预备队的问题?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奎兄是指外面应该有赵军后备队,以备不测之需吧。
这个大概奎兄一时忘记了——赵括不是全军出动,追击秦军;而是率领部分军队追击败退秦军(具体数目不详)。其它都留于原来的“垒”——这不是明显见诸史书吗?我主题贴中所说诸篇,奎兄请再读之。
“秦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一分为二,粮道绝。”(《白起传》),其它各篇就是如此。
这不是很明显了吗?赵军就是留了预备队在大本营,只是秦军战力太强,赵军无法突破中间的秦军而会师而已。

关于这段历史,我得承认了解得并不详细。
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不等于拥有作统帅能力。赵奢的评价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被赵者必括也”认为他没有统帅的素质。

而长平的实施,也表明赵括没有统帅所应有的战略眼光,错误判断形势,出击追地导致战败身死。
所谓的军师长的纸上谈兵,不是指他们的战场指挥素质,而是战役乃至战争素质。赵括不具备这种素质,没有看出长平的战略目的。迎合赵王,夸夸其谈,获得赵王信任,获取了他所不能承担的职责。
这就是纸上谈兵。就好比一个高一学生,化学学得很好,考试都是满分,
看了两本药物化学书,然后跟我来讨论我正在研究的最新抗生素的合成路线,那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7-10-20 11: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战略选择的优劣,我确实无法深说。
我的推论不是从结果往原因上推。
而是依据:
1。上党新附,秦军久战。
2。秦军强而赵军弱。
3。比之赵括,我更信任廉颇。但赵王则相反。

至于称职的军师长是不是纸上谈兵。我说了:就好比一个高一学生,化学学得很好,是他们班课代表。考试都是满分,看了两本药物化学书,然后跟我来讨论我正在研究的最新抗生素的合成路线,那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一个称职的考试拿满分的高一化学课代表,跑来和我讨论我做了十来年的研究,就是纸上添兵。称职的军师长同理,能指挥好1万人的师长和3万人的军长,未必能指挥40万人的集团军群。而且还是在通讯手段极度匮乏,士兵都是农夫的军队的条件下。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07-10-20 12: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楼上把我想说的都抢了?8(

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07-10-20 1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5楼己所不欲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觽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面的没提到赵括被围后主动出击,只写了断粮后才出锐卒博战。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这是被动挨打,不是主动出击。挨打后不知还手只想别人来救。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迫不得已了,才知道要逃命、活命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7:41 , Processed in 0.0335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