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回复: 0

中国古代学生运动述论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6-6-4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学生运动述论
郝建平
包头师专历史系
摘要中国古代学生运动汉代始有史书记载,宋明亦有典型事例。学生运动多发生于政治腐x败的王朝末年,主要是太学生及诸郡生徒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争取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而斗争。其形式以上书请愿,评论时政为主。学生运动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顾个人安危, 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高风亮节。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生运动  太学生  东林书院
提起学生运动人们就会想到现代舞台上那一幕幕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场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然而对于我国古代的学生运动,知之者却甚少, 这无疑是一大缺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学生运动是古代学生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二者是有关联的,至少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范例和经验教训。所以,要正确认识现代学生运动就不能不去研究古代的学生运动。本文拟对我国古代学生运动作一概论,若能引起同仁的兴趣, 而对其作深入、全面的考究,则幸莫大焉。
一、汉代的学生运动
    先秦时是否已有学生运动发生,因缺乏必要的史料,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至少到春秋时已出现学生参政、议政之事。春秋中期后,随着私人办学的兴起,受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 一些私学大家率其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其学说与主张,评论时政,如儒学鼻祖孔子即是这样。进入战国后,由于各国统治者的大力扶助,致使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学生参政、议政之风更浓。
    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学生运动发生在西汉哀帝时。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2年) ,司隶鲍宣, 因阻止皿相孔光不得行驰道中,并没入其车马,被指控为侮辱丞相而下狱治罪。鲍宣“好学明经”,为人鲠直,“每居位,常上书谏争”,揭露“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 浊乱天下”的黑暗现状,因而深得太学生的敬重。当鲍宣被捕的消息传出后,王咸率领一千多太学生向皇帝上书请愿,为其申冤,最后鲍宣被免除死罪改为髡钳。
    东汉初年也有太学生上书请愿之事。光武帝建武年间,欧阳歙任汝南太守,“推用贤俊,政称异迹”后因贪污被发觉,下狱,诸生守阀向天子求情者干余人,甚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上书求代歙死,书奏,而歙已死狱中。陈元又上书为之辨护,“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绥,赙缣三千匹。”  
    东汉未年桓帝统治时期, 先后发生了三次学生上书请愿之事。
    桓帝建和元年(147年) ,梁冀毒杀质帝,欲立蠡吾侯志为帝。太尉李固、杜乔不同意,认为清河王蒜“ 明德著闻, 又属最尊亲, 宜立为嗣”,并致书梁冀欲以说服。梁冀大怒,游说太后,将李固免职, 竟立蠡吾侯为桓帝。一年后,甘陵刘文、魏郡刘郁密谋立清河王为天子, 梁冀趁机诬陷李固与刘文、刘鲔“共为妖言”,下狱。李固的学生王调、赵函等几十人上书为李固的冤曲辩解。太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乃赦李固出狱。消息传出后,“京师市里皆称万岁”。梁冀因畏李固的名德, 遂下毒手。他还将李固的尸体陈于街口,下令凡有敢去凭吊者将重罪处置。李固的弟子郭亮,年岁不大, 诣阙上书, 要求收敛其师的尸体,未被获准,于是亲往临哭,守丧不去。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 ,朱穆出任冀州刺史。朱穆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在朝任职时,就曾多次上书指责大将军梁冀的专权。冀州共有一百县,听说朱穆将至,挂印绶逃走的县官达四十余人。朱穆上任后,对贪官污吏和豪强给予严厉的打击,“至有自杀者”,“或乃死狱中”。这一年宦官赵忠之父去世,归葬老家安平。赵忠家的人自恃皇帝宠信,无视礼葬制度,竟将属于帝王所用的省蟠、玉匣、偶人放入棺内。朱穆得知后,马上派人调查,“发墓剖棺,陈尸出之”,按僧越之罪,将赵忠的家属收入监狱。赵忠向桓帝哭诉,要求为其作主,桓帝遂令人把朱穆捕至京师,罚作刑徒。消息传出后,太学生群情激愤,以刘陶为首的数千人,齐集皇宫门前,上书请愿,为朱穆申诉:“伏见施刑徒朱穆,处公忧国,拜州之日,志清奸恶,诚以常侍贵宠,父子兄弟布在州郡,竟为虎狼,噬食小人,故穆张理天网,补缀漏日,罗取残祸,以塞天意。”“当今中官近习, 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 呼噏则令伊、颜化为桀、跖。而穆独亢然不顾身害。非恶荣而好辱, 恶生而好死也。徒王纲之不振,惧天网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 臣愿默首系趾,代穆校作。”学生的请愿书言词恳切,事实俱在,桓帝在群众的压力下,将朱穆赦免,罢官归里。
   桓帝延熹四年(161年),皇甫规平羌有功,本应得到奖赏,但由于他敢于打击地方权贵,“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遂被诬陷为“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宦官徐磺派人向皇甫规勒索货赂,遭到拒绝“ 磺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 ,收捕入狱。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到皇宫门前为他请愿辩护,使皇甫规得以获释。
   东汉时太学生政治运动的高X潮,集中表现在桓、灵时所发生的两次党锢事件中。
   桓帝时社会上开始形成两派,周福因教授过桓帝而官至尚书,河南尹房植为当朝名士,“二家宾客, 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形成了南北党人。有人编成歌谣:“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这些流言传入太学,太学三万多学生以郭泰、贾彪为首和正直派官僚李膺、陈蕃、王畅等相互标榜,批评政治,揭露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X论。这种作法必然与当权的宦官发生冲突。
   延熹九年(166年) ,李膺任河南尹时依法处决了贪残无道的宦官张让之弟张朔,由此引起了宦官的嫉恨。同年李膺又依法惩办了任意杀人的张成之子, 张成和宦官勾结在一起诬告李膺等“养太学游士, 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汕朝廷,疑乱风俗。”。桓帝下令逮捕党人,李膺、陈实等二百余人被收入监牢。次年, 因人求情,桓帝才把党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 这便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宦官侯览残害百姓,不遵法度,茂才张俭“勃览及其母罪恶, 请诛之”。侯览扣住了张俭的奏章, 并使人诬告其与同乡结成党派, 图谋危害国家。宦官曹节乘机奏请捕前次党人李膺、范谤等百余人。这次的镇X压其残酷程度远甚于前, 除李膺等一百多人死于狱中外, “天下豪杰及儒学行义者, 一切结为党人”⑫都加以禁锢, 甚至连党人的门生故吏和五服内的亲戚也被株连。但这种血腥的高压政治, 并没有使太学生屈服。熹平元年(172年) , 窦太后崩, 有人书写反对镇X压党人的标语。宦官恼羞成怒, 断定此乃太学生所为, 遂四出逐捕“ 太学诸生干余人”。在三万太学生中, 凡敢提出不同意见,“激浊扬清”者,都遭杀害或禁锢。此次党祸一直延续到黄巾起义爆发后才结束, 不过这时的东汉王朝已是奄奄一息, 行将就木了。
   二、宋代的学生运动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强大起来,发动了侵夺中原广大土地和人民的掠夺战争,企图一举灭掉北宋王朝。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 ,金兵占领燕京, 围攻太原, 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 太学生陈东率一批同窗伏网上书,要求处死卖国求和的蔡京、梁师成等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这次请愿活动虽未达到目的,但它表现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渡过黄河, 进逼沛京。宋徽宗慌忙传位给太子恒, 自己跑到南方去避难。当时朝廷分为两派:以张邦昌为代表的投降派主张割地赔款,屈辱求和;以李纲为首的抵抗派主张抗击金兵,坚守京都。京城军民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支持抵抗派。钦宗迫于形势压力,令李纲主持沐京防务。金兵两次攻城,都被击退。此时,各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夹,形势对宋军十分有利。金见沛京一时难以攻下, 便以宋割地赔款作为退兵的条件。钦宗无心抗战, 决定全部接受。这种屈辱求和的作法遭到了抵抗派强烈的反对,为防止议和破裂,钦宗罢了李纲的官。北宋政府倒行逆施的卖国行经, 使京师军民莫不为之愤慨。陈东再次领导全体太学生到宣德门下上书请愿, 请求皇帝罢免李邦彦等奸贼, 起用李纲京师军民数万人听说太学生上书,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宣德门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钦宗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会, 传旨令群众退去, 众人不肯离去。愤怒的群众砸坏了登闻鼓, 钦宗害怕发生民变, 被迫恢复了李纲的职务。太学生的爱国斗争取得了胜利。

   三、明代的学生运动
    明代的学生运动,有代表性的是东林书院师生反对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在争立皇太子常洛的斗争中,触犯了皇帝,被革职。他回到家乡无锡后,得到当地士绅和地方官吏的支持,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重修宋朝学者杨时创建的东林书院。顾宪成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士人如高攀龙、钱一本等在这里聚众讲学。顾宪成等人办学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传授知识与研究学问,而主要是为了宣传其政治主张。他们在每次会讲中“必得时政得失, 唏吁久之;或闻朝廷用一正人,行一正论, 则欣欣喜而相告”顾宪成为书院所撰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表明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而是要把讲学与治世紧密结合起来的志向。他们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 裁量人物” ,抨击腐朽的当权者, 要求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得到一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当时一些在中央和地方任职的正直官吏如**星、邹元标和李三才等人,与之遥相应。于是形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政治集团, 因其活动中心在东林书院, 故被称为“东林党”。东林学派积极地投入到政治斗争中去,从“争国本”、“争京察”,到“挺击”、“红丸”和“移宫”三案,以及反矿监税使的斗争,都可以看到他们勇敢的身影。特别是在反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腐朽势力时,他们更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明熹宗年间,宦官魏忠贤任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东厂,专断国政,进行恐怖统治。东林书院的师生利用书院这块舆X论阵地,对其黑暗统治给以猛烈的抨击,以配合朝中正直官员对阉党的直接斗争。书院师生的政治活动引起了魏忠贤之流的痛恨,天启五年(1625年),就以东林党“遥执朝政”为口实,罗织罪名,毁掉东林书院,大肆搜捕书院的师生,并对在东林书院讲学和有联系的人, 实行残酷迫X害,“生者削籍, 死者追夺,已经削夺者禁锢”。书院的政治活动被镇X压下去了。崇祯帝即位后,阉党失势,东林冤案得到昭雪, 书院得以重新修复。
   四、对古代学生运动的几点看法
    综观中国古代的学生运动, 我们大致有如下认识:
    第一,从学生运动发生的背景来看有相同之处。尽管每一次学生运动的爆发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但除个别外, 这些运动几乎均发生在王朝末年,政治腐x败,统治黑暗,为其共同之时代特征。
    西汉从元帝时起开始走向下坡路。当时官僚、地主和大商人竞相兼并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 以至于发展到“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的程度。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小农经济的被摧残,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使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西汉后期的几个皇帝,均是昏庸无能、荒淫腐化之徒。
    元帝时关东十一郡发生水灾,人相食,元帝却追求享乐,终日纵情于声色歌舞之中,不问政事。成帝时大兴土木, 为自己造两座坟墓,历时十五年,耗费甚巨,使得“公家无一年之蓄,百姓无旬日之储, 无以相救”。他不仅亲自兼并土地“置私田于民间”,而且还经常微行长安城中斗鸡走马胡作非为。哀帝时对按臣董贤宠幸备至,赏赐无度。帝王如此,贵族官僚争相效仿,“贪财贱义, 好声色,尚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整个统治集团已腐朽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
    东汉后期的统治政权,非常腐朽,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相互争斗,形成了走马灯式交替专权的局面。无论是外戚专x政,还是宦官专权统治都异常黑暗。他们及其党羽,都公行贿赂,贪赃枉法,搜刮钱财。外戚梁冀擅权达二十四年,先后立过三个皇帝,“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朝廷大小政事, 皆由他决断,他虏取良人为奴婢, 多达数千人。强占洛阳周围大x片土地兴修苑囿。梁冀被诛后,查抄其家产竟达三十余亿钱, 相当于东汉全年租税之半。宦官单超等五人因助桓帝灭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 世称“五侯”。“五侯”骄横跋息, 凡顺从他们的可以“光宠三族”, 背逆他们的便要遭“参夷五宗”之祸, 政治黑暗达到了极点。五侯穷奢极欲“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金银罽<耳毛>,施于犬马”。他们的“宗族宾客虐遍天下, 民不堪命”瞥东汉后期的几代皇帝, 除了自身无能被外戚与宦官玩于股掌, 变作傀儡外, 尽情享受荒淫腐朽的生活成为他们人生唯一之目的。桓帝就是一个昏庸享乐的皇帝, 宫女多达五六千人, 终日沉溺于声色之中。灵帝的奢侈荒淫超过了桓帝,“后宫乡采女数干人, 衣食之费,日数百金”。为了搜刮金钱,他在西苑设卖官机构,公布卖官价格,自关内侯以下之官皆可以钱买得。东汉后期黑暗腐朽的统治,致使社会予盾和阶级予盾日趋激化, 各地人民武装起义此伏彼起,一场农民大起义的风暴来临了。
    由于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集中的问题从立国之初就较突出。再加上又采取多兵、多官的措施,造成国家财政的严重危机,为了弥补财政的欠缺, 遂大肆进行额外征收, 因而引起人民不断的武装反抗。这种情况到北宋未年徽宗统治时更加严重。徽宗昏庸腐朽,不思进取。整日醉心歌舞书画, 每逢节日,都要在宫中举盛宴,大肆铺张浪费。他还崇信道教,下令全国各地建立道观, 供养大批道士,并把大量土地赐与道观。他把朝政大权交与蔡京、童贯等六人手中。“六贼”结党营私,公开卖官弯爵,使官员人数大增,吏治败坏。蔡京等人极尽奢华之能事。蔡京过生日, 全国各地官府都要献上礼物, 童贯的宅邸,“金币宝玉, 充积如山,私家所藏,多于府库”为修建宫殿园林,徽宗命人在苏州、杭州设“造作局”,役使数千工匠,制造各种工艺品,所需原料,皆取自民间。后又派人在苏杭设“应奉局”负责收罗各种奇花异石,由大运河运到开封,每十船为一纲, 称“ 花石纲”。“一石之费, 民间至用三十万络”“花石纲”之役“流毒州郡者二十年”,终于引起了方腊起义。
    明朝后期政治的腐x败黑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奢靡成风。神宗晏居深宫,久不上朝,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修建寿宫,费银八百万两。册立太子,仅采办珠宝一项,即耗银二千四百万两。各级官府层层诛求贿赂,变成了贪污机构, 以致“外帑匾乏,私藏充盈。”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党争激烈,政治一片混乱。特别是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独揽朝政大权, 使统治更加黑暗。一些无耻之徒,纷纷投到魏忠贤的门下,成了他的孩儿走狗。他还经常派厂卫特务人员四出侦缉,“民间偶语或触忠贤, 辄被擒”,甚至剥皮到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造成恐怖统治,“正人势日危。”明朝后期的黑暗统治, 使社会矛盾全面激化,农民起义、市民暴X乱迭兴, 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二、政治腐x败,统治黑暗的现实,给社会各阶级、阶层提出了一个怎么办的严重问题,学生们没有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而是进行了积极的斗争。这是因为:
    首先, 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如上所述,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晚期,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 土地兼并的加剧,剥削程度的加深,致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人民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 封建王朝如处在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上,岌岌可危。面对这种状况,作为统治阶级一个阶层的太学生, 当然不会坐视封建王朝的倾覆而不顾, 他们必然会起来同黑暗势力相抗争,要求进行某些改革,以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挽救统治危机。
    其次,权臣当道,阻塞了学生的出路。封建王朝的末期,或外戚擅权,或宦官执政,他们都排斥异已,培植亲信,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外戚梁冀当政时,梁氏一门出了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卿相尹校共五十七人。亲属党羽布满京师和郡县。梁冀被诛, 与其有牵连的公卿列校、刺史被处死者数十人, 故吏宾客被免黝者三百余人,“朝廷为空”。单超等“五侯”专权后,其“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宦官魏忠贤得势后,“自内阁六部, 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甚至“边腹重地,槽运咽喉,多置腹心”曾在这种情况下, 太学生和郡国生徒不能按正常的途径步入政治舞台, 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出路不得不起而斗争

   再次, 我国古代的学生运动之所以多由京城的太学生发动, 主要是由于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 而太学又是颇受统治者重视的高等学府。这里集中着全国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
。太学的教学条件优越, 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 因而素质普遍较好。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作官从政成了他们唯一的奋斗目标, 时政的好坏必然要引起他们的关注, 并作出相应的反响。
   第三,从学生运动所采取的斗争方式来看,主要是:或上书请愿, 或评议,均为和平方式,没有武装斗争。作为知识分子的学生, 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这种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只反权臣而不反皇帝;只要求进行某些政治经济改革,而不要求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故采用和平形式,来达到目的就成为他们行动的准则。
   第四, 从学生运动的结果来看,或成功,或失败,均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学生运动成功的例子, 一般是为了营救某个官员,而此人为官清正、廉洁,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因而受到学生们的尊。由于这类运动的目的单一,仅为援救个体而已,不会危及到当权者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一般会答应学生的请求,以免为了个体而得罪群体,落下一个诛杀名士的罪名。

    东汉未年和明朝未年的学生运动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一方面宦官高度专权,皇帝仅成摆设,另一方面此时的学生已不是孤立地进行斗争,而是与在野的士大夫及朝中正直官员联合起来共同斗争, 因而声势大,威力大。当权的宦官面对这种强大的攻势,决不会无动于衷、坐以待毙,必然要采取严酷的手段予以反击,手无寸铁的学生难免为国洒一腔热血了。
   
    学生、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斗争在客现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因而得到了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在东汉未对“党人”的搜捕中,群众纷纷挺身掩护,使不少“党人”得以逃脱。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张俭的掩护,在他逃亡中,所到之处,人们都舍命来收容他,“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 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明末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同样也得到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如杨涟被捕时,“市民数万人拥道攀号。所历村市,悉焚香建醮, 祈佑涟生还”。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许多人拥进衙门,大骂魏忠贤,当场打死堤绮一人, 其余堤绮受伤逃跑。
不过应该看到, 尽管人民群众对反权宦的学生、士大夫以同情和支持, 但这种行动是自发的和无组织的。学生、士大夫不可能去发动广大人民去进行联合斗争, 不可能和人民的反抗力量结合在一起, 这是由其阶级本性决定的, 亦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每当国家与民族发生危机时,总会有学生斗争的身影出现,他们或上书请愿,直接表达其政治要求,或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清议,通过形成广泛的社会舆X论来影响时政。他们以青年知识分子特有的热情, 时刻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为此他们和黑暗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不低头,不屈服,不怕逮捕杀头,不惧毒刑拷打,不计个人得失,这种高风亮节,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为正义而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5:32 , Processed in 0.0272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