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0|回复: 0

【转】东北战场的中共炮兵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14-8-31 1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瑞何长工与苏军谈判如何交换日军武器


[摘要]何长厂提出用废钢材跟他交换,卡瓦洛夫仍执意不肯。

辽沈战役国共炮兵对决黑土地

国共决战,首战辽沈。

1948年秋的黑土地上,中国最富于指挥智慧的将帅与最勇悍善战的部队云集于此,上演了一场世界战争史上叹为观止的大决战。后人对辽沈战役的研究可谓做足了功课,甚至连一些营连分队的行动,均能在战史文章中查到。

我们在感叹双方将帅高超的谋略战术之余,也应该看到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地位。应该说,作为当时参战部队最强大的兵器,火炮在辽沈战役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样的解放军部队,只有在建立起强大炮兵之后,才真正夺取了战场主动权。本文透过火炮幽深的管径,让您感受大决战至今振聋发聩的回响。

“土八路”不敌美械军

抗战一胜利,蒋介石立即调遣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开赴东北。最先到达山海关的国民党军,是美械装备的第13军和半美械的第52军。一到山海关,国民党军就和守关的八路军干了起来。国民党军根本不把“土八路”放在眼里,他们接到的情报是:“山海关共军武器破烂,没有炮火”。守关八路军也没有把国民党军放在眼里,这些从山东解放区调来的部队,曾经与“顽军”多次交过手,对方根本不堪一击。

仗打起来,八路军发现不对劲了。国民党的美械部队与“土顽”不是一回事,火力十分强大,美械军每个军辖美式105毫米榴弹炮一营,每师辖美式75毫米山炮一营,每团辖1个迫击炮连和1个平射炮连,每营辖1个迫击炮排和1个火箭炮排,甚至步兵每排都配备1个60毫米迫击炮班。以这样的火力撕开刺刀步枪的八路军防线,实在是易如反掌。很快,国民党军攻占了“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之战后,国民党军挟空炮优势,长驱直入,相继占领锦州和沈阳。随后,蒋介石又将他最精锐的部队——印缅远征军凋到了东北。新1军和新6军,装备堪称国民党全军之冠,特别是新1军,拥有美式榴弹炮2营,共24门美造105榴弹炮。在3年内战中,国民党军的106个美械师和半美械师,前后有56个师(占52%)被蒋介石调到东北参战。为了加强东北国民党军的空炮火力,蒋介石把许多空军、战车和重炮部队也派往东北,国民党军总部预备炮兵(总军炮兵)的4个重榴弹炮团,就有2个(炮兵第7团和炮兵第12团)调到东北战场参战。

与东北国民党军雄厚的炮兵阵容相比,八路军和新四军最初的炮兵力量可谓微不足道。八路军和新四军出关的十万人马,仅有迫击炮64门,掷弹筒59个。八路军原以为到东北后能接收到大批日军武器,但苏军与国民党政府订有协定:不能公开援助中共武装,还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X制.甚至不让八路军驻在沈阳。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了便于活动,便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到1945年10月,民主联军用搞到的第一批日军火炮,成立了一个炮兵旅。虽然号称1个旅,但火炮的实际数量只相当于一个炮兵团。

这几乎就是东北民主联军最初的全部炮兵实力。

缺炮,更缺炮兵人才。这种局面直到朱瑞率领延安炮校到达东北后,才开始改观。从苏联克拉辛炮校毕业的朱瑞,将炮校的大部分专业人员派往各军区去,协助野战部队组建炮兵。为了尽快把民主联军的炮兵建立起来,朱瑞前往沈阳拜访苏军主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他面呈朱总司令的亲笔信,希望苏军能够移交日军的重武器,结果无功而返。朱瑞便将他的眼光转到了东北的荒山野岭,发动炮校干部战士们收集日军的遗弃火炮,以壮大自己的炮兵力量。在短短半年里,民主联军就收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坦克12辆,汽车23辆和炮弹50万发。截至1946年6月,民主联军已建立起10个炮兵团.还有6个炮兵营另20个炮兵连,总计80个炮兵连。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第一次拥有了可观的炮兵。

打造自己的重炮团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在火炮数量、火炮性能上都不如敌人,炮兵技术更远远落后。1946年2月,辽东军区第4纵队集中5个团的兵力,围攻防守沙岭的新6军新22师一个团。4纵炮团有9门日式山炮参战。为对付敌人一个团而动用9门山炮,这在红军和八路军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沙岭战斗开始后,用4纵指战员日后的描述说,“我们那炮弹不少从敌人头上飞过去落到自己阵地上去了。敌人那炮弹却像长了眼睛,专往咱人群堆里砸”。沙岭战斗打了一天三夜,4纵三进三退,伤亡达2159人,歼敌仅674人。透过这场战斗,可以清晰地看到双方炮兵的技术差距。

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军称此役为四平街会战。双方都集中了自己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力,争夺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国民党军以新1军担任主攻,新6军担负侧翼迂回。自称“天下第一军”的新1军,以美式105毫米榴炮对四平狂轰滥炸。四平前线的国民党军炮12团,更以美式155毫米榴炮大打出手,将40公斤的巨弹向四平倾泻。民主联军的四平防御阵地,平均每分钟落下将近30发炮弹,有的阵地更多达400发炮弹。

东北民主联军虽然有炮兵参战,但那印着“昭和”的日本山、野炮在“made in USA”的重炮面前,实无还手之力。东北民主联军最后不得不从四平城撤退,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史载:四平保卫战中,民主联军伤亡达8000人以上,大多数是经过抗战锻炼的老战士,全军元气大伤。

经过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从上到下开始真正认识到炮兵的作用。林彪、高岗召见朱瑞,委托他起草了《炮字第一号命令》。该命令肯定了炮兵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大力建设人民炮兵。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委员。炮司下辖4个团、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迫击炮教导大队、炮兵学校及后勤等单位。威震天下的四野特种兵纵队,初具雏形。

四平保卫战后,国民党军因分兵防守大城市和交通线,没能力渡松花江继续北犯,这使民主联军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时机。这时,炮校已从通化撤退到牡丹江地区,朱瑞带领炮兵们继续收集日军火炮。北满是日本关东军对抗苏联的第一线,日军的要塞和炮兵阵地比较多,而且配备的多是精良火炮,虽然大部分被苏军所击毁,但残存的火炮仍为数不少。朱瑞根据这一情况,广泛发动炮校人员进山搜寻火炮。著名的东北野战军炮兵《收集武器之歌》,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唱开的:“我们去收集武器,自己来装备自己,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搞到大炮决不回去……”

在这场冰天雪地的大搜寻活动中,炮3团2连的指战员特别值得一提。1947年3-5月,他们在连长周天才的率领下,冒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在中苏边境的深山密林中艰苦跋涉,共搜到日军火炮23门,包括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炮3团装备了这批日军重炮,并将火炮改为汽车牵引,成为民主联军的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到辽沈战役前夕,炮3团已有6个榴弹炮连和2个加农炮连,成为东北野战军炮兵的一支铁拳部队。周天才因搜炮有功,被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授予“搜炮英雄”的称号,所率连队也被授予“搜炮模范连”称号。

东北民主联军在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几千里的国境线上,前后搜索到数以百计的日军火炮。这些“捡洋落”捡来的火炮,大大加强了民主联军的炮兵实力。到1947年4月夏季攻势前夕,东北民主联军已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219门,掷弹筒3033个,坦克25辆。截至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已建立了95个山炮连、3个战车连及2个高炮连,加上60个步迫炮混合连,总计达160个炮兵连。

拳头越来越硬了

在1947年冬的“三下江南”战役中,东北民主联军首次大规模地使用了重炮,共有70多个炮兵连队参战,令国民党军大为吃惊。这时,东北民主联军炮兵虽然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仍不如对手,但由于将炮兵集中使用,能够在各战役中达成炮火优势;而国民党军将炮兵分散防守各大城市,使大部分火炮无法发挥作用,结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完全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

虽然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的数量激增,但技战术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最初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在著名的“三下江南”战役中,由于炮兵的射击技术不熟练,炮弹时常落到自家人头上,令步兵大为恼火。1947年1月的德惠攻坚战,北满部队有4个炮兵团参战,共计30个炮兵连。这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在黑土地上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强盛阵容,山、野重炮多达80门,步兵看到如此众多的炮兵参战,欢呼雀跃。但在这场攻坚战中,炮兵被分散部署,乱打一气,始终未能打开突破口。战斗结束后,步兵对炮兵的一肚子怨气可想而知。

1948年年初的四平攻坚战,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十万大军围攻四平。国民党的四平主将、71军军长陈明仁后来回忆说:东北民主联军炮火的强大,是他在八年抗战中从未见到的。陈明仁的胞弟、71军特务团团长陈明信也被对方的猛烈炮火惊呆,相信一定是苏军出动炮兵参战。他被俘后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以为你们的炮兵是苏联的,我不相信东北民主联军自己的炮兵有这样大的威力,曾在一个晚上把我们三道防线一气摧毁。我一路专门观察你们的炮兵阵地,不但看不到一门苏联炮,而且美国炮比日本炮还多,苏联人看不到,反而看见了几个71军的炮手,我遇见他们头也不好意思抬了。”东北民主联军虽然炮火猛烈,但仍没有做到集中火力,陈明仁后来批评说:“炮火射击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在突破战,对于我们危害不大,我的阵地也不曾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1948年时,东北民主联军的步兵们看到炮兵开到,远远就欢呼起来。如果遇到道路堵塞,步兵无论自己任务如何急迫,也纷纷给炮兵让路。步兵对炮兵的这种信赖,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逐渐成熟的证明。

炮弹不足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最头痛的问题。1947年6月,林彪致信斯大林求援。由于当时美苏已进入冷战,苏联开始积极支援中共方面。1947年6月,刘亚楼和朱瑞奔赴朝鲜,争取到驻朝苏军的支持。双方达成口头协议:苏军移交日军的部分武器弹药,民主联军以粮食折价交换。随后,驻朝苏军利用夜色掩护,秘密向民主联军发送了数十列火车的日军武器,包括几百门火炮和许多炮弹。当年10月,中共东北局又派军工部长何长工与苏军谈判,要求苏方移交存放在满洲里的日军武器。苏军谈判代表卡瓦洛夫不肯答应,要把这批武器拉回国内炼钢。何长厂提出用废钢材跟他交换,卡瓦洛夫仍执意不肯。何长工强硬地说:“你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给斯大林打电话,告你的状。”卡瓦洛夫怕了,于是何长工用几列火车拉了几天才拉完。据估计,这批武器有一二十万枝步机枪和坦克、重炮。林彪告诉斯大林,东北民主联军用它们装备了30个步兵团和2个山炮营。

“日七野”打赢“美十榴”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扩军需要,林彪希望苏联继续提供日军武器,但斯大林没有答复。这使中共东北局认识到,要取得战争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东北局决定利用东北的工业基础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军工。1948年当年,东北解放区已有兵工厂55座,可年产60迫击炮2000门,迫击炮弹50万发,山野炮弹20万发,手榴弹150万发,子弹1700万发,改装山野炮弹25万发。相形之下,东北国民党军虽然控制了国内最大的沈阳兵工厂,但炮弹生产数量却远不及解放区。

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成立,隶属炮兵司令部,苏静兼任司令员,邱创成兼任政委。当时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36个师,每纵都有炮兵团,每师都有炮兵营。到辽沈战役以前,东北解放军共有大小火炮(含掷弹筒)9219门,其中山、野、加、榴重炮618门。今天看来,这些数字未免枯燥,但正是由于拥有了这样强大的炮兵,东北野战军才能开展大规模的攻坚战,同敌人进行战略大决战。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的锋芒直指敌之咽喉锦州。国民党军大为惊慌,急忙向锦州空运援军。林彪、罗荣桓下令封锁机场,当时朱瑞正率领炮纵配合步兵包围义县。接到东总命令后,立即派炮1团1营南下,配合9纵炮兵封锁机场。炮l团1营隐蔽推进到锦州机场附近,以日式105榴弹炮击毁敌机5架,达成了封闭锦州机场的任务。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门户义县发起进攻,刚成立的炮兵纵队大发神威,将城墙轰开了几十米宽的缺口,步兵潮水般的冲入城去,短短6小时就全歼守军。但朱瑞前去察看城墙缺口时踏上了地雷,黑土地上的解放军炮兵主帅,就这样倒在了胜利前夕。

为朱瑞司令员报仇!半月后的锦州攻坚战中,东野炮兵向敌军实施了空前猛烈的轰击。1948年10月14日锦州总攻开始,炮兵纵队和参战各纵的10个炮兵团,共320多门山、野、榴炮同时怒吼,这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见的强大炮火。号称固若金汤的锦州城防顷刻崩溃,攻城部队仅仅经过31小时的激战,就攻克了这座有十万重兵坚守的重镇。

锦州危急之际,东北国民党军主力在蒋介石的严令之下,迫不得已兵出沈阳,前去解围。这是国民党炮兵在黑土地上最后一次大亮相,随廖耀湘出征的有炮7团和炮12团的大部,以及新1军、新6军等部的美式炮兵团,仅150毫米和155毫米口径的巨炮就达40门左右。10月21-24日,东北国民党炮兵向解放军黑山防线倾泻了猛烈的炮火,但这时解放军战斗力已今非昔比,71军、新1军和新6军轮番上阵,始终攻不下黑山阵地。东野的攻锦大军神速赶来,在辽西展开了大规模围歼战,短短两天就全歼敌人十多万美械化部队。在辽西战场上,众多的美式大炮东倒西歪,全部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许多东野官兵还是头一次见到美制“十五榴”重炮。

辽西围歼战结束后,东野大军乘胜挺进沈阳。沈阳国民党军的留守兵团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敌高炮团主官亲自带领解放军去接收火炮,并斟酒举杯说:“为贵军解放沈阳的胜利干杯!”此时东北国民党军的2个王牌炮团,炮7团已经在辽西覆没,炮12团还有半数留守沈阳。炮12团的军官们整队迎接解放军,向胜利者交出18门美造155榴弹炮,并说:“美国送给蒋介石的36门最大的炮,那18门让你们在辽西缴了,这18门也请你们验收。”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缴获国民党军的大批火炮,包括榴弹炮175门,野炮69门,山炮181门,战防炮162门,高射炮66门,高射机关炮20门,速射炮2门,平射炮51门,步兵炮57门,机关炮34门,火箭炮288门,迫击炮1111门,60炮3481门,掷弹筒346具。可以看出,东北国民党军的炮兵实力惊人,尤其在大口径火炮(10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方面更是占据优势。东北野战军炮兵占优势的是中口径火炮,主要是日造75毫米的野炮和山炮,它们的性能根本不能与美式大口径榴弹炮相比。

武器装备一直是实施对抗的基础。武器相差过大,再高明的战术、再勇猛的精神都将失去意义。然而当武器的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那么这个差距将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辽沈战役国共炮兵的胜负逆转,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来源:《世界军事》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11:20 , Processed in 0.0275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