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4|回复: 1

索罗斯,哲人,凡人。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74

积分

游客

积分
274
发表于 2013-5-10 15: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校长推荐了《与索罗斯一起的日子》,这几天读了一点,把自己对索罗斯的认识记录如下:(凭记忆写,有的地方也许不太准确)    第一章:
1、索罗斯与作者一见面就问他的脚还疼不疼,说明他很关心人;
2、 接着他就向作者说起自己的经历,从中午说到傍晚,可见他是一个很真的人,对自己的过去很坦白,而且对初次见面的人(虽然读过他的书)也能交心;
3、 在83年就对中国感兴趣,寻找中国顾问,很有远见。
4、以作者当时的新移民身份,面对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富商(在最繁华的大街的法国餐厅有长期包厢),如此热情关怀、袒露心声、谋求合作,他当场就确定了愿意当索罗斯的中国顾问,若是我,一定会受宠若惊。
   第二章:
1、他邀索罗斯见面,索罗斯把地点定在中央公园,并在那里惬意的晒太阳,散步。有机会就到户外,说明他很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
2、在听了作者的四句话后,他问作者是否觉得自己在做伟大的事,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就决定投资了。他喜欢有理想的人。取法上,得其中,没有高远的志向,如何创伟业?也说明他就是有远大志向的人。快速的决定说明他是个思维很快,行动力很强,很有主意的人。
3、他对作者说欢迎随时到他家,也说明他真挚。
4、当作者说自己办的是推行自由民主理念的杂志,询问他是否应接受保守派的资金时,他肯定了,可见他很灵活,不拘泥于派别或是否同类人;他还要作者宣传自己投资了杂志,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说明他做事很坦荡,也会为别人出主意,很热心助人(简直就是活雷锋)。他能如此对一个地位普通甚至是卑微的人,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对其他的人。若我是作者,遇到如此贵人,估计此生都会对此人感激涕零,若对方需要赴汤蹈火定在所不辞。索罗斯一定有很多人希望报答和倾力帮助他。
   第三章:
1、作者来到索罗斯家,他热情邀请作者留下吃饭,并让厨师做中国菜,可见他很为对方着想。
2、索罗斯夫妇告诉作者他们的恋爱和结婚经历,其中提到他结婚当天几乎忘记这个大日子,而且不肯向牧师承诺平分财产,(估计已经做了婚前财产协议)我觉的事他对婚姻的不重视,或对此位太太的不重视,起码没有忘我的投入爱情,还保持理性。
3、索罗斯夫人喜欢名贵的收藏品,而索罗斯不好此道,他们的婚姻最后以离婚收场,价值观的不同也许是一个原因。由此可见,索罗斯很懂得名可名,非恒名的道理。
4、饭后索罗斯与作者谈哲学,其中她太太不感兴趣离席,也说明他俩思想深度不同。索罗斯对哲学有很深的研究,可见他很聪明,用哲学指导自己工作和生活。他青少年时期就立志做哲王,如今对自己的定位是金融家、慈善家、哲学家,再一次说明他志向远大,他认为社会责任、思想修炼和赚钱同等重要。
    第五章:
1、索罗斯夫妇邀请作者夫妇看芭蕾舞剧,之后吃宵夜,索罗斯谈到“不自由是持不同政见者的土壤”,“黑暗中很微弱的灯总是闪亮,光明中明灯也等于灭了”,可见索罗斯对社会、对政治有很深刻的认识。
2、饭后,作者要为昂贵的宵夜买单,两位夫人都很奇怪,作者太太甚至是愤怒,索罗斯安然接受。这就是朋友之交,有来有往,索罗斯很欣赏,即使他说“自从他在华尔街成功后,从来没有人和他吃饭买过单”。两人的相处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非主仆关系,才能发展正常的友谊和感情。
3、面对作者夫人发飙,索罗斯为她理清思路,到底不满的是什么;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别人身上;以自己喜欢作者的作法化解作者夫人的怒气,很巧妙。
4、索罗斯不会资助流亡西方的持不同政见者,因为他觉得他们在西方的活动对遥远的祖国没什么意义,说明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做事时对事不对人,不看人的名气、地位,只看做事的效果影响。
第六章
1、作者讲索罗斯从来都是和有实权的人打交道,他希望既得到政府的认可,又能独立行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对社会的运作很清晰,而且不是感情用事的人。爱独立行事,说明他有做事有原则,不希望为了成事而放弃自己的立场。
2、作者谈到他的风格是“先找机会切入某件事,然后再事情进行过程中去修正和调整自己,几乎很少按所谓的机会去行事”。说明他做事灵活性强,不是那种要“万事俱备”才着手的人(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很多人想做一件事,总是抱怨某些条件不成熟,如没钱,没资源,不愿开头。不把种子种下,怎知今年是否风调雨顺,有否收获?)。索罗斯在事情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而不是想方设法控制情势按他的计划发展,从中我们知道“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是心态和应对方法,说明他有开发的心态和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们常生气是因为周围的人、事、物不按我们的想法发展,此时应该做的事调整和修正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
第七章
1、索罗斯对杨小凯很热情,对他的经历和研究也很感兴趣,但面对他提出资助的要求,和作者的游说,他不表态。他很理想,把人和事分得很清楚,也不会把资助当成是客套的礼物送出去。
2、索罗斯彻夜不睡读了杨的论文两遍,一早叫他过来,告诉他文章很糟糕,具体糟糕在哪里。可见索罗斯确实是有心人,他对杨很看重,否则不会彻夜不眠看艰涩难懂的论文(我们也就是在追电视剧时才有此魄力)。他还概括了杨的论文的弊病,很真诚。(但杨看不出来,其实他如果想到这个投资人愿意彻夜不眠看他的论文,就应该得出他的真诚)。
3、对于杨的不争辩而离去,他疑惑不解。这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在中国,要批评必先扬后抑,在西方估计是直指重心(我也不了解西方是否这样,这是猜的)。索罗斯可能认为我帮你把毛病挑出来,有利于你完善、修改,你应该虚心聆听,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无来由就走,不是拒绝提升的机会?(爱听好话,听不进批评成了我们中国社会,中国人思想混沌,难以进步的障碍。)
4、索罗斯面对杨来信的误解和指责,他不放在心上,依然暗中帮助他,到杨死也没告诉他。可见索罗斯有自己坚强的信念系统,不因外界的人事物的变化而动摇。他看重杨的才华,想资助他,并不因他的感激或误解而变更。(有一句话“好心没好报”,说明你施好心时期望有回报。)“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索罗斯很明白这个道理,不求回报,善报恶报都无所谓。他资助是因为他想做这件事,而不是要得到资助后的的结果,所用任何结果他都不放在心上。
第八章
1、在听作者讲国共两党的历史故事时,他提出的问题揭示了表象背后的真相,这是我们很多中国人都不会思考的:三民主义的社会基础如何、共产国际对共产党的大力资助到何种程度,这都是历史书中没有书写,但对历史进程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事情。索罗斯看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本质。
2、索罗斯对哲王的评价“在自己心里既可以称王,也可以什么都是不是”,是他对“名可名,非恒名”意思的表达。
3、索罗斯对毛的了解来自于作者,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4、作者说索罗斯天生好学,为了把握日本市场的变换,还去学日语。联系到李嘉诚说自己70岁还跟孙子学电脑,优秀的人都是在不断的接纳、学习、熟悉新事物,做到知己知彼。
5、索罗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封闭性,最明显的事教育制度;批判性思维的文化才能立足世界,迎接挑战。这点,似乎现在都还没有引起国人注意,悲哀啊!我们可以做的是坐言起行,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主题

0

回帖

3063

积分

游客

积分
3063
发表于 2013-5-11 1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黑暗中呆久了,见到一点烛光便非常激动,但是一旦见到满世界阳光,就会瞎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7:54 , Processed in 0.026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