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5|回复: 2

唯意志论者----尼采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7372

积分

游客

积分
7372
发表于 2012-3-30 1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尼采以非理性主义的观点宣称客观世界及其规律都是幻想,提出了“超人哲学”,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意志,历史的进程就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而超人则是权力意志的体现者。他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大声疾呼:“上帝死了”,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并创造了新的价值观。著有《权力意志: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查拉图斯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看,这个人》等。


    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了生存意志是世界本质这一观点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确认人生的可悲性质,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是一种纯粹消极的“冲动”尼采的生存意志却是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他自命是“第一个悲剧哲学家”,又自称“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极端对立者和反对者”。


    酒神精神是理解尼采哲学的一把钥匙。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把希腊神话人物酒神狄俄尼索斯同日神阿波罗一样当作艺术的象征。日神精神呈现为梦境,产生造型艺术和史诗,酒神精神呈现为迷醉,产生舞蹈和抒情诗,两者的结合产生希腊悲剧。他同时又使之具有哲学意义,日神代表幻想、追求、理性、道德,酒神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并认为酒神精神比日神精神更为重要。在《权力意志论》中,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就是生命力高涨、力的过剩,是“一种高度的力感,一种通过事物来反映自身的充实和完满的内在冲动”,具有酒神精神的人实际上就是强者。同时,酒神又通过艺术来肯定生命对抗悲观主义,集中体现了酒神精神的悲剧艺术尤其表明了这一点:悲剧之所以能通过个体的毁灭给人快感,其秘密就在于它肯定生命整体的力量。酒神世界还是一个狂醉的世界,是人的生命感受最强烈的世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尼采强调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狄俄尼索斯的哲学,他说“我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弟子,我宁肯做一个酒色之徒(指狂醉之下或生命本能横溢的人),而不愿做一个圣者(影射理性主义者)”。


    在尼采看来,能否肯定人生,关键在于力量,其权力意志就是酒神精神形而上学的别名。他认为,权力意志虽然是人的内在的本质,是真正的实在,但并不处于现象之外,与现实的人的存在不是分裂的,也不是一种盲目的应当否定的力量。人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支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是不断创造生命本身价值的积极主动的人。在他看来,生活不仅意味着自我保存,而且意味着自我增长、改善、超越。他说,“可以清楚地表明,生物所做的一切不是保存自身而是变得更丰富”,如果把生存意志仅仅归结于自我保存,就会使人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只有把增长、改善、超越本身当作意志的本质,才会使人积极主动。人不能满足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他也不同意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说,批评进化论过分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他说,“在自然中支配着的不是贫困,而是过剩、浪费,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生存竞争不过是一个例外,对生命意志的一种暂时的限制;大大小小的竞争,皆在于争优势、争发展和扩大、争强力,依照着求强意志的也就是生命意志。”


    总之,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同化和征服异己者、弱者,以维护自己、发展自己,他说,“生物所追求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他所谓的“权力”并不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力量,而是指力求扩大本身、超越自身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断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正是这种权力意志派生并决定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推动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命者)和主子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精神的功能就是陶铸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等”。



    尼采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千变万化,其本质都是权力意志的创造和表现。人类社会中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表现了人间权力意志之争。在弱者、被压迫的奴隶身上,它表现为求“自由”的意志;在较强者身上,它表现为求“公正”的意志;在最强者身上,它表现为以征服、占有和献身的形式出现的对人类的“爱”。生物界中植物的同化异化、动物间的弱肉强食也是权力意志的表现,无机界中物理学所讲的引力和斥力的对立、化学所讲的分解和化合,也是一场占有与抗拒的权力意志斗争----“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它哉”。尼采还用权力意志来衡量一切精神文化价值、区分阶级、种族、男女的优劣,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作是权力意志的产物,并用权力意志来解释人的精神现象,认为在人的心理出现占据绝大部分的无意识活动是由权力意志决定的,认识不过是权力意志在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任意使用的工具。由此,他在说明世界时提出了永恒轮回说,“你从前已过的生活,会重复无限地回到你身上,没有一点新的东西发生”(《朝霞》),“一切事物永远轮回”(《查拉图斯拉如是说》)。其论证永恒轮回说的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尼采认为,世界是数量确定的权力意志置于无限的时空中,在其中流转易形、生生不息,这些数量有限的力组合在无限的时空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于是一切存在物永远轮回,人也不可能逃脱这一命运,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在于他敢于正视命运,按照生命的本来面目来接受生命,能否自愿接受轮回的命运,是检验强者的最高标准。他说永恒轮回是人生之肯定的最高公式。


   在认识论的地位上,理性派哲学家认为哲学应以认识论为中心,为了解决人生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必须根据对世界本身的认识来确定人的生活。尼采则认为应以人的生活和行为为中心,使哲学成为伦理意义上的实践哲学,人在选择自己的生活立场时是要利用人关于自己和世界的现有知识,但这种知识的获得本身就一人为转移;在认识对象上,尼采认为传统哲学家的认识论所及只是现象,只能认识由主体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加工改造过的理性世界,而不是自在之物,即不是世界本身,而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人们应以需要、激情、本能、倾向等构成的非理性世界为认识对象;在认识主体上,传统哲学家一般把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当作认识的主体,把理性或思维当作人的本质。尼采认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感觉和思维等意识活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只有在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才产生,人的精神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意识以外发生的,是不自觉、无意识发生的,像笛卡尔那样由意识和思维来肯定主体的存在,尽管有用,但这样的主体并不存在,不能表示人的实质,只能作为一种方便的虚构,真实存在的只能是倾向、冲动、激情、过程等,它们无法用理性、逻辑、概念的工具去把握;在认识的性质和真理上,尼采认为理性派认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把人士看作是无关人的厉害的封闭过程,即获得纯粹和绝对真理的过程。在他看来,任何认识都不可能是什么纯粹的认识,它总是与人们的某种利益和需要相关,认识只是权力意志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任意使用的工具和手段,并无客观和实在的意义。因此,真理的根本标准根本不在于它是否符合实在,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主体的目的,是否对主体有用。他认为应该讲的不是真理,而是评价,评价一种行为对实现权力意志是否有价值或效用,“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提高权力感”,只要能满足权力意志的需要,能提高权力感的就是真理,“唯有我才掌握着‘真理’的准绳,我是唯一的仲裁者”,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和目的,“有各式各样的眼睛----所以有各式各样的‘真理’,所以根本没有真理”,所以“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就是我关于人类最高自我认识行为的公式,它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天才和血肉”。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实用主义和非理性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尼采认为理性主义传统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把知识当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意味着抛弃了希腊文化重视直觉和本能的传统而开辟了理性主义传统。在尼采看来,包括道德在内的欧洲文化是基督教观念统治的产物,而基督教是违背自然的,他用灵魂来反对肉体,把作为生命先决条件的性本能视为不洁,把无可非议的自爱之情视为恶,鼓吹厌世、害怕美和肉体,他说,上帝这个概念是作为与生命力相对立的概念而发明的,它的产生是由于意志的疾病和生命力的颓败,所以他自称“反基督教主义者”他的口号是:“上帝死了”,“打倒偶像,打倒上帝”,“一切事物的重量必须重新估定”。尼采认为。无神论并非推理的结果,而是生命和健康本能的必然表现。这使他走向了反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康德、黑格尔等伟大哲学家所支持的理性哲学观,否定一切道德价值观的极端对立面上,颇有“打破一切旧世界,却只能虚幻一个新世界,无法真正建立一个新世界”的味道,随着其哲学思想影响的扩大,这也为后来欧洲以至世界很多国家出现价值真空、信仰虚空、理智危机(体现在强调实用和功利的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实践当中)埋下了伏笔。


   尼采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观的范围很广,其核心是对伦理道德的重新评价,在他看来,基督教禁欲的颓废精神通过伦理道德渗透到人类其他一切价值之中,他自称是“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认为基督教鼓吹柔顺、慈悲、怜悯,使人类变得软弱无力,扼杀了每个人所独特拥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基督教鼓吹博爱,提倡无私、舍己为人,把逃避自我、否定自我当作美德,从而扼杀了人类的个性和自由,基督教反对创新,教人循规蹈矩、服从流俗,扼杀了有创造精神的人,断送了人类的未来。总之,尼采认为基督教抑制了人的生命和本能,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消灭了人的自我创造和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奴隶道德和弱者道德。在这种道德观念下,软弱无能、不敢复仇成了善,懦夫的卑鄙成了谦恭,驯服于某位可怕的人物成了服从,没有能力强调个人的自我成了不愿意强调自我、成了谅解或爱自己的敌人,甚至苦难也变成了一种荣誉,一种上帝对他所钟爱的折磨。尼采主张建立一种肯定人的生命力、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精神的新道德,他称之为“主人道德”(创造者的道德),即高贵的人在价值上的自我立法,并把他们的价值强加于这个世界,主人道德包括:健全的生命本能,充沛的权力意志,独特的“自我”,真诚的人生态度,蓬勃的创造精神,以及对人类未来伟大的爱。他说:“高贵类型的人把自己看作价值观念的决定者,他不需要获得赞许,他宣告‘凡对我有害的本身就是有害的’,他知道只有他自己才能赋予事物以荣誉,他是价值观念的创造者。”尼采这里所谓的主人(他有时称为贵族)和奴隶是从比喻意义上说的,他倾向于把主人道德与古希腊联系起来,而把奴隶道德和基督教联系起来。他认为当时的欧洲,奴隶道德几乎遍及社会一切阶层,尤其被他比作畜群的普通人、下等人所尊奉,而主人道德只能从少数奋发有为的上等人身上发现,而且往往遭到压制和排斥。尼采还把他的重新评价推广到其他领域,他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他怀疑科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把科学和理性的发展看成产生精神危机的根源;他抨击浪漫主义艺术,指责它麻痹人们的意志;他厌恶国家,把国家看作为大多数弱者所设的新偶像,认为国家是一切冷血怪物中最冷的一个,“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在那里,所有的慢性自杀都被称作生活;在他看来,一场运动的伟大程度只能由它所需要牺牲的人数的多寡来测量,医学、卫生学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进步,因为它“使千百万虚弱无用的人得以生存,事实上,这些存在物更应该去死”;而历史就像一条缠绕在罪犯腿上的锁链,如果一个种族深深地陷入其中,它就无法自由呼吸,无法大胆构想,要想行动,就必须遗忘,就必须“对过去一无所知”,“遗忘与非历史性就像一间暖房,只有在这当中,个别的生命才能得以生存”。


    尼采在《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中明确提出超人概念,其权力意志论为超人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把超人当作人类的目标和理想。关于超人,尼采主要是通过与所谓的“末人”比较及其他隐喻来间接表达。在他看开,由苏格拉底和基督教开始的西方文明意味着人类的日益堕落和退化,作为这种退化的标本是那些“善人”(道德楷模),尼采贬之为“末人”,其特点是:个性泯灭、千面一人;没有创造能力和愿望,无所作为;谨小慎微、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而超人“这个词是指一种最为健康发育的类型,是与‘现代人’、‘善人’、基督徒以及别的虚无主义者相反的类型。”他的这个“超人”是改进人类、拯救人类使之免于堕落和退化的现实世界的力量。他认为,只有出现了超人,人类才有远景,其超人的特点是:是天才和真正的精华,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健全的生命,最有个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权力欲和统治欲,疯狂地企图占有一切、统治一切,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人民必须服从他;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冲破了一切传统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是处于善恶彼岸的人;喜欢冒险和斗争,具有高昂的激情,不懈地战斗,要毁灭一切颓废和守旧,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最孤独,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他“不是集体相爱的燕雀,而是独来独往的雄鹰”。开始时,超人是尼采对未来人的一种理想,后来,他把超人的称号封给所谓的“上等人”,认为拿破仑就是“凡人和超人的结合”。由此,他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由天才创造的,无天才即无历史,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伟大人物,产生超人,为了这一天,即使牺牲掉那些为我们所熟悉的群氓,也是完全值得的。他说:“人类必须为创造孤独的伟大人物而不停地工作----这一点,而不是别的什么,才是历史的任务。”在他看来,所谓群众,说到底,不过是以下三种东西之一:“他们或者是伟大人物的复本,而且是以下等材料粗制滥造出来的复本;或者是伟大人物的帮衬;再或者,就是伟大人物手中的工具。”很多时候,他直接称之为“畜群”、“贱民”、“愚民”,并主张群众不得对上等人、超人有任何违抗,要为超人牺牲自己,为超人的降临准备一切。这为后来的狂人出世、领袖崇拜和强权政治、极权专制打下了思想基础。


    但尼采的一些话语,放在世俗世界,却充满了真知灼见,尤其放到专制的传统和历史当中,更显得极其深刻,比如他说:“人们称赞美德时,并不是基于这些美德对他本人有何影响,而是基于它们对大众和社会有何影响,人们在颂扬美德时,很少是‘无私的’——人们似乎非要看到美德对德行者造成损害不可”。





   







  

主题

0

回帖

303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37
发表于 2012-3-30 14: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人后继有人 HEI TE LE

主题

0

回帖

7372

积分

游客

积分
7372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启蒙先知) 的帖子

超精英主义者与超务实主义者相比较

危害的辐射度 波及面   前者远不及后者

例如元首VS救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5:17 , Processed in 0.0291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