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7|回复: 104

中共抗战究竟牺牲了几名将军?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4427

积分

游客

积分
4427
发表于 2014-8-16 1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网络上有一篇署名窦农的文章, 名字叫《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 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以 下简称《抗谣》),第一部分内容是 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中共在抗战期间 也牺牲了很多位“将军”,第二部分 是想证明中共抗战有辉煌的战果。 《抗谣》让很多一直难以接受抗战真 相的受众欢欣鼓舞,以为找到了证据 来支持“中流砥柱”的光辉形象。

中共抗战战果争议,网络上已经有诸 多的文章进行讨论,本文不予涉及。 而是就《抗谣》的第一部分“牺牲将 军”的观点进行批驳。作者玩弄了偷 换概念,歪曲片面信息,似是而非的 伎俩,其依据和结论都完全站不住 脚。

首先我们要统一一下认识,抗战期间 符合什么标准的军官可以被认可为将 军?毫无疑问,“将军”指的是具有 少将、中将、上将等正式将级军衔的 军事指挥官。

1935年,军事委员会直属的铨叙厅制 定陆军人事整顿及升迁办法。其中一 项是官阶与职级分开,任职与任官分 立。任职,指的就是军长师长这个职 务,任官,则是中将少将这个军衔。 也就是说,职务的晋升与军衔的晋升 走的是两股道。

正式军衔(也叫铨叙军衔)是由军事 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职务、资历、学 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铨叙厅 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 的军衔,非特殊情况褫夺外,均不随 职务变更而变更;

而职务军衔做为临时军衔,由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颁发任职令,以职务为 主,军衔附属于职务,并且随职务变 更而随时变更,注重的是职务而非军 衔。如果职务军衔说成授衔会让人产 生以为是正式军衔的错觉,有鉴于 此,职务军衔行文时都在军衔后面带 上职务,以示与正式军衔相区别,如 中将军长,少将师长。

正式军衔的晋升受“停年”的严格限 制。所谓“停年”,就是某一军衔必 须停留的年数,也就是最低任官年 限。各级停年为:少尉升中尉一年 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 年,少校升中校三年,中校升上校三 年,上校升少将四年,少将升中将三 年,中将升上将用选升。照此算起 来,一名少尉要升到少将最快也要十 七年半的时间。这一下子矛盾来了, 由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指挥员职务 的晋升却没有受那么多的停年的限 制,一年连升**的都有。

目前资料和讨论中,由于统计方法不 同,抗战期间为国捐躯的将军数量有 几种版本,我印象中有 204,206,208,271。差异原因是统计 方法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指具备正式 军衔(而非职务军衔)的军事指挥 官。

我本人比较认同网络上《目前最优版 的国民党抗战牺牲旅以上将领名单 (208人)》,这份名单对于收录的 标准给予了非常明确的定义,部分摘 录如下。

(四)职务要求:职务必须在旅(以 及相当于旅)以上,包含副旅;“高 参”职务,必须是军、集团军级以上 才收录。追赠的少将团长也不予收 录。

(五)牺牲原因:必须是在与日伪军 战斗中战死或自杀、被捕被俘后遇害 或自杀、遭遇敌机攻击死亡等几种情 况才予以收录。事故死亡者,不予收 录;与其他中国军队内斗(国共摩 擦)死亡者,不予收录;病故者不予 收录。不过本名单在病故中有两个例 外,一个是淞沪会战时第15师第44旅 旅长张彀中带病上阵,拒绝后退,结 果病死阵中,一个是38年底第144师 第442旅旅长袁治连续奋战七昼夜, 精力耗尽力竭殉国,该二人病累牺牲 直接缘于战斗,故予以收录。但非于 战斗中当时病累而死者,如第8军197 师师长丁炳权(黄埔一期),1939年 夏指挥战斗中暑病倒,1940年初病 故,则不予收录。因为抗战中积劳成 疾病死的国军将领实在很多,无法都 列入,除非是直接病死在战场上。从追赠军衔也可以明显看出来,国民 政府都是以正式军衔为基础进行追 赠。戴笠生前担任军统中将局长,但 他在1945年3月才正式被授予少将军 衔,1946年才追赠为中将军衔。声名 赫赫的抗战名将张灵甫先后担任58师 中将师长,74军中将军长,整编74师 中将师长…1947年张在孟良崮自杀时 正式军衔还只是少将,因此追授陆军 中将。


上文已经提到过,正式军衔实际是对 将领资历、战功和任职资格等的一种 肯定,也是一种终身荣誉,这样才能 真正体现军衔的意义。当战场上指挥 建制被打乱时,互相不熟悉的官兵通 过军衔来确立上下级指挥系统,正式 军衔就能发挥作用。假设一名正式军 衔为中尉的军官,临时被任命为新兵 营长(人数够多),带着新兵到了战 场,组建新的指挥系统时,就需要听 从战斗经验丰富正式军衔为上尉的连 长指挥。同理,非军事指挥序列的文 职人员的军衔也必须清楚地区分,在 国军中军衔为“同上尉,同少校”, 这些人员不论军衔多高都没有军事指 挥权。难以想象,在战场上,找一 个“唱歌将军”来指挥战斗。

总之,在铨叙正式军衔时,军官的学 历、资历和战功都是考虑因素,这是 确认他是否具备任职资格的标准化要 素,而当时所辖队伍的人数并不那么 重要。

不知是有意还是作者无知,《抗谣》 一文完全忽略列入“抗战牺牲将 军”的正式军衔要求,纯粹以所辖队 伍的人数来比较。如果这样的将军认 定可以成立的话,无论什么阿猫阿狗 凑齐几千号乌合之众就可以叫“将 军”了。

《抗谣》列举了几个国共指挥者的统 领人数,只是在人数计算上,窦农先 生耍了一些无聊的花样,故意减少几 位国军将领的统兵人数,并夸大中共 方的队伍人数。

原文:“国民党将领王铭章牺牲时是 中将,追认二级上将,他的部队不到 5000人,而中共将领包森拥兵8000牺 牲在前线,该追认什么军衔?国军少 将朱世勤所部最强时近3000人,一般 也就1500人左右,牺牲追认中将。而 中共军队牺牲的高级指挥员,所属部 队超过这一标准的不乏其人。国民政 府追认少将中,张树祯(国民革命军 416团团长)、刘眉生(510团团长) 等所属部人数甚至在千人以下。”

事实是,王铭章将军为川军122师 长,该师下属2旅4团。藤县之战全师 大约5000多人伤亡,幸存者极少,而 在藤县血战之前122师就已经在东回 村和日寇激战过,伤亡2000多人。再 算上后面的一些零星战斗中也有伤 亡,台儿庄战役前122师因伤亡过大 整编为2个团。估计王铭章将军指挥 的122师初始兵力约为1万人。几乎就 是一个正编师的兵力(11000-14000 人)。

朱世勤先后担任鲁西南警备第一旅旅 长,暂编30师师长,参与过包括台儿 庄战役在内的多次对日大战。42年战 死于潘庄时所部兵力确实只有3000-4000人。

张树祯,保定军学校第九期,抗战开 始时,任第35军72师208旅416团团 长。1937年8月长城抗战的南口战 役,于850高地争夺战历时五六个小 时,反复拉锯,极为惨烈,除第十三 军第四师伤亡未计,仅张树祯416团 就阵亡1个团长、2个营长,其他官佐 士兵伤亡过半。张团长殉国后,国民 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昌平文史资 料)

刘眉生,黄埔第五期步兵科。历任排 长、连长等职。1934年初,考入中央 步兵专科学校校官班。1935年9月, 任第85师505团中校营长。1937年任 陆军第85师第253旅第510团团长,奉 命率部随第十四军入晋抗日,参加忻 口会战奉命扼守忻口战场左翼洪山阵 地。10月11日,日军开始向其阵地发 动猛攻,战斗异常激烈。亲率卫兵巡 视阵地,身先士卒参加战斗,多次击 退日军集团冲锋。10月28日激战中, 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为 表彰其壮烈殉国的爱国精神,国民政 府特追赠其为陆军少将。(搜狗百 科)

张树帧和刘眉生两位将军统领的都是 建制多年的国军正规部队的编制团, 正常人数为3000-4000人。我不清楚 窦农先生以什么依据说他们两位的兵 力在千人以下。是否和王铭章将军的 兵力统计一样摆乌龙,只以两位将军 阵亡时前线拼剩的官兵为依据?如此 刻意贬低将军的兵力迷惑读者,如何 对得起那些战死的英魂?

顺带说明一下,张树祯和刘眉生属于 追赠的少将团长,并没有收录在前文 的《国军抗战牺牲208名旅级将军》 名单中。《抗谣》提到“甚至大荔县保安副司 令薛如兰将军,只有这一个虚职也被 追认少将……”,这句话确实很有蛊 惑性,以此来推论共产党的县大队队 长也可以封少将了。


窦农在这里又玩了一个花招,不介绍 薛如兰之前的经历,误导读者以为薛 只是一个虚职的县城保安副司令。

薛如兰,1900年出生,陕西渭南人, 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在 杨虎城部队逐级上升,1937年已经就 任42师126旅251团团长,1939年兼任 42师副师长。1941年所部参加中条山 会战,战败被俘。

薛如兰在1937年就已经是正规部队的 团长、副师长。正式军衔除非被明文 褫夺,无论你是否带兵,兵力多少, 军衔都不会因此降低。这才符合军衔 的真正意义。

窦农还忘记了交待,其实薛如兰根本 不在各种版本的抗战牺牲将军之列。 根据现有的资料判断,当时国民政府 误以为薛如兰牺牲殉国,因此在1943 年追赠为少将。实际上,薛如兰并没 有牺牲,内战期间还投诚了共产党, 49年后担任过渭南一个工厂厂长(百 度百科“投诚说”)。他在1942年如 何被误传为牺牲,以及他是否担任过 渭南保安副司令,目前都无法确认。

中共的敌后县大队是一种民兵游击武 装,人数并无规制,几十人到几百人 都可以叫县大队。见互动百科中对即 墨县大队的描述“…经胶东军区第四 军分区批准,胶即大队改称为南海独 立营,9月,独立营扩大到200多人, 又奉命改编为即墨县大队……”

不管怎样,以薛如兰的资历和时任正 式军衔,完全不是中共县大队队长这 样的民间武装可以比拟。国民政府当 时追赠陆军少将的决议并没有过分之 处。

仅仅从以上几个例子就可以清楚地看 出,这些国军将领被授予(追赠)的 将级军衔是非常严谨和恰当的。

王铭章、张树祯、刘眉生,也包括薛 如兰,都毕业于正规军事院校,在军 中由下级军官逐级升职,一直担任军 事指挥官,累积战功。其中张刘两位 任上校军衔在抗战前线英勇杀敌,舍 身成仁才被追赠高一级军衔成为少 将!

朱世勤情况特殊,抗战前以绿林武装 投诚成为国军将领,目前没有查到有 军校进修的经历,但他在军中身经多 次大战,实任旅长、师长军事主官多 年,抗战意志坚韧,壮烈牺牲。其参 与的主动攻防战事,和“追看有序撤 退日军、撤退躲避日军”之类作战有 天渊之别。从资历上来看,追赠为中 将可能有些过褒,但列入将军序列当 毫无疑义。

有人可能会抗议,当时国民政府没有 中共部队授衔,用正式军衔要要求中 共将领不公平。

实际上,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国民政 府对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旅以上的 军官几乎都明确了职务军衔(是否有 铨叙军衔暂不可考),其中朱德为上 将,基本上军师主官为中将,旅级军 官为少将,其中就包括左权。

左权1924年黄埔一期毕业,后来担任 过红12军军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 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撤退 中遭遇日军轰炸牺牲,年37岁。这样 的资历被授予少将正式军衔也确实是 符合的。这大概也是所有抗战牺牲将 领名单都收录左权的原因。

现在来逐个看看,《抗谣》所列举 的“应该授予将军军衔”的几个中共 指挥员,按照国民政府的标准,是否 有资格成为正式军衔的将军?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 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 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 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 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 年4月下旬,杀死前来劝降自己的日 本遵化宪兵队军曹池本信次郎。1939 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 员。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 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 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终年 31岁。(百度百科)

窦农说包森的部队有8000多人,不知 道依据在哪里?根据蓟县杨福臣的文 章“1940年8月初,冀东军分区在盘 山组建了13团,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 兼任团长,下辖3营10连,共1600余 人……”只是1600多人嘛,还不论这 样的民间游击武装会有多少武器,会 有多少战斗力,这样的部队能和正规 军的编制团作简单的类比吗?

前面说过,正式军衔其实和指挥员当 时统辖的部队兵力关系不大,而主要 依据其他的资历。包森参加过抗日军 政大学学习,首先不是出身军校。就 算是37年毕业于军校,按照国军铨叙 的停年要求,从中尉开始算,也才轮 到少校军衔。

这里还吐个槽,包森杀死日军军曹池 本信次郎的“事迹”,现在看来并不 光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杀一个单 身来劝降的鬼子也算不上英雄。

包森是为抗战而牺牲,值得我们崇 敬。但非要说他可以算“将军”,就 太牵强了。

顺便说一句,清东陵坐落在包森所在 的八路军冀东军区范围内,共有157 座陵墓含5个皇帝4个太后和其他皇 族,所谓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的只 是慈禧和乾隆两座。1945年趁守备清 东陵的日军投降撤退后的空挡,冀东 军区司令曹致富指使部下张尽忠(15 军分区敌工情报队长)王绍仪、介 儒、等300多八路军以斗争大地主的 名义大规模盗掘清东陵。从1945年底 到1946年1月,在将近两个月时间 里,总计超过千人的盗陵队伍把清东 陵所有陵寝洗劫一空。当然,这和包 森无关。

张友清,1942年5月,日军进犯太行 革命根据地,担任北方局秘书长和八 路军总部秘书长仅3个月的张友清, 按照总部的突围方案,掩蔽设备,清 理文件,组织动员,进行了周密的安 排与部署。敌人的合围开始后,作为 我党我军的一名高级干部,张友清有 许多次突围的希望,由于脚伤。被俘 后,张友清很快被日军送到称之 为“太原工程队”的集中营。他化名 吴乃人,以“会计”的由于狱中环境 异常恶劣,导致张友清一病不起,于 1942年7月7日在狱中牺牲。(百度百 科)

张友清作为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只是 文职军官并不属于军事指挥官序列, 如果在中央军中大概只能授予“同中 校”一类的职务军衔。另外,他也不 是《抗谣》中说的英勇就义,而是在 狱中死于疾病。显然他不可能授予或 者追授为”将军”。

叶成焕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 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 通讯员。后因作战勇敢,在红四方面 军很快晋升为连指导员、营政委等 职。1932年,叶任红四军11师31团政 委,后又历任11师政委、红三十一军 93师政委等职,1935年参加长征。抗 日战争爆发后,叶随部改编,出任八 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772团 团长,率部先后参加了长生口战斗、 神头岭战斗和响堂铺战斗,三战三 捷。1938年4月初,日军3万余人进攻 山西东南。4月15日,129师师长刘伯 承决心集中优势兵力追击撤离武乡县 城的日军3000余人。叶成焕奉命率 772团等部为左纵队沿浊漳河北岸山 地实施追击,4月16日晨,左纵队与 其他部队一起在长乐村将东撤的日军 一部截住,迅即发起攻击,至17时, 将此股日军基本歼灭。准备撤离战场 时,叶成焕为流弹击中头部,于18日 去世。(维基百科)

叶成焕确实是当时国军序列中第十八 集团军正规番号团的团长,但有几个 原因叶成焕不可能拥有正式上校军 衔,同时也不可能追赠为少将了。

1.叶成焕牺牲时才23岁,由于当时中 共部队官兵普遍素质较低的特殊性, 如此年轻就担任团长一职。但铨叙条 例要求,23岁的正式军衔作为上尉已 经是不得了。

2.没有军校经历,前期的晋级作战记 录也不可考。

3.牺牲时的战斗是面临日军有序撤退 的“追击”,战果如何难以确认。考 虑到中共最为夸耀的平型关大捷都只 消灭了150多鬼子(这是另外一个故 事,有很多资料来证明),长乐村战 役号称消灭1000多鬼子,只是中共自 己的孤证。

这里再顺便提一下,叶成焕所在129 师的另一个769团,在1937年太原会 战中有过奇袭阳明堡机场的故事,号 称摧毁24架日军飞机(一个飞行轰炸 大队呀!),消灭100多人。但在日军 的作战记录中,如此重大的损失却难 觅踪迹,有兴趣者可以搜索“夜袭阳 明堡真相”。

最后谈谈东北抗联的指挥者。非常有 意思的是,东北抗联的指挥官在1942 年被苏联授予过正式军衔的,最高军 衔只是少校。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 参考。

维基百科对东北抗联的条目节选如 下。

……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奉苏联之命令 所组建的武装力量,由于中共长征而 失去联系。东北抗联在苏联支持下抵 抗日本侵略者,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 共产党员担任,但在此期间东北抗联 和延安中共中央并无直接联系。

………

到了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共编成11 个军,人数达2万5千至3万人。其中 第1至第7军是中共X党组织直接领导武 装,第8、9、10、11军是统战性质的 非党抗日武装。

………

1938年冬天,东北抗联只剩下共产党 直接领导的队伍5000余人,其他统战 性质的抗日武装已经全部瓦解或投 敌。到1940年冬天,东北抗日联军只 剩下不到1000人。


1942年8月,东北抗联被授予正式番 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步兵第88 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旅政治 委员(均为少校军衔,1943年周保中 升为中校),崔石泉(崔庸健)为旅 副参谋长(大尉,旅党委书记……四 个步兵营的营长和政委为原抗日联军 的军一级干部……都被授予上尉军 衔。

赵尚志在1942年2月牺牲,杨靖宇 1940年牺牲,赵一曼1936年牺牲。如 果他们活到这次授衔,军衔也不会高 过周保中和李兆麟,大概也是苏军的 少校军衔或更低。

抗战牺牲的抗联指挥官,无疑也是中 华民族的英雄。但就正式军衔来说, 还是不能算是“将军”。苏联红军非 常明确这一点,授予正式军衔是非常 严肃的事情,并不是有或有过多少人 马就可以随便套用成为“将军”的。

《抗谣》原文:“……东北抗联有75 位、八路军有76位、新四军有29位、 华南抗日游击队有8位将领牺牲, (中共将领)合计188……”。

前文已经证明了,即使窦农精心挑选 出来的几个中共高级指挥官都够不 上“将军”的标准,更不论另外那所 谓的“188位将领”了。如果以 这“188位中共将领”的标准套用起 来,国军(包括地方武装、军统地下 工作者)的牺牲“将领”该数以万计 了。

就与日军作战的激烈程度上,中共部 队与国民党部队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中共对抗战历史反复夸耀的三大战役 是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百 团大战,关于这些战役的规模和战 果,网络上有大量的文章列举史料进 行分析讨论,在此不再赘言。依此推 断,剩下那些中共武装的战斗会有多 大的规模?

来看看抗战期间苏联塔斯社驻延安记 者弗拉基米洛夫怎么评价吧。

“……毛的小股兵力的机动战术,就 是对占领者避不采取任何战斗行动的 战术……”(《延安日记》1942年6 月23日)

“……到前线去跑一趟,使我确信中 共领导并不想打日本人;他们把战争 看成是建立自己根据地的良好时机。 而且不是靠自己的部队,而是靠日本 和国民党两种力量的对峙来建立他们 的根据地。…….”(《延安日记》 1942年9月18日)

国军抗战中的22次大会战,是数以十 万计的正规兵力对阵,绝大部分牺牲 的将军都是阵亡(个别自杀殉国)在 惨烈的阵地战斗中。

反之,中共部队除了叶成焕作为772 团团长牺牲在一次小规模追击作战 外,左权在撤退中死于轰炸,包森死 于路途中敌人冷枪,张友清撤退被俘 病死狱中……而另一个真正的中共高 级将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从中共编写的《彭雪枫传》中可见, 抗战期间彭一直对所谓的“顽军”发 动攻击,却找不到对日的作战记录 (撤退转移不算哈),1944年进攻国 军李光明部时被流弹击中而亡。当时 中共宣传彭死于日军反扫荡行动。 ……

谁是抗战八年与日军作战的主力,不 言自明。

不论来自哪个党派,为抗战而捐躯的 官兵都是英雄。后人纪念他们,至少 应该正视历史,还原真相。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 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八年的抗日战 争结束。今天正好是4年8月15日日本 投降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仅以 此文纪念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中浴血奋战的官兵们,缅怀那些为中 华民族而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英烈, 无论官阶大小,无论国共。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17: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最近吧,网上早就有这样的贴子了,有很多个版本。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17: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15435-1.shtml

楼主:子乔
时间:2008-01-15 17:03:00   








共产党抗日只牺牲了左权和杨靖宇两个高级将领吗?/ 子乔
  
  ??【子乔按:此文写于两年多以前,这次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原文中的有些链接已经失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
  
  ??网上有不少文章说共产党抗日只牺牲了左权和杨靖宇(或彭雪枫)两个高级将领,人称“逃跑将军”的国军元老孙元良更明确指出:“十八集团军与新四军连一个团长都没有阵亡!”这些都是典型的“网络虚假信息”,用来洗x脑的(时髦的词,呵呵)。人们在对现实社会不满、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轻信这些信息。和人一样,政党也是会变化的——而且一般人很难预见这种变化——不能因为它现在如何如何,就歪曲它的历史
  
  ??【题外话:有些张嘴闭嘴“民主自由”的人,在看到20-40年代国民党屠X杀共产党的照片时说:就是当时杀得太少,否则就不会成今天这样了。这种人往轻了说是弱智,往重了说是毫无人性。能把现在的贪官污吏和当年那些视死如归的人混为一谈吗?国民党搞“民主自由”才几年?你先去看看台湾人对50年代“白色恐怖”的回忆。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收藏马克思的书,就被当作匪谍抓起来,甚至被枪毙了?】
  
  ??很多网友宁可相信谎言,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查证一下,人云亦云,实在令人悲哀。有人还算上彭雪枫,其实彭是死于国共摩擦,倒可以不算,但和伪军作战牺牲的应该算。几十万伪军几乎都在对付共军,很少与国军作战,双方似有某种默契。
  
  ??【题外话:国共双方积怨极深,彼此根本不信任,一方的一个细微动作就能引起另一方的种种猜疑和强烈反应。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能单独指责一方。有人一说皖南事变,就有人说黄桥之战,但黄桥之战以前呢?韩德勤已经威胁到了新四军的安全,新四军能坐以待毙?但新四军的发展也侵害了韩德勤的利益(当然背后是蒋介石)……这就叫冤冤相报。要追溯,恐怕要追溯到四一二去了,是谁先举起屠刀的?关于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北大杨奎松教授的《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比较客观。】
  
  ??言归正传。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什么叫高级将领?是看军衔、军职吗?当然这是一般的标准,但在这个问题中却不行。因为:第一、共军当时虽然有军衔,一般旅级是少将(),但共军并不重视军衔,很少提到,现在很难查实,也不是每个将领都有军衔;第二、共军似乎没有和国民党军一样追认军衔的习惯,国民党军团长甚至“铁道破坏总队长”牺牲后追认少将的有不少,这被很多人忽视了;第三、红军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时候,大部分将领的军职级别是降低的,其对应关系如下(以徐向前及其在红军时期的对手刘湘为例):
  
  共军(红军)=============国军对等单位========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
  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集团军(刘湘总司令)==师(徐向前副师长)
  军=====================军==================旅
  师=====================师==================团
  团=====================旅(团)==============营
  
  ??可见,从字面上看,红军经过改编后,大部分将领的级别降低了至少一级,如果考虑“旅”,则是两级(贺龙、刘伯承在北伐时期就是军长,抗战中也只能当师长)!
  
  ??我们的标准应该是:看该将领在各自军中的级别高低。因为这是拿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比较,其前提就是两军不管人数孰多孰少,表面上的编制和隶属关系如何,都是对等的。就好比现在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国民党主席才领导多少人?共产党总书记又领导多少人?但他们两人是对等的关系。
  
  ??对于“共产党牺牲的高级将领仅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左权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彭雪枫为新四军的师长)”这种说法,我们不禁要问:八路军、新四军一共才几个“师长”?这么说公平吗?就好比说:“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死了两位,为什么共军一个都没死?”废话!共军集团军总司令就一个——朱德!当初国民党不给共军过多的编制,所以八路军的师、团始终不能升级。现在倒成了有些人说共产党抗日将领级别不够的证据。按各自军内的级别,左权在张自忠、李家钰之下吗?他在共军中仅在朱德、彭德怀等少数几人之下。况且,张、李都是杂牌,左还是出自毛X泽X东的嫡系红一方面军呢。
  
  ??据《八路军将领致林主席蒋委员长等电(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五日)》称:“全军二十二万人,月饷不过六十万元,平均每人每月不过二元七角二分,而币价跌落,实值十五万元,则平均每人每月不过六角七分,全国无此待遇菲薄之军。有二三千人而升级为军者,有七八千人而升级为集团军者,我八路则至今三个师,始终不予升级。”
  
  ??其次,数量如何比较?是比较绝对值,还是比较根据两军人数计算的相对值?显然后者更公平。
  
  ??国民党方面:网上有一种说法,从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国民党军“团”以上高级将领牺牲220人,我还曾经见过300多人的名单(见附录三)。由于国民党军的官方档案都在台湾,大X陆很难见到,所以这个统计肯定还有不少遗漏,我们放宽一些,暂时按1000人计算。抗战中国民党军的人数,开始时约有200万(1938年),结束时400多万(有人说国民党军没有增长,嘿嘿),中间历年的数字我不知道,粗略算来,每一万军队对应3~4位牺牲将领。
  
  ??共产党方面:网上有一份广为流传的114人的八路军“旅”以上牺牲将领名单(1937-1943,见附录一),其中除少数恐怕是团级或者是死于国共摩擦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货真价实的旅级或副旅级、对日伪作战牺牲的将领。【子乔按:我曾经误以为八路军二级军区下的军分区只相当于团级,其实这些军分区也是相当于旅级的,因为一般都下辖若干个团。这样看来,大军区相当于师级,二级军区相当于副师级。注意,由于国民政府不给编制,八路军很多部队都叫纵队、支队之类,但都是属于八路军的抗日军队,至少是团级。】
  
  ??如果也按“团”以上统计,数量肯定会翻几倍。最近官方新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战史》附有一个“二野抗战时期团以上烈士名单”,我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了粗略统计:只取正团级,即团长和政委以上;副团长、副政委、团参谋长、团政治部主任以下一概不取;级别一时不能明确的一概不取,如股长、科长之类(但大军区司令部直属的股长、科长似乎够团级,为了谨慎,也未取);被国民党军、地方武装、会道门、本军叛徒杀害的一概不取。这样计算下来,有90多人(手头无书,无法贴出,各大书店均有)。
  
  ??按同样的标准,对官方《新四军战史》所附的“抗战时期团以上烈士名单”以及网上的新四军牺牲将领名单(见附录二的121人名单)进行粗略统计,结果是30多人(由于新四军与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的摩擦比八路军多,所以,凡资料没有明确指出是对日伪作战牺牲的,一概不取,因而这个结果是最保守的数字)。至于东北抗日联军,它不全是共产党领导的,而且它的“军”、“师”级编制主要是为了迷惑敌人,人数要差很多,所以只计算“军”以上且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将领,大概有10人。
  
  ??这样,仅以上三部分合计就有近140人,几乎没有水分。官方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史》、《八路军一二〇师战史》我还未看到,估计共军抗日阵亡的“团”以上将领总共有300多人。这是很保守的数字了。【子乔按:我两年多以前曾经估计总共近100人,漏得太多了。一是误把二级军区的军分区当作团级,实际上应是旅级;二是没有看到官方的那两份名单,其中有很多网上没有的。其实,300多人这个数字也肯定漏了不少。比如:资料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对日伪作战牺牲的,我都没有计算,但未指出不等于肯定不是;有的职务可能够团级,但我孤陋寡闻,无法判断,也没有计算。】
  
  ??必须指出,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团”应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师”,至少是“旅”,对应“团”还有些吃亏了,如陈锦秀、刘礼年、叶成焕等团级烈士,红军时期就是师级。这是基于上边所说的两党对等的前提。即使完全按部队人数确定将领的级别,国民党军也占不到便宜。国民党军“有二三千人而升级为军者,有七八千人而升级为集团军者”,而到了抗战后期,八路军的一个团级单位动辄数千人乃至上万人,顶国民党的一个师甚至一个军了。
  
  ??再来看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总人数,历年依次为:
  
  ??1937年改编为国军时:5.5万
  ??1937年底:9.2万
  ??1938年底:18.2万
  ??1939年底:32万
  ??1940年底:50万
  ??1941年底:44万(减员)
  ??1942年底:45.1万(增长缓慢)
  ??1943年底:46.4万(增长缓慢)
  ??1944年底:75.9万
  ??1945年抗战胜利:127万(大幅增长,因为在反攻中人民踊跃参军,而且收编了很多地方武装,争取了很多伪军反正)
  
  ??【子乔按:1945年的数字包含了华南抗日纵队等其它武装,但人数我不清楚,故暂不减去(注意这是分母)。】
  
  ??10个数值的平均值:45.3万;1937年底~1944年底的平均值:40.1万;1937年底~1945年的平均值:49.8万;1938年底~1945年的平均值:54.8万。至于东北抗日联军,据说最多时有4万人,但不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姑且按4万算(注意这是分母)。
  
  ??这样粗略算来,是每一万军队对应6~7位牺牲将领,高于国民党军的比例,国民党军“团”以上牺牲将领人数要达到2000人,才与共军相当(不能算民团和党政人员,因为共军的数字也只是算正规军,这是目前网上名单人数的6倍)。这样统计并非是想证明共军抗日比国民党军更积极,因为现在统计国民党军的“团”以上牺牲将领人数比统计共军的要困难一些,或许实际数字真的有2000多人呢,而且这么计算也并非完全科学(但我想不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反正通过绝对牺牲数量来证明共军“游而不击”是不公平的)。
  
  ??我想说的不过是(包括与以上分析无关的其它观点,也顺便说一下):
  
  ??1、就对抗战的绝对贡献和绝对牺牲而言,国民党大于共产党。国民党是执政党,国民党军是政府军,人数、装备也远超共军,贡献更大是应该的,但抗战中的腐x败现象(可说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和某些时期的糟糕战绩也不容忽视。
  
  ??2、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和牺牲与其自身状况基本相符,按军队人数计算的相对数据,至少与国民党相当。
  
  ??3、总体看来,国民党、共产党都是积极抗战的,只是战术不同。我们不能搞双重标准。如果我们能理解蒋介石当初为何不敢轻易与日军开战,我们也同样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毛X泽X东要坚持让共军打游击战,而尽量不与日军硬拼。国民政府不给共军足够的装备和给养(连苏援也都被国民党拿去了),却想让共军担任正面防御,那是毫无道理的。共军如果打阵地战,几仗就拼光了,这对全国抗战又有什么好处?(共军在红军时期吃过阵地战的亏,刻骨铭心)
  
  ??4、尽管总体上积极,但国民党内部良莠不齐,一部分高级官员、将领消极抗战甚至叛变投敌是不争的事实。国民党有以第二号人物汪精卫为首的上百位将军、中央委员和成建制的几十万军队叛变投敌(正规军),而共军则没有成建制的部队投敌(正规军),只有少数几个将领投敌(投靠国民党的不能算)。
  
  ??5、发展自己和消灭敌人并不矛盾,不能用共军在抗战中人数大增来证明它“消极抗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1939年-1943年共军人数增长缓慢,那当然是抗日,尤其“反扫荡”作战的结果(如果共军不抗日,日军扫它干什么?)共军人数1927年-1933年的增长倍数比1937年-1943年还高,1945年-1949年也增长了几倍,是否都是消极作战的结果?国民党军的人数抗战后也增加了一倍,只是它的基数大,倍数不可能象共军那么多而已。
  
  ??6、有时候,巨大的牺牲不仅仅是光荣,还体现了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对国民党、共产党都是如此。如彭德怀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之战中,就采取了错误的战术,不顾天时地利,硬攻日军500人的岗崎大队。结果不仅没有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自己却伤亡2000多人。日军事后对关家垴一带进行报复,屠X杀了6000名老百姓,代价实在太大。当时刘伯承提出异议,反遭彭德怀的训斥。(毛X泽X东就百团大战对彭德怀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人军事思想的冲突,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我不是说庐山会议之后的批评,那与军事无关了。)
  
  ??7、关于大X陆的抗战史,欺骗是肯定有的(台湾的也一样),但是不能矫枉过正。
  
  ??以下近60人摘自上面提到的名单(见附录),是共军“团”以上牺牲将领中名气比较大、资力级别较高的(按语为我所加):
  
  ??【子乔按:有人不知道八路军的“军区”、“军分区”是什么单位,以为级别很低。其实,大军区相当于八路军的师级,二级军区相当于副师级(我个人的推算),大军区和二级军区下面的军分区都相当于旅,其下设若干团(有的军分区下设纵队或支队,下面再设团)。这是在国民政府不给编制的情况下,自行扩编部队的一种形式。大军区的首长大都是贺龙、刘伯承、聂荣臻这一级别的人兼任的,大军区的军分区、二级军区的首长大都是旅长兼任的。还有人说一个八路军的军分区司令只领导几百民兵,更是胡说。】
  
  
  ★八路军部分(摘录):
    
    ●左权 1906 -1942 八路军副参谋长(按:原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按: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104。)
  
    ●陈锦秀 1912-1938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按:原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师长) 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按: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504。牺牲情况见:http://www.he.xinhua.org/rw/2002-11/17/content_52805.htm
  
    ●易良品 1912-1943 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入党。曾任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政委,93师271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3团团长、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530。)
  
    ●刘礼年 1909-1938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按:原红六军团第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第五十三团政治委员) 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按:牺牲情况见http://bbs.jy888.com/viewthread. ... ge=3&sid=cqQTuX
  
    ●叶成焕 1913-1938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按:原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委) 1938年4月16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按:牺牲情况见http://www.xibaipo.com/news/read.asp?id=9747
  
    ●萧永智 1916-1943 河南省新县人(一说为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入党。曾任红4军10师政治部主任,红31军91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委,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1943年9月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刘宗英 191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师政治部科长,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长,1940年牺牲(按:在百团大战中牺牲,牺牲情况见http://bbs.jy888.com/redirect.ph ... ght=&sid=V7ukbl
  
    ●曾仁文 1908-1943 江西吉安县人。八路军后勤参谋主任。1943年5月,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中,为掩护八路军总后勤部转移,亲率部队隐蔽在和顺县采炎村的一个山顶上,与敌展开激烈搏斗,最后跳崖牺牲。
  
    ●魏大光 1911-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郭征 1915-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牺牲情况见:http://ccp.caac.net/ziliao/ziliao/chinaman/kangre/guoz.htm
  
    ●闻允志 1900-1940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苏精诚 1912-1941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牺牲情况见:http://www.ch815.com/history/zonglie/new/sujingcheng.htm
  
    ●范子侠. 1908-1942 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 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董天知 1910-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按:原名单误,应为“抗敌决死队”,该军也是共 产 党领导的正规军,后编入八 路 军。董天知牺牲于百团大战,牺牲情况见:http://www.ch815.com/history/zonglie/new/dongtianzhi.htm
  
    ●谢家庆 1912-1940 河南罗山县人。八路军第386旅16团团长。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0月14日,在武乡县关家垴激战中光荣牺牲。(按:此人前三个名单均遗漏。牺牲情况见http://www.ch815.com/history/zonglie/new/xiejiaqing.htm
  
    ●李林 河北威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第9旅25团团长。1940年11月,在河北枣强县秦村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与日军白刃格斗,经过激烈拚杀,歼敌多人。在打扫战场时,被一残敌从背后猛刺一刀,不幸牺牲。(按:此人前三个名单均遗漏。牺牲情况见http://www.ch815.com/history/zonglie/new/lilin.htm
  
    ●陈元龙 1912-1942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4月29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按:原名单误,应为“129师青年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新编第4旅政委。牺牲情况见: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 ... 068&Forum_ID=50
  
    ●杜子孚 1910-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1942年6月19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 1909-1941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9月4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包森 1916-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1939年四月,包森巧施妙计,生擒了日本天皇的表弟、宪兵赤本大佐,并加以处决。这使日本朝野震惊,1942年1月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1942年2月27日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按:牺牲情况见:http://sxpc.org/web/fyrw/bc.htm
  
    ●朱程 1909-1943 浙江省平阳县人 黄埔军校六期和日本东京铁路学院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1939年入党。1940年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以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1943年9月28日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唐克威 1913-1943 原名徐德乾,湖北省枣阳县人,1934年入党。1942年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1943年1月在抗击日军扫荡中唐率领1个连立在杞南坚持战斗。1月27日,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徐尚武 1912-1943 原名徐荣耀,山东省无棣县人,1938年入党。1941年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赵义京 1912-1943 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129师到达太行山区。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43年8月30日,5分区在河北省枣强县小白庄召开全区所属部队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结束后突然在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陈耀元 1909-1943 湖北省黄陂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8年入党。曾经在红四方面军中担任过副团长等职务。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129师任副团长、团长。后担任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8月30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杨承德 1908-1943 江西省雩都县人,早年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汪洋 1912-1942 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1942年10月17日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按:牺牲情况见http://www.nju.edu.cn/cps/site/w ... son/zhonguo/499.htm
  
    ●刘海涛 1907-1941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 1941年11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牺牲情况见:http://www.sd-china.com/people/people-75.htm
  
    ●杨宏明 1910-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按:曾任八路军新编九旅副旅长,牺牲情况见: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yinglie/content.jsp?n_id=900
  
    ●郭国言 1913-1942 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谢瀚文 1908-1942 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常德善 1911-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王远因 1917-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孙开楚 1909-1942 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杨成德 ?-1942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 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新四军部分(摘录):
  
    ●彭雄 1915年出生,江西永兴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一军第四师参谋长,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1943年三月十七日在连云港牺牲 (按:16日在连云港北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战斗一天后牺牲,有的材料说是18日牺牲。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801。)
  
    ●田守尧 191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红十五军团师长,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1943年三月十六日在赴延安中,在连云港北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按:原名单误为“田守亮”,与彭雄一起牺牲。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128。)
  
    ●罗忠毅 湖北襄阳 新编第4军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 41 11 28 江苏溧阳 (按:1941年11月28日在塘马战斗中牺牲,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539。和 http://www.n4a.cn/eastday/xsjyj/ ... bject1ai219659.html
  
    ●廖海涛 1909年出生,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南红军第七支队政委,时任新四军第十六旅政委,苏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41年一十月二十八日在江苏牺牲 (按:与罗忠毅一起牺牲,见http://www.n4a.cn/eastday/xsjyj/ ... bject1ai219659.html
  
    ●范钦洪 1906年出生,福建永定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34年参加红军曾任永定县书记,红军营教导员,时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1943年在反扫荡中牺牲
  
    ●徐世奎 4支队7团政治委员(按:原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师长),1940年9月,日军15,17师团各一部附伪军一部共1.7万人扫荡津浦路东根据地,率7团回师路东打击扫荡日军,11日在盱(目台)龙王山与日伪激战中阵亡。(按: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688。)
  
    ●朱立文 新四军5师15旅副旅长兼43团团长,1941年12月27日与日伪作战时阵亡。(按:牺牲情况见http://202.103.241.70/cgi-bin/link.exe?3$|C3FBC8CB|C3FBC8CB|4E554C4C|B9F0CDBC*|bid|1917|*|0|20|1|N|xiang|)
  
    ●熊桐柏 新四军5师14旅42团团长,1941年10月进军黄梅县途中突袭扫荡日军,毙敌中队长以下数十人,熊桐柏在战斗中付重伤,不治身亡。
  
    ●曹德辉 新四军6师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1团政治委员,1941年9月反清乡作战中,于9月26日抢渡横套河作战中阵亡。
  
    ●巫恒通 新四军6师16旅47团团长,第五行政区专员兼句容县县长,1941年9月6日专员公署遭日军合围,突围时受伤被俘,绝食殉国。
  
    ●杨木贵 历任新四军3支队军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朱廉贻 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兼6支队支队长,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兴化县县长,1941年2月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机关突围遭日军包围,为避免被俘投河殉国。
  
    ●朱长清 新四军6师18旅54团团长,1941年4月常熟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郭猛 新四军1师2旅4团政治委员,1941年12月29日攻击盐城日伪军的作战中阵亡。
  
    ●杨历 5师警卫团政治委员,1942年6月在湖北天门与日伪作战时阵亡
  
    ●陈发鸿 新四军3师8旅22团团长,1944年10月19日率部攻打盐阜地区重要日伪据点合德镇时重伤不治
  
    ●其芳 新四军5师供给部部长,1944年11月在孝感地区与日伪作战时阵亡
  
    ●焦占宝 新四军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分区2支队6团政治委员,1944年12月5日指挥部队拔除灌云大伊山日伪据点时阵亡
  
  
  ★东北抗日联军部分(摘录):
   
    ●杨靖宇 1905年出生,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政治委员,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任政委,1940年二月二十三日,与日军作战时牺牲。(按: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271。)
  
    ●赵尚志 1908年出生,辽宁朝阳人,黄埔军校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时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1942年二月十二日在鹤立县作战牺牲。(按:另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614。)
  
    ●陈翰章 1913年6月14日出生敦化县,时任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十二月八日于湾沟村牺牲 (按:1932年入党,中共南满省委委员,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509。)
  
    ●王光宇 1911年出生,吉林德惠人,时任抗联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与敌遭遇,激战中,壮烈牺牲 (按:1933年入党,中共吉东省委委员,见王健英著《中国红军人物志》P.27。)
  
  
  【附录:】
  
  一、101人的八路军“团”以上牺牲将领名单(1937-1942,另有人补充1943年牺牲的13人):http://cache.baidu.com/c?word=%D ... a=76&user=baidu
  
  二、121人的新四军“团”以上牺牲将领名单:http://www.junmeng.org/html_data/23/0503/147.htm 另有一份名单,含新四军“团”以上牺牲将领50多人,见:http://oldblog.blogchina.com/article_29340.370856.html
  
  三、国共合在一起的近400人的名单(其中包含共军几十人):http://www.52dby.com/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1091
  
  四、带照片和简历的国共合在一起的名单:http://www.ch815.com/history/zhonglie1.htm#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4-8-16 19: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谷 于 2014-8-16 22:06 编辑

第三、红军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时候,大部分将领的军职级别是降低的,其对应关系如下(以徐向前及其在红军时期的对手刘湘为例):
  
  共军(红军)=============国军对等单位========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
  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集团军(刘湘总司令)==师(徐向前副师长)
  军=====================军==================旅
  师=====================师==================团
  团=====================旅(团)==============营
==========================================================================================================================================================================================================这个子乔太不要脸了。既然为红军辩护,难道不知道红军的编制吗?他在装傻吗?
红军时代,一个红军的师有多少人?相当于国军什么单位的部队?红军一个军有多少人?红军时代红军自己的军衔相对国军而言本来就是高过寻常的、高过国军的。很不合理。降下来是应该的。是恢复到国军标准的正常行为。

红军时代,红军一个师很多情况下也就2000人---3000人(一个团大约800人左右),虽然叫着红军师长,但相对于同等数量的国军部队而言,最多也就是个旅长(国军当时一个旅一般3000人),降你一级是天经地义的事。红军自己放卫星,把本该当国军旅长的人,改成红军自己的师长级别,怪谁?

红军时代,还有军一级。军分两种,一种军辖二到三个师,如果三个师,一个军大概能有7000人左右,当时国军一个师平均在7000人---10000人,这种情况下,红军的军长相当于国军的师长,降你一级同样天经地义,比如红22军;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军下面不辖师,直辖三个团,一个军就2000人---3000人,实际就是一个师,比如第一次反围剿时的红10军2000余人,红35军3000余人,至于为什么明明可以搞成师长的,硬拉成军长,只有红军自己知道了。这种情况下,降你两级都是天经地义的。明明两三千人的队伍,在当时国军队伍里最多一个旅长,到红军就成了军长,从哪儿来就给我滚回哪里去。

我就算赞同可以用红军履历当标准,国府降你一、两级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徐向前到陕北后,在红军担任什么职务,还是方面军司令吗?红军总共才3万人,他当个屁。而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国民政府对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旅以上的军官几乎都明确了职务军衔,其中朱德为上将,基本上军师主官为中将,旅级军官为少将,其中就包括左权。所以徐向前的军衔不吃亏。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4-8-16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谷 于 2014-8-16 19:43 编辑

红军的编制,那个子乔还是回去好好复习一下解放军战史吧。

我给你补补课:
红军编制:
方面军(数万人,如4万,7万)-------军团(如红一军团2万余人,红三军团1万人等)------辖师的军(辖2师的4000多人,辖三师的7000人左右,如红5军团辖2军五师1万人)/不辖军的军团(直辖数师,如三师)/只辖一个军(军下辖师)的军团----------师/不辖师的军(两三千人)---------团

到这里为止,你去自己看看,所谓的红军的军师长等军官,国府降你一两级有没有冤枉你?!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14-8-16 1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谷 发表于 2014-8-16 19:41
红军的编制,那个子乔还是回去好好复习一下解放军战史吧。

我给你补补课:

总有这么些人,搞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扰乱历史真相,不但几十年后的今天有,几十年前也有

当年抗战还没结束,1944年或者是1943年,延安不是一片大作,分析敌后战场抗击了60%日军,和全部伪军吗?

结果被驳斥的体无完肤


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作者,把日军大本营从关东军抽调的师团,入关,经过北平,天津上船的几个师团,都算在,八路军在华北抗击的敌军兵力之中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2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谷 发表于 2014-8-16 19:41
红军的编制,那个子乔还是回去好好复习一下解放军战史吧。

我给你补补课:

我只贴了主贴和链接。

里面还有很多回贴,这个问题里面也提到了,点原贴 只看楼主 很容易看到

楼主:子乔 时间:2008-01-16 20:50:32





  提醒某些人:
  
  我原帖对国共两军统计的都是“团”以上的将领,大体上是公平的。我并没有刻意地拿八路军的将领(如团长)去“顶”国民党军高一级的将领(如师长),只是指出八路军早期的团长在红军时期大都是师长(别说什么红军的人数不够,那还不是让国民党给剿的?就像上面说的,如果国民党一个团打得就剩一个班了,是不是团长就按班长算了?)
  
  为什么不统计“师”以上?原因我上面也说了,共军师一级的编制就那么几个,没法比,师长都死光了也比不上国民党的一个零头。有意思吗?
  
  可共军旅。团一级的编制就多了(当然大都是自己扩编的,这是一种变通办法),具有和国民党军的可比性。
  
  再有,别老在人数上作文章,我文中说了:比人数国民党军也占不到便宜,抗战中后期,八路军一个军分区的人数就相当于国民党军的一个师甚至一个军了。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子乔说话已经比较好听了,看他前几年贴子比这个难听一些。

看过匣中剑的几个贴子,说得不好听,匣中剑有一段话,在凯迪还见子乔转过。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20: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1335610  这里有个子乔前几年转匣中剑和另外一个人的贴子,虽然发贴的是子乔,但是都是复制别人的话。

谈所谓“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名单”

子乔 于 2005/9/4 21:00:00

作者:匣中剑0010 回复日期:2005-8-25 15:48:01    
  
  所谓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名单的80%以上根本不是国民党党军将领,而是地方军阀的将领。
  
  地方军阀部队和国民党党军部队是完全两回事。
  国民党自孙中山开始,即效仿苏联的党军体制,把党组织建立到军队里,师,团都有政委,主任等职务。以这种方式来保证国民党对军队的控制。
  而地方军阀即使其中部分人出于策略和利益考虑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际上完全不受国民党的管辖和控制,它们的军队里也根本没有国民党组织。
  就算是和国民党渊源最深的李黄白新桂系军阀,它们加入国民党很早也是个人身份加入,而拒绝在军队里建立国民党组织,唯恐军队被国民党趁机控制。
  
  国民革命军番号,并不是国民党军队的证据。
  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番号。
  那只是国家军队的统一编制。
  中国和国民党当然是两回事,只有你这种改不了吃屎的贱货,才能把国民党和中国混淆一谈。
  
  需要指出的是,
  不论是占伤亡80%的地方军阀将士,还是占伤亡20%的国民党党军将士,他们虽然被蒋介石出卖,却绝不是炮灰。
  正如岳飞当然不是赵狗秦鬼的炮灰。
  他们为国而战为国牺牲,而不是为某些贱货的蒋主子的私利而牺牲,这怎么叫炮灰呢?
  充当打手,充当走狗,去屠X杀去镇X压人民而送命的,那才叫炮灰。比如在各种反x共磨擦中送命的国军将士,那些叫炮灰。
  
  而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他们被蒋介石出卖,正如岳飞被赵狗秦鬼出卖一样,他们的流血牺牲因为遭到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蓄意叛卖,而没有像敌后战场那样转化为胜利。
  这是非常可惜的。
  但这罪不在将士。
  正如绍兴北伐没有痛饮黄龙,罪当然不在岳飞一样。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也谈国军抗日阵亡将领名单


作者:don-quixote 提交日期:2005-4-30 15:26:00  

  毫无疑问,为抗日而牺牲的,不论哪党哪派哪省 都是民族英雄.
  何必为政治分歧而弃民族大义于不顾。
  国军抗日阵亡将领的名单,不少帖子都引了,大家互派砖头 好不热闹。我也跳出来吧。   

  小弟祖上分别和西北军 东北军 晋绥军有点瓜葛 所以对地方实力派对抗日的贡献很感兴趣.大敌当前 只要是真正的中国人 没有不共赴国难的。大家引名单,却没有谈谈这些英烈的所属,有点遗憾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de分析

1西北军(宋系)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2.西北军(宋系)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3.东北军(郭系)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4.东北军(郭系)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5.东北军 (张系)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
6.东北军(张系) 高志航空军少将 1907-1938 民国空军英雄。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三棵榆树人。
7.(桂军)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
8.河南镇嵩军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9. 川军 饶国华 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10.肖山令(湘军出身---宪兵副司令,应该算是中央系的吧?)
11.姚中英(广西平远人,粤军) 1989年出生,,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12. 粤军 司徒非 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六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13. 东北军 (张系)刘震东 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第二路游记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4.川军 王铭章 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腾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X泽X东等联名赠挽联
15. 川军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16. 川军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17. 范廷兰 1903年出生,河南温县人,行伍出身。抗日战争 时任第一战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资料缺 不知派系
18 东北军 (张系)刘桂五 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张晋升为少将,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9. 桂军)周元 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预备队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以下二位英雄湘军出身,后来应该算是中央系的吧?
20.李必蕃 (1892-1938)抗日将领。字子琪。嘉未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北伐战争中颇著战功。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参加“围剿”工农红军和尾追长征部队,晋升至副师长。抗战时期任二十三师少将师长。沧州一役,击溃顽敌。随后转战津浦、平汉、陇海各线。徐州会战期间,奉命转进菏泽。日军以强大兵力和猛烈炮火,逼临菏泽城下。他率部迎战冲杀,反复肉搏,腹部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21.黄启东(1891~1938) 字霞鹤,又字礼常。生于平江县。幼读经书诸子。
22 东北军 (张系)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
23.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24.西北军 冯安邦(1884-1938)民国抗日将领。字化民,山东无棣人。
25.粤军 林英灿陆军少将,152师副师长。保定6期。 湖北武冈人,1898年生,字子文。 1939.1牺牲于广东清远龙山市。
26. 李国良(湘军出身,后来不知算不算是中央系) 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 1939、3、7 陕西西安
27.张谞行中将 浙江杭州人 天水行营参谋长 39 03 07 陕西西安死难于轰炸
  生平及派系不详 望大家考证 以慰英灵
28.王禹九 黄埔军校三期
29 (浙军出身,后来不知算不算是中央系)陈安宝 (很多帖子都误为陈安保或陈宝安)
30.东北军(张系)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31.(山东当地保安部队)韩炳宸 山东金乡人 山东第24保安旅旅长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
32.西北军 马玉仁 江苏盐城人 苏鲁战区第1路游击队总司令 40 01 03 江苏阜宁 追赠中将
33.(黄埔军校第一期)丁炳权,1940、1、25 江西武宁殉国
34.(黄埔军校第一期)郑作民
35.(桂军)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5、9
36.西北军(宋系) 张自忠上将(追授)
37.张敬少将(张自忠部下),33集团军高参
38.(当地绿林队伍)戴民权 河南汝城人 第1战区豫南第5游击纵队司令 40 05
39.西北军(杨虎城系)王竣中将
(以下二英雄王竣中将的同僚,应该是西北军杨虎城系吧)
40.梁希贤 新编第27师副师长 41 05 10 山西中条山
41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42 (滇军)唐淮源 云南江川 第3军军长 41 05 12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上将
43 (滇军)寸性奇 第3军12师师长 41 05 13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中将
44.(西北军)金崇印 河北通县(现为北京通州区)人 时任第十七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七月十六日在山西绛县横水镇 被俘后被杀害 追赠中将
45.(晋绥军)石作衡(学历山西陆军学生兵团,南京高级军校)  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四十三军七十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46.(黄埔四期)赖传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
47.(好像是中共X党员)朱实夫(蒙古族)  新编三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肃牺牲
48.(派系不详,可能为中央军,51还是57师)李翰卿 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
49.武士敏西北军(杨虎城系) 1892.10.26 ~ 1941.9.29  
50.(山东地方部队,韩复榘部下)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51..(山东地方部队,朱士勤同僚)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单县潘庄
52.(黄埔三期)戴安澜(1905~1942)
53.(晋绥军)王凤山 山西五台人。第34军暂编第45师少将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54.胡义宾 (黄埔三期),(1906—1942/5/18) 字履冰,江西兴国人。
55.东北军(张系) 张庆澍(1895~1942) 字雨村,山东单庄乡张坊村人,清末保定陆军学堂毕 56.周复(黄埔三期),(复兴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殉国的第一名高级政工人员)追赠中将
57.张少舫少将(东北军张系) 江西瑞金人 51军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58.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 生平不详 估计是地方部队
59.江春炎少将(东北军张系) ,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辖一一三师、一一四师
60.彭士量中将彭士量 学 籍: 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11期
61.(川军)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62.(黄埔六期)孙明瑾(1905-1943)
63.(东北军--马步芳)卢广伟 少将 (1903——1944)
64.(川军)李家钰,字其相。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65.(川军)陈绍堂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66.(川军)周鼎铭少将(1901年—1944年),蒲江松华人,36集团军副官处长
67.(黄埔五期)王剑岳1906—1944/06/10,汉族,湖南人。
68.(滇军)王甲本 (1901-1944)字立基
69.(桂军)阚维雍(1900--1944年)
70.(桂军)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71.(桂军)吕旃蒙 31军参谋长
72.齐学启(财政部税警总团-好像是宋子文的部队)(1900-1945)
73.胡旭盱,黄埔8期,湖南长沙人。陆军第三战区第1突击队少将司令。1945
  年6月23日,在浙江孝丰对日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其余情况不详

  以上共73人,是根据各论坛里广为流传的((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整理的。
  人物介绍是我为了纪念抗日英雄仓促制作 错误之处不少
  还望众位兄弟加以考证以慰英

作者:匣中剑8836 回复日期:2005-5-15 23:12:05    

  划分派系不是看出身,是看部队.
  比如何应钦虽然出自贵州军阀,可它后来是活动在国民党这边,那当然是蒋介石一边的.  
  这个所谓国军高级将领的名单我以前也搜集过一次事迹,80%以上都不是国民党,基本都是地方军阀部队的.

作者:walkerace 回复日期:2005-5-16 9:16:31    

  曾经和朋友搜集过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阵亡的团以上将领(含少将及追赠少将衔团长),其中以中央系在全部国民党军当中的比例看,约34%左右。因为搜集中还囊括了我军将领(但是没有后来LUDA搞的我军团以上干部抗战牺牲表全),又把所有游击保安部队单独列为一类,还没有仔细考察中央系军官派遣到其他派系任职这一情形。如果仅以国民党军来算,再仔细考察出身的话,中央系占的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觉得划分派系意义不大,如卢广伟,出身东北军,战死时是马家军骑八师的政治部主任,却又是中央派遣的,算哪系?还有王甲本,出身是滇军,但是他活动任职的79军是中央土木系的部队,又如何算?曾经为这些事情头痛,后来觉得无所谓了,因为划分派系的意义本来就不大:阵亡将军多,不等于作战贡献大。
  
  举个例子,如1940年中国军队阵亡的高级军官20人,其中我军5人,国民党军方面中央军1人,地方保警游击部队6人,陕军系2人,豫军系1人,新桂系3人,西北军系2人。再如1944年阵亡高级军官32人,其中我军阵亡1人,中央系阵亡15人,桂系阵亡7人,其他为另外派系及地方游击保安部队阵亡。结合事实看,40年正是东北民主联军受挫最重的时候,所以我军伤亡较重;44年日军一号作战,国民党军被成片击溃,桂林失守,自然中央军、桂军死伤较惨。战略相持阶段,死得多和打败仗往往相联。弄的越细,越发现这种统计实际不能反映什么问题……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8-16 2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1335610  这里有个子乔前几年转匣中剑和另外一个人的贴子,虽然发贴的是子乔,但是都是复制别人的话。

谈所谓“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名单”

子乔 于 2005/9/4 21:00:00

作者:匣中剑0010 回复日期:2005-8-25 15:48:01    
  
  所谓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名单的80%以上根本不是国民党党军将领,而是地方军阀的将领。
  
  地方军阀部队和国民党党军部队是完全两回事。
  国民党自孙中山开始,即效仿苏联的党军体制,把党组织建立到军队里,师,团都有政委,主任等职务。以这种方式来保证国民党对军队的控制。
  而地方军阀即使其中部分人出于策略和利益考虑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际上完全不受国民党的管辖和控制,它们的军队里也根本没有国民党组织。
  就算是和国民党渊源最深的李黄白新桂系军阀,它们加入国民党很早也是个人身份加入,而拒绝在军队里建立国民党组织,唯恐军队被国民党趁机控制。
  
  国民革命军番号,并不是国民党军队的证据。
  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番号。
  那只是国家军队的统一编制。
  中国和国民党当然是两回事,只有你这种改不了吃屎的贱货,才能把国民党和中国混淆一谈。
  
  需要指出的是,
  不论是占伤亡80%的地方军阀将士,还是占伤亡20%的国民党党军将士,他们虽然被蒋介石出卖,却绝不是炮灰。
  正如岳飞当然不是赵狗秦鬼的炮灰。
  他们为国而战为国牺牲,而不是为某些贱货的蒋主子的私利而牺牲,这怎么叫炮灰呢?
  充当打手,充当走狗,去屠X杀去镇X压人民而送命的,那才叫炮灰。比如在各种反x共磨擦中送命的国军将士,那些叫炮灰。
  
  而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他们被蒋介石出卖,正如岳飞被赵狗秦鬼出卖一样,他们的流血牺牲因为遭到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蓄意叛卖,而没有像敌后战场那样转化为胜利。
  这是非常可惜的。
  但这罪不在将士。
  正如绍兴北伐没有痛饮黄龙,罪当然不在岳飞一样。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也谈国军抗日阵亡将领名单


作者:don-quixote 提交日期:2005-4-30 15:26:00  

  毫无疑问,为抗日而牺牲的,不论哪党哪派哪省 都是民族英雄.
  何必为政治分歧而弃民族大义于不顾。
  国军抗日阵亡将领的名单,不少帖子都引了,大家互派砖头 好不热闹。我也跳出来吧。   

  小弟祖上分别和西北军 东北军 晋绥军有点瓜葛 所以对地方实力派对抗日的贡献很感兴趣.大敌当前 只要是真正的中国人 没有不共赴国难的。大家引名单,却没有谈谈这些英烈的所属,有点遗憾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de分析

1西北军(宋系)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2.西北军(宋系)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3.东北军(郭系)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4.东北军(郭系)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5.东北军 (张系)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
6.东北军(张系) 高志航空军少将 1907-1938 民国空军英雄。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三棵榆树人。
7.(桂军)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
8.河南镇嵩军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9. 川军 饶国华 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10.肖山令(湘军出身---宪兵副司令,应该算是中央系的吧?)
11.姚中英(广西平远人,粤军) 1989年出生,,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12. 粤军 司徒非 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六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13. 东北军 (张系)刘震东 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第二路游记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4.川军 王铭章 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腾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X泽X东等联名赠挽联
15. 川军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16. 川军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17. 范廷兰 1903年出生,河南温县人,行伍出身。抗日战争 时任第一战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资料缺 不知派系
18 东北军 (张系)刘桂五 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张晋升为少将,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9. 桂军)周元 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预备队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以下二位英雄湘军出身,后来应该算是中央系的吧?
20.李必蕃 (1892-1938)抗日将领。字子琪。嘉未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北伐战争中颇著战功。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参加“围剿”工农红军和尾追长征部队,晋升至副师长。抗战时期任二十三师少将师长。沧州一役,击溃顽敌。随后转战津浦、平汉、陇海各线。徐州会战期间,奉命转进菏泽。日军以强大兵力和猛烈炮火,逼临菏泽城下。他率部迎战冲杀,反复肉搏,腹部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21.黄启东(1891~1938) 字霞鹤,又字礼常。生于平江县。幼读经书诸子。
22 东北军 (张系)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
23.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24.西北军 冯安邦(1884-1938)民国抗日将领。字化民,山东无棣人。
25.粤军 林英灿陆军少将,152师副师长。保定6期。 湖北武冈人,1898年生,字子文。 1939.1牺牲于广东清远龙山市。
26. 李国良(湘军出身,后来不知算不算是中央系) 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 1939、3、7 陕西西安
27.张谞行中将 浙江杭州人 天水行营参谋长 39 03 07 陕西西安死难于轰炸
  生平及派系不详 望大家考证 以慰英灵
28.王禹九 黄埔军校三期
29 (浙军出身,后来不知算不算是中央系)陈安宝 (很多帖子都误为陈安保或陈宝安)
30.东北军(张系)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31.(山东当地保安部队)韩炳宸 山东金乡人 山东第24保安旅旅长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
32.西北军 马玉仁 江苏盐城人 苏鲁战区第1路游击队总司令 40 01 03 江苏阜宁 追赠中将
33.(黄埔军校第一期)丁炳权,1940、1、25 江西武宁殉国
34.(黄埔军校第一期)郑作民
35.(桂军)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5、9
36.西北军(宋系) 张自忠上将(追授)
37.张敬少将(张自忠部下),33集团军高参
38.(当地绿林队伍)戴民权 河南汝城人 第1战区豫南第5游击纵队司令 40 05
39.西北军(杨虎城系)王竣中将
(以下二英雄王竣中将的同僚,应该是西北军杨虎城系吧)
40.梁希贤 新编第27师副师长 41 05 10 山西中条山
41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42 (滇军)唐淮源 云南江川 第3军军长 41 05 12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上将
43 (滇军)寸性奇 第3军12师师长 41 05 13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中将
44.(西北军)金崇印 河北通县(现为北京通州区)人 时任第十七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七月十六日在山西绛县横水镇 被俘后被杀害 追赠中将
45.(晋绥军)石作衡(学历山西陆军学生兵团,南京高级军校)  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四十三军七十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46.(黄埔四期)赖传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
47.(好像是中共X党员)朱实夫(蒙古族)  新编三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肃牺牲
48.(派系不详,可能为中央军,51还是57师)李翰卿 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
49.武士敏西北军(杨虎城系) 1892.10.26 ~ 1941.9.29  
50.(山东地方部队,韩复榘部下)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51..(山东地方部队,朱士勤同僚)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单县潘庄
52.(黄埔三期)戴安澜(1905~1942)
53.(晋绥军)王凤山 山西五台人。第34军暂编第45师少将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54.胡义宾 (黄埔三期),(1906—1942/5/18) 字履冰,江西兴国人。
55.东北军(张系) 张庆澍(1895~1942) 字雨村,山东单庄乡张坊村人,清末保定陆军学堂毕 56.周复(黄埔三期),(复兴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殉国的第一名高级政工人员)追赠中将
57.张少舫少将(东北军张系) 江西瑞金人 51军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58.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 生平不详 估计是地方部队
59.江春炎少将(东北军张系) ,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辖一一三师、一一四师
60.彭士量中将彭士量 学 籍: 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11期
61.(川军)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62.(黄埔六期)孙明瑾(1905-1943)
63.(东北军--马步芳)卢广伟 少将 (1903——1944)
64.(川军)李家钰,字其相。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65.(川军)陈绍堂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66.(川军)周鼎铭少将(1901年—1944年),蒲江松华人,36集团军副官处长
67.(黄埔五期)王剑岳1906—1944/06/10,汉族,湖南人。
68.(滇军)王甲本 (1901-1944)字立基
69.(桂军)阚维雍(1900--1944年)
70.(桂军)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71.(桂军)吕旃蒙 31军参谋长
72.齐学启(财政部税警总团-好像是宋子文的部队)(1900-1945)
73.胡旭盱,黄埔8期,湖南长沙人。陆军第三战区第1突击队少将司令。1945
  年6月23日,在浙江孝丰对日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其余情况不详

  以上共73人,是根据各论坛里广为流传的((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整理的。
  人物介绍是我为了纪念抗日英雄仓促制作 错误之处不少
  还望众位兄弟加以考证以慰英

作者:匣中剑8836 回复日期:2005-5-15 23:12:05    

  划分派系不是看出身,是看部队.
  比如何应钦虽然出自贵州军阀,可它后来是活动在国民党这边,那当然是蒋介石一边的.  
  这个所谓国军高级将领的名单我以前也搜集过一次事迹,80%以上都不是国民党,基本都是地方军阀部队的.

作者:walkerace 回复日期:2005-5-16 9:16:31    

  曾经和朋友搜集过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阵亡的团以上将领(含少将及追赠少将衔团长),其中以中央系在全部国民党军当中的比例看,约34%左右。因为搜集中还囊括了我军将领(但是没有后来LUDA搞的我军团以上干部抗战牺牲表全),又把所有游击保安部队单独列为一类,还没有仔细考察中央系军官派遣到其他派系任职这一情形。如果仅以国民党军来算,再仔细考察出身的话,中央系占的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觉得划分派系意义不大,如卢广伟,出身东北军,战死时是马家军骑八师的政治部主任,却又是中央派遣的,算哪系?还有王甲本,出身是滇军,但是他活动任职的79军是中央土木系的部队,又如何算?曾经为这些事情头痛,后来觉得无所谓了,因为划分派系的意义本来就不大:阵亡将军多,不等于作战贡献大。
  
  举个例子,如1940年中国军队阵亡的高级军官20人,其中我军5人,国民党军方面中央军1人,地方保警游击部队6人,陕军系2人,豫军系1人,新桂系3人,西北军系2人。再如1944年阵亡高级军官32人,其中我军阵亡1人,中央系阵亡15人,桂系阵亡7人,其他为另外派系及地方游击保安部队阵亡。结合事实看,40年正是东北民主联军受挫最重的时候,所以我军伤亡较重;44年日军一号作战,国民党军被成片击溃,桂林失守,自然中央军、桂军死伤较惨。战略相持阶段,死得多和打败仗往往相联。弄的越细,越发现这种统计实际不能反映什么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9:02 , Processed in 0.0462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