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4|回复: 3

汉朝过分依赖胡骑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主因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发表于 2014-4-7 23: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武帝之后,外族在汉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汉昭帝时开始用羌人。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反,汉朝用羌人助战平乱(《汉书》卷七《昭帝纪》)。推想起来,这大概是汉武帝威震西北以后投降汉朝的羌人。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反,汉宣帝所发的兵各色都有---囚徒,羽林,材官,骑士,胡越骑,此外并有羌骑。次年平服羌人之后,降羌很多,于是就设置了金城属国(《汉书》卷八《宣帝纪》)。前此的降羌大概较少,此次有大批的人投降,才加了一个羌族的属国。五凤三年,呼韩邪单于率匈奴来降,又设置了西河、北地两属国,仍在河套与河套以南的地方。所以河套一带,虽由秦汉两次征服并移民,但胡人的势力始终未曾完全消灭。随后,西汉的地方军一天比一天不可用,到了东汉光武时期,光武帝就废除了郡国兵。

        所以东汉只有中央军,没有地方军。中央军除了宫廷的卫士外,还有北军五营,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身。每营有校尉一人,五军由北军中侯总领。北军五营中最少有两营完全是外族人,其他三营中是否有四夷的人加入已不可考。第二种中央直辖军队就是驻守要地的营伍,如黎阳营和雍营等。中央第三种军队就是屯兵,明、章两代,发囚徒到边疆屯田的事前后共有8次。可见从前的屯兵都已变成边地的土著农民,已不堪当兵,只得再发囚徒去充实国防。同时又在金城一带屯兵,防备西羌。

        东汉也有属国兵,可算中央的第四种军队,这是本帖要重点描述的。建武24年(公元48年),匈奴内部分裂为南北,南单于自称呼韩邪,又来投降,汉朝又把河套以及整个并州的地方交给降胡。其中南单于本人居西河;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栗籍骨都侯屯代郡。(《后汉书》卷一一九《南匈奴传》)

        乌桓本是东北塞外(今热河南部)的东胡种,西汉时弱小,投靠汉朝,代汉朝守边。王莽时期与东汉初年屡次寇边。南匈奴投降的次年,建武25年,乌桓见强大的匈奴投降,自己于是也要求入居汉朝,光武帝也就容许他们迁居幽州塞内,为汉朝的属国。(《后汉书》卷一二〇《乌桓传》)北军五营中,长水营的胡骑多半是乌桓人。

        西羌本是小族,在西汉时就在凉州边境与汉人杂居,时常反叛,汉朝总是用屯田的方法防御他们。建武九年,汉光武帝设立护羌校尉,有事时可领降羌替汉朝打仗。(《后汉书》卷一一七《西羌传》)这样一来,并州由匈奴代守,幽州由乌桓代守,凉州由西羌代守。此外又有些囚徒屯田各地,与外族人共同守边。整个北边,从辽东到敦煌,都由胡骑掌管边事及守边。汉朝的士大夫和老百姓是舒服轻松了,可巨大的隐患也埋下了。

        总之,东汉只有中央军,并且外族军队在这个军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过废地方兵并不是简单的事。最低的限度,地方的治安是须有人维持的。所以各郡的太守,一定要招募些保安的地方兵。关于这件事,在中兴时代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东汉末年各地州牧太守纷纷割据,一定原来有兵。然而,这都是地方官的私军,不受中央调动。所以严格来说,仍可说东汉只有中央军,没有地方兵。

        由东汉向外用兵的情形,就可知道当时兵的性质。汉明帝永平16年,窦固伐北匈奴,这是东汉第一次并且是中兴盛世的向外大发动,所用的兵很可玩味:“固与忠(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士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又太仆祭彤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一万骑,出高阙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后汉书》卷53《窦固传》)这四支军队中都有外族兵,祭彤、吴棠的一支完全是胡兵。

       后来窦固的从孙窦宪于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又大伐匈奴。“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署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于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固(?)阳塞。”(《后汉书》卷53《窦宪传》)这是东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外征,窦宪集中万骑规模的胡骑军队在稽落山与北匈奴战,大破之,斩北匈奴一万三千级,北匈奴各部先后有20万余人来投降,解决了三百年来的匈奴问题,最少当时的人相信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但所用的兵大半是外族人,而实际战败北单于的完全是南匈奴的兵。我们对东汉能驾驭外族、以夷制夷的政策能收大功,不能不表示钦佩。但军队不是汉人的军队却也是不可掩蔽的严重事实。

        这种专靠外族的办法及其危险。一旦外族不肯受利用,或反过来向汉朝反攻,自己就要束手无策。就在窦宪大破北匈奴后还不到20年,羌乱爆发。最大最长的一次羌乱于安帝永初元年开始,直到灵帝建宁二年才算平服,前后乱了60多年的功夫。“往者羌虏背叛,始自凉、并,延及司、隶,东祸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周回千里,野无孑遗;寇抄祸害,昼夜不止,百姓灭没,日月焦尽......”(王符《潜夫论》卷五《救边篇》第二十二)羌乱方平,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又起。

        黄巾起义的次年,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联合东侵三辅。皇甫嵩奉命讨贼,就请求发乌桓兵三千。北军中侯邹靖认为乌桓太弱,应当往塞外去招募鲜卑。下公卿大臣讨论此事,两方面都有赞成和反对的人。反对用鲜卑的理由,就是从前征匈奴与西羌曾用过鲜卑,结果并不美满。乌桓、鲜卑都不愿用,最后听了应劭的话,决定用陇西“守善不叛”的羌胡!一统天下的公卿大臣公开承认用外兵要忍受外兵的跋扈,但说来说去总是逃不出招募外兵,对于召用汉人始终无人提起一字。连方才平定黄巾、威震天下的皇甫嵩也是一样。可见本国兵只能对付国内乌合的土匪,一牵涉到外族,就非用其他的外族不可!这样的民族是任何内部野心家或外来野心族的战利品,决难自立自主,自己的命运总不操在自己手里。

        董卓之乱将这种情形暴露无遗。董卓虽是汉人,但他手下的兵最少一半是羌胡。结果洛阳城成了人间地狱,董卓军在洛阳强抢民众财物,打家劫舍,淫略妇女,奸乱公主,妻略宫人,洛阳百姓积尸盈路,洛阳宫全被烧毁。迁都长安后,长安又遭李傕、郭汜之乱,受祸不亚于洛阳。车架于是又迁回东都。
        
        董卓以后各地的太守、刺史都扩大私军,割据自雄。实际上五胡乱华的局面已经形成。汉朝社会已经崩溃,只有边地的属国还有组织,同时又勇敢善战。布满幽、并、凉三州的外族很可向南方移动,占据中原。恰巧当时中原出来几个特殊的人才,把这种厄运又暂缓了一百年的功夫。所谓三国时代,由这个观点来看,可说是曹操、司马懿几个善练兵善将兵又有政治谋略的人重新组织散漫的中原以便抵抗外族的时代。曹操曾大破乌桓,并分散并州匈奴的势力,可见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外族的势力根深蒂固,无从斩除;中原内部的病势过于沉重,难以根治。几个特殊人才死后不久,中原终于成了汉代那些属国的属国。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23: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重发。不希望讨论与本贴无关的内容。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晋时,对郡兵的政策可能有过短暂的修改。但对削弱和分散北部匈奴势力没有任何作为。即便是短暂的恢复郡兵,也是在除了匈奴控制区外的内地。匈奴的不少上层多居住在晋阳(今太原),而且匈奴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往南渗透,进入到河东和汾水流域。甚至还有数万匈奴迁到邺城。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65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没看到西晋对匈奴问题有什么作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4:49 , Processed in 0.0276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