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2|回复: 2

中国思想史的思路——读葛著《中国思想史》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4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74
发表于 2007-12-2 1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一个多月前,看完了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收获颇多,这里并非就全书做一个总结性评价,而是由通读全书后的一个疑问展开的思考。

     “重写思想史”,是个很宏大的工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悠久而又缺乏宏观认识的国度来说。而首先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就是思路,也可以说是主题。

      葛著中,最明显的思路转变就是把思想史的视界拓展到了“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书中对其的定义是“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对宇宙间现象与事物的解释”,也就是说,是当时人们共有、普遍接受的观念与知识。书中把它视作我们所熟知的“精英思想”形成和演变的基础。思路的扩展必然带来的是材料资源的丰富,书中对历年来考古发掘、日书月历等等我们忽视的思想史资料作了充分的利用,关于资源的扩展,葛的其他著述中有很详尽的介绍,比如思想史演讲录(原书名我一时想不清了,大概就是这个吧)。无疑这使得我们在解释精英思想时获得了更多、更强的解释力。

      但在我看来,这个扩展带来的是更重要的回应,那就是使得“思想史”真的具有了历史的属性。我说这句话就是针对所谓“中国哲学史”,我不止一次撰文谈这个问题了。这里不想再详细论述,但要指出那些“中国哲学史”完全没有历史的脉络,而是套用西方的理论来肢解中国的思想,冯友兰自称是做“哲学”的,不是研究“历史”的(虽然他在美国教书时,他的课都是开在历史系),事实证明,他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思想史的描述无疑是失败的,就是因为他缺乏历史的思路。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并非对冯的成就完全否定,而是指出他的整体思路就有问题。

      再次重申,中国有思想没有“哲学”,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就只存在于西方。就算“哲学”可以泛称思想的话,那么现实中的“中国哲学史”的体系自其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是病态的。这里对中国的思想体系毫无贬义,中西乃是两种思想体系,只有不同,没有高低。

      先前我曾看过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里面对“道学”、“道统”形成历程的描述、对宋代儒学发展的探究与一般的“哲学史”思路迥异,虽然副标题定为“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但在我看来,这才是对宋代儒学思想发展历程完整的描述,那些把儒学从历史脉络中抽离出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其丧失解释力,其对“哲学史”的描述就成了“自说自话”,完全不同于古人的思路。

      上面其实我要谈的思路有两点,一个是历史的思路,一个是关注民众思想状态的思路,对于后者,葛著中显然只是涉及到了,但其实离我所指的真正完全的“民众思想状态”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还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以前的我们的思想史只是思想著作、思想家的排列,而非整个的思想世界,那根本算不上完整的思想史。

      下面再谈一点,思想史要有“思想”的思路。在曾经的很长的时间里(直到现在,还统治着相当部分人的头脑),人们对待古代思想史是“政治史”的态度和方法,描述和取舍都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观念,我想这一点无须我多评,何况多说无益。写思想史,首先就要确立思想的思路,也就是以思想作为一个中心的叙述点,用思想演变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进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着思想史可以作为一个“自足”的独立系统,那样就又回到“哲学史”的轨道上去了,而是应该通观历史的全貌,探究各种系统与思想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思想的历程有一个确实的把握。这一点,我觉得葛著中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描述颇能体现此要旨。

      最后,再有就是宏观的思路。葛著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对思想史整体的思考与把握。就像前辈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中国学者往往缺乏对历史的宏观把握。

注:此文首发于SOHU,贴过来讨论一下吧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2-2 15: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思想届的沉沦让人不忍睹视 [s:5]

0

主题

0

回帖

969

积分

游客

积分
969
发表于 2007-12-2 16: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的定义与思想史

自己觉得凡是对中国历史,包括各个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都应该列入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范围。也就是说,思想的范围应该是最广的,包括哲学、政治思想、社会思想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9:49 , Processed in 0.0304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