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2|回复: 5

扑朔迷离的马共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60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013
发表于 2012-10-24 0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扑朔迷离的马共总书记(马共故事之一)
作者:望福街   2007-01-21 13:40 星期日 晴
  
  
  有一种说法是,马共成立于1926年,那就是在中共成立五年以后就成立了,但是马共官方的说法是,他们的党成立于1930年的4月30日。
  这个日子好像很具体,但也是后人估算追认的。当时在东南亚成立了很多的共产党,当然都要纳入共产国际的管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马共成立的时候,共产国际也派了代表来参加,当时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胡志明也来到了马来西亚参加马共的成立大会。
  胡志明后来回忆说,他来到马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准备纪念五一劳动节。就凭这个记忆,马共就把他们成立的日子定在了四月三十日。
  1938年开始,总书记叫莱特,是马来本土人,据他自己说,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
  那个时候的马来西亚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共产党的宗旨是要消灭剥削阶级,推翻殖民统治,建立劳动人民的政权。
  很自然,英国殖民当局马上就把共产党列为非法组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在当时的思潮之下,马共成立以后发展其实很快,有很多人积极加入,尤其是华人比较多,而且有很多是家庭比较富有的华人。
  但是很快,英国当局就抓了很多人,马共的处境非常艰难。
  其实这不算什么,马共党员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意志,作为地下斗争的党,力量还是在逐步壮大。
  但是,当时的总书记莱特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开始的时候,他凭着共产国际派驻的光环,享有着威信,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马共党员感觉这位总书记有点不对劲。有人开始去调查他的历史,发现在共产国际派人的名单中并没有他这个名字,而且在和共产国际人员的交往中,也没有人说认识这个叫莱特的人。
  党内开始有人怀疑,这位马共的领袖其实是一个特务。
  现在吉隆坡附近,有一个风景旅游区叫“黑风洞”,每天游人如织。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很僻静的地方,有一年的马共中央全会定在“黑风洞”的附近召开,这是一个秘密会议,只有党内高层的人才知道时间地点。
  但是意外发生了,就在党内的高层汇聚这里准备开会的时候,当时占领军日方的特工人员突然出现,逮捕杀害了大量的马共中央委员,据说,当时去的几十个人当中,逃脱的仅仅有三个人。这就是马共历史著名的九一惨案。
  党内开始有了更大的怀疑,是不是总书记告的密?甚至有人怀疑,莱特不仅仅是英国的特务,甚至日本、法国等方面的三料特务。
  只是,按照党的规定,下级怎么可能怀疑和推翻总书记呢?大家又没有任何的证据,于是,一切依旧,大家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
  到了抗战结束的时候,马共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光是部队就有18000之众,武器和财物也很可观,无疑是马来西亚一支最有实力的政治力量。
  后来有人说,如果当时马共采取积极的政策,也许可以在某个时候夺取政权。但是这个时候,莱特对党员发出的指令却是“按兵不动”。一任大好时机白白断送。
  这个时候,本来是一个州的书记的陈平已经是马共的两位副总书记之一,大家好像觉得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就在各个州的马共都在采取一些行动的时候,总书记莱特突然消失了!
  大家一查,在他的手上,大概拿走了一两百万的钱财,那个时候的这个数字,基本上就是现在上亿的概念。丧气也没有用,大家这个时候把陈平推上了总书记的位置,那一年,他只有23岁。
  当上了总书记的陈平,一方面想的是继续坚持斗争,一方面想的是如何争取国际的支援,他当然想到了中国共产党。
  于是,陈平开始在丛林里突过马泰边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曼谷,和泰国共产党取得联系,然后从曼谷坐飞机到了香港,在香港和中共接上了关系,准备从香港去上海直接和中共领导人见面。
  联系人要陈平在香港等待,到他们和中共联系好了以后就安排他去上海。
  陈平那段时间在香港无所事事,每天看报纸。
  那个时候坐飞机是一个很大的事情,香港的报纸要把坐飞机到港的人的名字全部登出来。有一天,陈平在看报纸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看着飞到香港的人的名字。忽然,一个有些熟悉,又有点模糊的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张天富。
  陈平的脑子里忽然想起,当年,莱特曾经要陈平给他搞一个护照,他当时就用“张天富”这个名字给他办好了护照!
  莱特就在香港!陈平一股血涌遍了全身。

主题

0

回帖

60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0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2: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平看到了报纸上“张天富”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天富一定就是马共的前总书记莱特,这个全马共痛恨的人物。
  找到莱特,追回他带走的几百万。这是陈平那个时候突然涌起的不可抑制的冲动。陈平马上通过在香港的共产党组织展开寻找。不久,他们发现了一个信息,这个叫“张天富”的人已经在近日离开香港前往泰国的曼谷。
  本来在香港等待消息前往上海的陈平,已经没有心思到上海了,他迅速地也乘飞机来到了曼谷。曼谷的泰国共产党和马共的联系比较密切,泰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和陈平和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陈平一到曼谷,就立即和泰国共产党联系,请求他们帮助他找到莱特。
  泰国共产党的兄弟们开始帮助他在曼谷的各个旅馆进行搜索,如果发现线索,立即采取行动抓捕。几天过去了,在曼谷的搜索行动并没有发现什么线索,那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各种档次的宾馆虽然没有现在这样多,但是要在诺大的城市找到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涝针。
  陈平那段时间心急如焚,一方面和马共的同志联系,报告情况,一方面继续呆在曼谷寻找莱特的下落。
  一天,陈平坐在一辆人力车上,大街上人来人往,人人行色匆匆。陈平那一段时间有点习惯用他的眼睛在人群中搜索着。
  突然,陈平的眼睛盯住了人群中的一个人,那个人在街道上走着,虽然已经多时不见,但是陈平还是一眼认识了他:莱特!
  陈平那个时候只有二十多岁,他一下子跳下了车,冲着那个人就直追过去。前面那个人也很警觉,发现有人了以后,迅速逃跑,在曼谷的大街上,上演了一场只有在电影里才出现的场景。
  莱特也不老,脚步也不慢,加上地形比陈平熟悉,迅速地逃逸不见了。陈平哪里肯罢休,他马上联系泰共组织,在他发现的莱特的那个区域进行搜索。
  很快,陈平得到了泰共同志的报告,莱特抓到了!他十万火急地冲到现场一看。
  陈平惊呆了。
陈平终于看到了这个化名为张天富的莱特,不过,他没有看到活人,也没有看到莱特的尸体。泰国共产党的兄弟们太认真,在抓到了这位莱特以后,马上就地正法了。也有一种说法,当时抓捕他的队员没有经验,在扼住他脖子的时候用力过猛,把他勒死了,队员们把莱特的尸体扔进了湄公河。
  陈平有苦说不出,他要的是活口,要的是把莱特拿走的马共资金找回来。这下子好,莱特死了,他到哪里去找那些天文数字一样的钱呢?
  一个国家的共产党领袖一直被怀疑是特务,最后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奇特了。
  马共的历史其实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30年成立到抗日战争打起来之前,他们是地下党,英国殖民当局把他们作为非法组织,必欲剿杀而后快。那是一段很惨烈的历史,有很多人被抓捕,被杀害。第二阶段就是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党迅速壮大,这是马共的全盛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1948年开始的武装斗争。第四个阶段就八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衰落。
  在抗战前夕,马共在国内被剿杀得非常厉害,许多组织被破坏,斗争形势非常艰难。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第二天,就开始从泰国的南部,兵分两路,从马来半岛的东西海岸大举入侵马来西亚。
  本来以为,英国是一个军事强国,作为英国统治者,不可能让小小日本人长驱直入的。英国人在西海岸设置了几道防线,但是很快被日本人破掉,东海岸的日本人更是势如破竹,英国人一退再退,中间就没有打多少像样的战役,中国至少还有四行仓库保卫战、徐州会战等等,而英国人很快退到了新加坡,想以此作为最后的据点。
  那个时候,英国人有许多坐着木船离开马来西亚,希望逃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去避难,但是,日本人在海上发动袭击。据说,英国人在海上惨死数千人。
  被英国人寄于希望的新加坡也失守了,整个马来半岛全部沦陷。
  这个时候,残留的英国当局做出了一个决定,把马来西亚共产党又剿杀的对象变成利用的对象,他们不再把共产党做为非法组织,而是选了两百多个马共成员到新加坡秘密培训,然后把他们放到马来西亚各地。
  有一首中国歌是这样唱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在马来西亚的那个年代正是这样,那两百多个培训过的共产党员奔赴马来半岛各地,很快像种子一样发芽。英国当局秘密的给予物质的、金钱的帮助,马共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在马来西亚的丛林中建立了很多根据地。
  这些以华人为主的马共武装力量,非常善于宣传,非常得人心,尤其是华侨经常倾囊相助,上演了很多感天动地的故事。中国的电影演员项堃回忆起当年在南洋为抗战宣传募捐的情景,半个世纪以后仍然感动不已,他说,他们作为中国的抗日演出队,来到马来西亚的时候,华侨们看到自己祖国的人来了,非常热情,尤其是,这个时候,南洋的华人和中国的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项堃他们在台上演出的时候,华侨们在台下把钱一把一把地往上扔!
  由此可见,当时马共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人群和社会激情,不发展起来才是怪事。
    

主题

0

回帖

60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0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2: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年底,在马来西亚有一件很轰动的新闻。而制造这个新闻的主角就是马来西亚政府的新闻部部长。
  事情是这样的,在马来西亚的两个州,有华人修建了抗日纪念碑,纪念在抗日斗争当中的牺牲者。而马来西亚的新闻部长公开表态说,不应该修这样的纪念碑,理由是,抗日战争当中有很多人都是马共成员参加战斗。他认为,马共“曾是马来西亚头号敌人,因此任何人都不应该纪念共产党”。
  此话一出,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当中引起轩然大波,华人纷纷谴责新闻部长的言论,有大学历史教授直接说,新闻部长应该补一补历史课了。有很多华人直接指出,政府应该承认马共抗日有功。
  这件事情其实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马来西亚的确有很多人直接把华人和共产党划等号,而且有很多人保持反共立场。第二,马来西亚当年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马共是马来西亚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事情就是这样复杂,一方面,马共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发动群众展开斗争,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英国当局当时又要利用马共展开抗日斗争,同时也担心马共借此机会做大。而到了1945年夏天日本投降的时候,马共的力量达到最高点。当时光是部队就有18000人左右,马来亚也就和中国广东省差不多大,有这样的军事力量,是很有机会的。
  有历史学家说,马共当时因为种种扑朔迷离的原因没有抓住机会夺取政权,这就直接导致马共以后的处境迅速变得艰难。
  抗战结束以后,英国当局对马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了1948年6月,马共在几个地方开始了武装斗争。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冲进白人的庄园,杀了三个英国人。
  利用这个事件,英国当局颁布了紧急法令,宣布紧急状态,同时大肆抓捕马共成员。马共也没有束手就擒,开展了武装斗争,开始了马来西亚官方历史书上所说的12年内战。
  马共的成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英国殖民当局作战。他们纪律严明,意志坚强。传为神话,比如,都说他们练习射击的靶场是在地下,他们像中国的地道战一样,在地下挖出了深宽的工事,可以在里面练习射击,可以在下面打灶做饭。做饭的时候一定会有炊烟,如果这些炊烟升上地面,就会被发现。于是他们把烟道挖得很长,让炊烟慢慢地消失在烟道里,留下很少的烟雾,在丛林里很轻缓地冒出来,不被发现。
  有记者这样描述马共的工事:“这座小山已被挖空,实际上是一个3层地下工程:山顶到山底出口处深达200米,总长度为700—800米。它的设计图样是两个竖接的十字,各层之间有梯道可通。如果从上而下算起,山顶礼堂是第一层,建于1972年,1973年挖第二层,1977年挖第三层。我们顺路走下第二层,这是团指挥所及干部政治学校。第三层是可容500人的大饭厅及警卫连驻地。还有一个地下室,设有小发电厂、武器制造厂及修理车间。每层楼都有枪炮洞口,可向外面开火。
  各层有相连的清水渠及排污水道。地道有一个大入口,12个出口,四通八达,平均宽度为两米,全系粘土结构,柱及顶板均为硬木。推开石门出山时,山顶的大瀑布直泻而下,每个人都必须从‘水帘洞’里冲出来。”
  许多马共成员都是华人,还有不少是女性,面对当局的镇压,面对不可想象的艰苦,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丛林里战斗几十年?
  为了消灭马共,英国殖民当局把一个已经退休的英国军官调到马来西亚。此人到了不久,就采取了一条十分厉害的政策,他下令,让所有的华人都离开他们的聚居地,由政府修建专门的地方,让华人集中住在新的地方,然后一把火把华人以前的房子烧成灰烬,当时有人说,英国人比日本人还坏。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给华人开辟的新区。这样做的“毒辣”就在于,当局实际上完全切断了马共和群众的联系,使马共出于非常孤立的境地。
  后来,马共的武装力量决定放弃武装斗争,开展政治斗争。
  后来,马共的武装力量逐步地来到了马泰边界的丛林里坚持斗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们都在通过短波收音机收听澳洲广播电台播出的邓丽君的歌曲。也许有人还有这样的记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手在收音机的旋钮上轻缓地拨动,在寻找澳洲电台的过程中,会在某一个时刻听到一个洪亮硬朗的声音:马来西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
  对,这就是马共的电台。它用华语、马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播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可以听到。
  当时,这个电台的影响力相当大,不仅仅在马来西亚的共产党人感觉有了一个主心骨,就连新加坡等地的共产党或者同情共产党的人都把电台看做是一个阵地。
  当然,当时在马来西亚境内听这样的广播就是收听“敌台”。在台湾,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局的警察发现了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侨在收听这个电台,把他抓了起来。
  这个功能强大的电台其实设在中国,在湖南益阳播音。大概从60年代末就开始了,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停止在湖南的播音。
  由于当时共产主义阵营的影响,斯大林要求中国要支持东南亚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共当然也在其列,陈平第一次见到邓小平大概是在1957年,当时的邓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据后来说,邓不喜欢这个个子高大的马共总书记,这是后话。当时作为老大哥,还是答应了陈平要中国支援的请求。中国方面问陈平,需要什么方式,陈平说,最好用英镑。因为英镑的币值高,而在泰国南部很容易在黑市上买到武器。
  中国对马共的另一个支持就是同意他们在中国境内建立了一个电台。陈平其实在很多时候都呆在中国,而且就呆在湖南。实际上他许多时候是通过电台等方式遥控马来西亚国内的共产运动。
  直到1979年,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访问中国的时候,强烈要求中国不再支持马共的电台,马共和李光耀有很深的过节,李光耀很怕包括新加坡的人受到马共电台的影响,对他的政权很不利。另一方面,当时,中苏美越柬的系微妙,李光耀可以帮中国的外交做一些事情。邓小平见了陈平,要求他马上停掉电台,陈平希望有一个缓冲时间,中国方面答应了。1981年,这个设在湖南的电台停止了播音。但是不久,人们包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府方面又听到了这个电台的声音。
  他们去找到中国政府问个究竟,中国方面非常清楚地说,电台肯定已经从中国的领土上撤了。
  后来才知道,陈平对这个电台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他不甘心电台就这样消失了。在历经了一番艰难以后,马共把这个电台搬到了泰国西南部,马来西亚西北部的丛林里,继续坚持播音。
  这个时候,马共在泰马边界的兵力已经十分有限,多的时候几千人,少的时候只有一千多人。
  时间到了1989年,邓小平又见了陈平,告诉他,泰国当局要求和陈平会谈,而且中国方面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支援他们了。
  陈平终于和泰国当局举行了会谈,注意,不是谈判,因为对等地位的人才叫谈判。
  会谈以后,陈平领导的马共结束了他们近六十年的历史,成为了泰国南部一个叫做“和平村”的村民。
  据说,邓小平对陈平等人有看法,和他们在文革期间所持的立场和“四人帮”等人太密切有关。

主题

0

回帖

60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0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2: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写这场运动的文字汗牛充栋,可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人对中国文革对世界的影响作深入的研究。
  其实,当时在整个世界上,左派们都忽然很活跃,很得势。对马共来说,也不例外,在中国文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马共内部也开始了一场影响很大的“肃奸”运动,以陈平为首的马共中央,指责党内有人是叛徒奸细,展开斗争,甚至对其中的“情节严重者”置于死地,1969年到1970年,马共以肃反的名义处决了几十个人。据说后来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培训的马共成员回到马来西亚以后也遭到了清洗。尽管后来陈平说,他对那次肃反的许多情况并不了解,但是很多人还是把责任归咎于他。
  面对马共中央的这些做法,马共党内有很多人表达了不满,不久,马共发生了分裂,其中有一批人脱离了马共中央派,成立了马共革命派,又有一批人脱离马共中央,成立了马共马列派。
  实际上,那个时候,马共一分为三。几年以后,马共革命派和马共马列派又合并成了一个党,被称为“马西共”。
  他们都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的山上坚持斗争,直到八十年代的下半期,马西共的领导人到中国,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在改革中得到改善的现实,心中的“革命”热情受到了冷却,他们开始郑重考虑自己的政治方向。1987年,马西共正式下山,结束了自己的革命历程。
  到了1989年,泰国当局通过中国,向马共摇橄榄枝,中国方面也向陈平暗示,中国不可能永远对他们支持下去。陈平只好和泰国当局谈判,他不愿意把最终的结局演绎成一场投降,他们要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他们没有缴械,而是自己把手里的武器销毁掉,处理掉。结束了马共59年的历史。
  当时谈判的条款当中,对马共成员愿意回到马来西亚的,可以让他们回来,当局不得对他们有任何的歧视和处置。以后,有一批马共成员回到了马来西亚,但是,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立即被当局带到一个地方,实行了变相的关押。
  陈平本人一直想回到自己出身的地方,他通过法院要求能够让他回国,但是他在法院的诉讼失败,他至今,也许今生都不能回到马来西亚。
  在泰国南部,由泰国当局出资,成立了友谊村和和平村,安置这些前马共成员,开始的时候,每人每月可以有相当于人民币接近四百块的津贴。同时分给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开始的时候,习惯了丛林生活的马共战士完全不能适应下山以后的生活,但是后来,为了生活,有不少人开始种橡胶,卖百货等,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他们人在泰国,又是华侨,又是马来西亚人,身份变得很复杂。到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回到马来西亚,认为自己已经在这里生活那么多年,已经适应了泰国的生活,加上马来西亚对马共的历史仍然不能正视,始终把马共当作这个国家的敌人,因此他们中有很多人要求在国籍上直接成为泰国人了。
  一群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抛家离子,战斗一生,在丛林里就呆了四十年的战士,最终在异国他乡放弃了斗争,放弃了理想,被祖国抛弃,被同志抛弃,被大哥抛弃,被丛林抛弃的人,在今天自己安身的村里抚今追昔的时候,心中是一个什么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如果当年他们在几个重要的时候抓住了机会,如果他们当年夺取了政权,如果后来的世界大势不是现在这样。他们就可能是“王侯将相”,民族英雄,他们可能就锦衣玉食,他们就可能大权在握。可是历史没有这样安排,他们一直在草莽企图演绎传奇,他们一直为生活为理想打拼,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他们就成了“寇”。至今,他们中的高官也成了一介草民,甚至在一介草民的前面还要加上前马共分子的帽子。战斗一生者,没有纪念碑,没有军功章,什么也没有。
  今天的和平村,已经被打造成了泰国南部的一个旅游景点,神秘的马共历史,传奇的马共战士,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的卖点。当年在丛林里练刺刀的马共战士,现在已经白发苍苍,脸上已经没有了当年坚硬的神色,变得平和,变得茫然。
  这就是历史。(完)

主题

0

回帖

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111
发表于 2012-10-24 0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6093
发表于 2012-10-24 13: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马来百姓的福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4:37 , Processed in 0.0315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