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5|回复: 37

明朝皇帝:最会做皇帝的皇帝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发表于 2009-3-22 18: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个皇帝史无非秦汉唐宋元明清,不知诞生了多少位皇帝,本人尤其钟爱明史,本人也觉得,明朝皇帝是整个皇帝家族中最会做皇帝的家族。。。以下是本人观点
    什么是宰相?怎么做宰相?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最一名合格的宰相,不会要求他有什么很厉害的韬略,怎么样治国安邦,他只要能做到“肚里能撑船”所以,做一名合格的宰相只要要求他有量,能容得下所有,把皇帝跟大臣等等各方面关系处理融洽,那就是合格的宰相。   什么是元帅?怎么做元帅?好元帅也不会要求他怎么打仗,怎么武艺超群,NO。这个不是他做的事,领兵打仗有将军不用他,出谋划策有军事,也不用他,那元帅做什么?他只要收集各种意见,然后做决策: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案就OK,这个就是元帅的最大本事
   这里就说到皇帝了,其实可能大家对皇帝要求太高了,什么文治武工呀,治国安邦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那么多,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做,他不必亲自过问,他其实跟元帅一样,只要做个决策就可以。其实做一个皇帝来说,他最关心的不是人民,国家,而是他的统治,稳定压倒一切。象明朝皇帝一个代表: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可是朝廷不也在他的掌握当中么?严嵩再怎么牛,嘉靖一句话,也不就乖乖的了么?所以,本人觉得,明朝的皇帝虽然是很懒,但是很聪明,至少皇帝的最基本他们都做到了,所以我相对与皇帝自己这个角度来说:明朝的皇帝是最会做皇帝的皇帝。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一下明朝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帝国,从初期的全盛到明末的烽烟四起,明朝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和思考
明朝的皇帝,英明勤政的少,昏聩残暴的多,大家就自己掌握的知识,评价以下明朝的历代皇帝.
附:明朝皇帝名录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朱棣长子

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明朝皇帝都很聪明却很少英明,个性都很强,大有行为艺术家的风范,思想能力也不错,行政手腕有优有劣。
  但我还是那句话:绝不可以君王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帝国的是非!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太祖:开国皇帝,但心狠手辣,残杀功臣,不过他保证了皇室的绝对统治权。

明惠帝:无能昏庸,听任谗言,逼反诸王,自毁前程。

明成祖:明朝最有军事才能的皇帝,虽然同样残忍,但是后来为明朝开创盛世,功不可没,尤其五次远征瓦刺,平定边境,极大作为,还留下了《永乐大典》这一文化遗产。

明仁宗、宣宗:二人开创明朝另一盛,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称道的时期。

明英宗:又一昏君,受宦官摆弄,自己更身陷敌军,成为囚犯,实乃皇帝之耻。

明代宗:在英宗被虏时期,他挺身而出当上皇帝,使明朝渡过困难的时期,但是英宗回归之后,推翻了代宗的位置,使代宗成为一个可怜的过渡皇帝。代宗的下场,不得不让人想起宋高宗,现在想来,高宗当时不迎回二圣,绝对是无可厚非,一旦高宗迎回二圣,恐怕也只会是明代宗这样的悲惨下场。

明宪宗:成化皇帝开始了明朝皇帝好色荒淫的先河。

明孝宗:弘治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整顿了成化年间遗留下来的问题,使明朝得到一个短时期的中兴。

明武宗:这个是绝对的淫虫皇帝,中国史上有名的好色君主,甚至因为纵欲过度,结束了短暂的生命。由武宗开始,明朝再无好皇帝。

明世宗:嘉靖时期的腐败是让明朝步向灭亡的开端,嘉请为了追求虚无的长生不老,穷尽一生精力,结果留下骂名。

明穆宗:只当了六年皇帝,没有什么重大功绩。

明神宗:万历,明史上又一亡国的关键,万历的贪婪尤甚于贪官污吏,他敛财所得比国库还多,是史上最有钱的皇帝。万历本来曾经拥有张居正这样一位铁血宰相,明朝本来尚有一丝希望,但是张居正死后,万历把这一丝希望亲手抿灭了,他是实实在在的明朝最大的罪人。

明光宗:这个是可怜的皇帝,在位仅一个月,因红丸而死。他从争夺太子之位开始就经历了许多坎坷,可惜争来的帝位只坐了一个月,可悲可叹!

明熹宗:你可以说他是昏君,但是他自己知道并非天子之才,因为他只喜欢木工,都是那些为了权力之争的人把他推上这个皇帝的宝座,所以一切的事情都怪不得他,因为天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傀儡。

明思宗:崇祯常常自称明君,但是他的胸襟狭隘,是他的致命伤。在明朝灭亡的一刻,他说自己并非亡国之君,可是他真的有深层地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吗?他真的不是亡国之君吗?历史早有公断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由于没有档在身前的宰相,明朝皇帝的人的个性就比较直接的展示在台前。他们有的是劳模,军事家,顽童,道士,木匠,懒鬼等等。他们各自都有才能,虽然不一定是治国才能,也建立了不少功业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许多“满学家”们所说的,“满清多明君,明朝多昏君”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辨别。

明朝相对于满清,在政治上要有宽松自由得多,这是两个民族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在明朝,为臣的在庙堂之上可以廷折面辱与君论道;处草莱之中可以结社立论指摘朝政。所以终明一朝,帝王有过尤如日月之食,万民皆知,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皇帝过失的记录。而在满清的高压统治之下,为臣的已经彻底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在庙堂之上只能跪在地上唯唯诺诺,处草莱之中只能噤若寒蝉万马齐喑,不管是谁稍有不慎就会脑袋搬家诛连九族。于是在一声声的皇帝圣明之中,一个个千古明君好似流水线生产一般地被造了出来。

不信你看,同样的翦除功臣,在明太祖那里是滥杀无辜,雍正作来就是抑止跋扈为国除害;同样的游山玩水,在明武宗那里是游幸无度靡费民膏,乾隆作来就是亲历察视与民同乐;同样的放纵贪官,在明神宗那里是亲昵奸幸,道光作来就是宽厚仁和;同样的泡妞玩MM,在明世宗那里是荒淫无度天怒人怨,咸丰作来就是多情柔肠率真性情……。纵览明史和清史,这样的反差举不胜举。

所以只是根据史书上某些满清奴才们为自己主子所唱的颂歌,就说清主贤于明帝,就象说给自己立了贞洁牌坊的婊子,就真的比别家女孩儿更冰清玉洁一样,是十分无耻的。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文帝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只是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不适合做皇帝。


明惠帝朱允炆



历史中很多立志兴国,废除弊治而又无奈的的皇帝很多,明建文帝(也称惠帝)便是一个。与父亲一点都不相似的他却幸运的被朱元璋选为继者,可惜,他出生的不是时候,又太仁慈。一个对臣称师,尊老爱幼,体恤百姓,严惩贪宦的盛世明君何以短短四年便被赶下历史舞台?


  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77-?),明太祖朱元璋长孙,太祖病后继位,在位4年,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后不知所终。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孙,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建文。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驾御不住众臣。


  朱允炆即位之后,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一反明太祖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新政。首先是重德省刑,锐意文治,崇尚礼教。以致刑部的囚犯比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又选派廷臣二十四人为采访使,分巡天下,观风俗,烛幽隐,兴办利民之事。其次是均免赋役。减免历年逋租和天下荒田租税。针对江浙赋役过重的情况,建文帝特下诏“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对于佛道势力多占良田的情况加以限制。在朝廷内,建文帝对宦官管教甚严,同时又诏谕地方官,一旦发现宦官奉使横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师,加以严惩。这也引起了不法宦官的怨恨,在日后靖难之役中或投靠燕王朱棣,或是做为内应。


  建文帝在官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重新更定官制,大力精简机构,革除冗员。在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间,撤消了九个州,三十九个县以及一大批冗官冗吏和税务机构,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可以说建文帝的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他以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思想,改革了洪武时期的不少弊政,给社会带来了一阵清风。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所以后人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正当建文帝行新政之际,大明王朝却祸起萧墙。原因是建文帝登基之后,见于各地藩王(即他的各位叔父)“拥重兵,多不法”的状况,担心会造成西汉时的七国之乱,采纳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蕃。但朱允炆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并没有先削实力最为强劲的燕王朱棣,而是从其他藩王下手,先后废了周王朱肃、齐王朱福等五王为庶人,这样即引起了藩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当朱允炆决定向朱棣开刀时,却为时以晚。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市),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公元1399年7月,朱棣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挥师南下,争夺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大将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尽管燕军气势汹汹,并曾攻下城邑,但却旋得旋失,所以鏖战三年,燕军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战争出现僵持局面。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时一些被建文帝处罚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并表示愿充当燕军内应,朱棣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南京,成为一国之君后,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于是朱棣改变以往攻城夺地的战略,率军直捣南京。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城下。此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齐泰、黄子澄借募兵为由,离京奔广德、苏州。左都督徐增寿密谋私通朱棣作为内应,被朱允炆察知,亲手将他砍死。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穗和大将李景隆私自开门降燕,让燕军杀入城内。朱允炆闻报,流泪说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人,他们竟在紧要关头背叛于朕。”忠于建文帝的御史连楹假意投降朱棣,挨近马前行刺不成被朱棣所杀。朱允炆听说后叹道:“如此忠臣,朕却不重用,这是朕的过错,悔之不及,朕还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吗。”说完拔刀就要自杀,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无奈,又见警报迭传,下令纵火焚毁皇宫,朱棣杀入宫中,搜寻了三天,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追问内侍,他们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踪影。马皇后和大多数妃子、内侍都被烧死,内侍们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残骸说成是建文帝的尸骨。朱棣命人从灰烬拨出残骸,已是满身焦烂,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礼殓葬。


  此时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帝位,年号永乐。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作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将成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



  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年间,被追谥为恭闵惠皇帝,所以建文帝又史称明惠帝。



一位仁者,一位名君,一位只有四年执政历史却被后朝所景仰的帝王。可悲其志向跨万里却路途始夭折,可怜其开明待群臣却处处逢小人,可惜其仁义治天下却祸其萧墙处,我只好可叹其生亦逢时,而时不待他啊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认为明惠帝是无能昏庸,听任谗言,逼反诸王,自毁前程。 削藩是必然的,无论是谁都会削藩,明惠帝的错误在于用错了人,用错了将,政治上他可能有点能力,作为一个乱世君王,在军事上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相对于汉景帝他是用错了主帅,而又没有康熙的那种统帅能力,所以他的失败是令人惋惜的,如果他成功了难保他不会是另一个景帝或康熙!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成祖的军事水准,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比他爹都差远了

2,英宗在位期间最大的劣迹就是土木之变,其他再没有太多影响百姓生活的劣迹,《明史》上评价他在位期间海内清宴无甚弊政是不为过的,而且要不是土木之变,以正统一朝的武功,北边击败朵儿只伯逼得蒙古大汗阿台前来称臣,南边平定麓川稳定云南,还算不错了

3,宪宗荒淫好色个毛,他一辈子只爱万妃一个,这也算荒淫好色?而且成化承天顺之后,武功鼎盛,东北平女真,西南打苗瑶,西北打蒙古,国内平定流民起义开设勋阳,说得上是一个大体平稳的盛世

4,穆宗六年里一个封贡一个开海都是很伟大的政绩,居然有人说他没政绩,笑掉俺大牙嘛

5,神宗前半期非常辉煌,到后半期则衰落下来,跟唐玄宗的开元天宝有一比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明朝的皇帝在继位前没有受过良好的从政方面的教育,而宰相的废除,使皇帝的责任空前重大,生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们难以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9:12 , Processed in 0.0337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