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2|回复: 3

国学西学之比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01

积分

游客

积分
501
发表于 2008-4-4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中国为图强兵富国逐学西洋之学,不单学习枪炮轮船机器制造之法,亦学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以之改造千年旧时中国,这是自强之术各国盖末例外,从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至今日改革开放,西方的文化已遍布华夏,取代旧时国学成为"显学".导致华夏文化日渐衰微.今日新的世纪引发一个新问题"到底是中国古典文化更有魅力,还是西方文化更有底蕴呢"?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是两者各有所长,自然如果每个中国青年如此认同,到是可喜之事.

我同学较赞同西方艺术,认为西方的高雅艺术皆是高雅的,比如近代的俄国小说蜚誉世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契诃夫的短片小说,再他看来比中国的元明清杂剧更好看,这三位大师的著作我只看过一部分<战争与和平>,也许是翻译的水平太差,读来生涩难懂,毫无趣味,很好的一个俄国卫国战争写的平淡无奇,老托在原著里更多是心理描写和具体战争策划,在我看来比起司马迁<史记>中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兵谋鬼诈,项羽的盖世豪气,刘邦群臣的"人犬之论"相差太远.国人不懂宝藏在身,却舍近求远不为明智.同学觉得西方话剧和芭蕾高雅舒心,我也赞同此话,起码对于西方人是如此想的,但是高雅的标准是什么?是以看懂话剧芭蕾为依据吗?我想不是,各地文化传统不同,欣赏文艺的种类不同,因此无高下之分,中国百姓听懂京剧却听不懂话剧,老外恰好相反,你能说国人各个下里巴人吗?西方话剧重情节寓意,京剧以及元杂剧更重词句优美,已经深远,教化人民,自然免不了点封建遗毒,莎世比亚的话剧对白用词水平相比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朴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词语也不会高的.我们不批判西方的文艺种类,但是不能接受所谓的看不懂话剧和芭蕾就是品位低,那来华的老外岂不是堕落了去学昆曲京剧吗?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接触很少,一直误认为中国古典文化只有纲常名教,之呼者也,不是轮回转世,就是因果报应,这就是一种可笑处,国学源源千年,典籍浩如烟海,不可能没有糟粕的,必然也不会落后与西方,但是它也有自己优秀的地方,而且还不会少,你喜欢军事的话,中国历代兵家圣典如<孙子兵法><鬼谷子><孙膑兵法><六韬><李卫公兵法>一直到宋代钦定的<武经七略>,都是军事爱好这的葵花宝典.论政治先秦时代的政论文纵横家之言,可谓包举百代之精华,现在的多极世界无非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放大版,论经商史记有<货殖列传>,例外史书有<食货志>,记载了例外谷,稻,蔬,绢,布,茶,盐,铁,茶等经济情况,古代就有盐,铁茶更专卖,不就是现代的国营企业吗.也有桑虹羊的义利辩,又有刘晏(杨炎)平输物价的两税法.论哲学有孔子<论语>孟子语录,更有墨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先秦百家,后世理学家,魏晋玄学家,天才不穷于世.论诗歌唐诗绚丽瑰美,豪情志气充于心胸,宋诗兼重义理,偏于谈理.元散曲杂剧在当时流行,在后世却不流行,其实其中名词佳句很多,故事更多接触爱情,历史,当时文人为九文十丐,很多都抒发郁闷,思索社会.明清盛行小说,相比同时的西方文学稍显落后,不过也有<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老毛说过读<聊斋志异>可以读懂明清历史,因为清朝官方删除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而<聊斋志异>可从片面记载一些事情,我也看过一些明清人情小说,例如<玉蒲团><绣榻野史>一类,大多是孤本善本,藏于各个大学图书馆乃至美国日本图书馆,记述明清社会风情,表现世态炎凉,前有社会科学院作序,这些小说有很多糟粕,这不否认,比起西方所谓的名著<十日谈>,描写文笔更好水平也不差,自然多是男人门的枕边书.同学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断代于文革破除四旧,这我不否认,但是不能因为学习西方文学而不学古代文学,那只是面宝山而不入.写这文章只是论一下国学的魅力,让盲目崇拜西学的人看一看.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8-4-17 18: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精神促使我们无愧于发出豪言:中国文化(国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
  但平心而论,中国文化(国学)与西方文化(西学)相比,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而且这些差距大多不可道以里计——瑰丽的中国书法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西学建立在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信仰这两块肥沃的土壤之上,而这种土壤在中国从来不曾存在,更遑论东方专制主义对国学自身的戕害了。
  我们对国学的喜爱,无外乎国学对我们来说,更熟悉,更容易理解,以及——如果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话——某种民族主义信念。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8-4-18 17: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西学有个发展过程,有个弯曲曲线

从重精神到重人格

而东方一如既往的重精神

主题

0

回帖

4232

积分

游客

积分
4232
发表于 2008-10-4 15: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国学?国将不国之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05:14 , Processed in 0.0308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