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飘舞的剑

满清......中华历史的大毒瘤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0 2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就不说了,温习一下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


  几场战争,把中国几千年发展的经济成果,全贡献给了别人。能不穷?


  明朝的一个知县和一个地方势力,就能将西方列强收拾得顺顺的。清朝举国之力却是一败再败。相同的民族,基本相同的疆域,不同的go-vern-ment,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结局。不由得想问一句:满清和明go-vern-ment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先看看鸦片战争前。


  一,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GDP约占世界30%,明明白白一个东方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成为"日不落",GDP约占世界的5%。


  二,军事: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清朝在本土作战。


  三,兵力:1840年6月,英国的懿律带领的侵略军也就4000人,乘舰船40余艘。


  四,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先进一些,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观条件还不错,是可能胜的,却败了。根源在哪儿呢?不要说教科书。

----------------------------------------------------------------------
一、中国GDP占世界30%,人口同样占世界30%。
英国GDP是中国的1/6,但人口却只有中国的1/20。
中国的GDP80%都由小农生产构成。英国则是近代工商业占据80%。
这有什么可比性?

1519年,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率领600名部下、几门小炮、13支滑膛枪和16匹马,再网络了一些周边印第安人部落,灭亡了阿兹台克帝国。
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一支有180人、27匹马和8门火炮的西班牙远征队,灭亡了印加帝国.
这岂不比鸦片战争更加力量悬殊?

英国兵少,只有4000,40余艘战舰,但他们的机动作战区域从广州到厦门,舟山镇海,再到天津大沽口,吴淞,镇江,南京,战线长达几千里。

清军旗营绿营加起来高达八十多万,但在和英军作战时,很少能形成局部军力优势。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2-7-20 22: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心堂厉害呀 ,以前没见过老兄发言。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0 2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go-vern-ment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宣传,真是误导人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足狗文人写的?请不要自欺欺人了。

--------------------------------------------------------------
那么郑成功收复台湾呢? 荷兰人距离本土是不是更远。 军队也就1000来人。郑成功军队几乎20倍于荷兰人,打了一年多才了事。

沙俄军队多数是流氓无产冒险者, 追逐皮毛而来。被打败了,过两年又卷土重来。人少兵少,靠渔猎和劫掠当地部族就可以维持生存。

而从沈阳到雅克萨路途足有五千里,加上地广人稀,上万军队,不要说长期驻军,即使是打一场一年半载的战争, 后勤困难都很难解决。


西伯利亚历史上从来没有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 即使是蒙元,也只是在西伯利亚南部边缘区实行过松散统治。
凭什么说是把西伯利亚送给俄国呢?

中原王朝的核心利益区从来在十五英寸等雨线以南的农耕区域,很多时候长城就是国界。
是清朝把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东北的吉林黑龙江正式纳入中国领土范围之内。
明代的国界就是长城,地图上硕大的东北奴儿干都司其实仅仅维持了25年就废弃了。 明朝对那里实行的是羁縻统治。
裹足于长城九边的明朝,有什么权利去看不起清康熙不要当时从没中国人踏足的西伯利亚呢?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126
发表于 2012-7-20 2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齐斌·清心堂) 的帖子

语言果然犀利 ,佩服。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0 23: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现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部分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

-----------------------------------------------------------------------------
扯淡。明朝中后期的皇权退缩,是因为从宣仁开始的皇帝精力不足以前杠独断的处理日常政务。
把日常政务处理建议权赋予内阁,把批红生效权赋予司礼监太监。
没有司礼监批红, 内阁票拟一点法律效力都没有。

张居正那样的权臣,想搞改革,都要靠交好司礼监冯宝,获得批红决定权的配合。

明代皇帝能够不理朝政,关键还是有太监来代替他行使皇帝的职责---批红决策。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权阉刘瑾魏忠贤手下会有那么多的朝廷官员乃至内阁辅臣党附其下。

现代的总理和首相,是合法的政府首脑, 只有汉唐宋的宰相,以及晚清责任内阁总理大臣,才与之相似。
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施政决策负责。
而明代的内阁阁臣,本来不过是一群五品秘书。洪武永乐年间,也就是个文书咨询作用。
到了仁宣,才因为皇帝精力才能不足,逐渐参与朝政。后世更是利用皇帝的荒嬉怠惰,取得了政务决策的参与权。

但遇到强势的皇帝如嘉靖,崇祯,内阁就被打回原形了。还限制皇权,扯。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0 2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争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这就是:吾更爱真理。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赞扬亚里士多德,却没人愿意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先呢?自卑来源于无知。
------------------------------------------------
明代文官,深受宋明理学熏陶。自以为掌握了天理,要去灭别人的人欲。
包括皇帝的人欲。
但这些天理大多是他们自行杜撰出来的偏执思想,很多时候他们争的是整个官绅利益集团的利益。

他们为了求名无所不用其极。官绅掌握着士林文坛话语权,对于维护士绅利益集团利益的,自然认为是对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剥夺了士绅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特权。结果雍正成了背负文人骂名最多的皇帝。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0 2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种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
(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
作者可真敢说。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就是痛感于理学误国导致明朝灭亡,开始反思批判理学。
清儒为了消除理学影响,转而研究去古未远的汉学,想从宋学之前的经典中寻求经世致用儒学的真谛。
所以清代儒学重视考据和训诂,不是因为文字狱,而是为了反理学。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2-7-20 2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唐的宰相权力比后世大了一些,但是当时民间的参与度不够,基本是一些贵族,后来科举范围扩大,经济发达起来,民间脱产的文人数量大增,加入政府,参与度扩大了许多。

几天前在天涯看到一种说法,政治模式的形成各方博弈的结果作用比制度大。明代确实有几次博弈已经到了临界点,有人提过弘治制了会典,安排了大臣,这是一次机会,结果后来大臣辞职退休了,还提到张居正背后一击,把高拱撬掉了,如果再缓一步,高拱就把大学士对皇帝的清议制度化了。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2-7-21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我叫郭靖于2012-07-20 22:21发表的 :
清心堂厉害呀 ,以前没见过老兄发言。

嘘,小声点,珀弓的实名本尊。[s:2]

主题

0

回帖

901

积分

游客

积分
901
发表于 2012-7-21 09: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楼主看法得出一个结论:凡是非汉族的外族得天下坐天下的,无论皇帝怎么优秀,都是一坨屎;凡是汉人坐天下的,无论皇帝多么昏庸,只要做了天下,那么都是好的。

我不针对楼主,只针对你些的东西,再说一句话:啥时候证明明朝皇帝是回族人的时候,你这篇文章就自打嘴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3 10:34 , Processed in 0.0337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